住建部紅頭文件發布,消防審驗徹底劃歸住建,增加編制,專項消防設計審查。
國務院/技術創新/城鄉建設
住建部紅頭文件發布,消防審驗徹底劃歸住建,增加編制,專項消防設計審查。
相關鏈接
2019年1月15日住建部官網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修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的決定》,對《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13號)作出修改。
其中將第十一條修改為“審查機構應當對施工圖審查下列內容:
(一)是否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
(二)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的安全性;
(三)消防安全性;
(四)人防工程(不含人防指揮工程)防護安全性;
(五)是否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對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項目,還應當審查是否符合綠色建筑標準;
(六)勘察設計企業和注冊執業人員以及相關人員是否按規定在施工圖上加蓋相應的圖章和簽字;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必須審查的其他內容”。
小編注:此款內容修改是新增了:
(三)消防安全性;
(四)人防工程(不含人防指揮工程)防護安全性;
主要是為貫徹落實2018年5月國辦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國辦發〔2018〕33號)中“將消防設計審核、人防設計審查等技術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相關部門不再進行技術審查。”
詳情請點擊:住建部發文:施工圖審查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增加消防、人防工程審查!
2018年11月13日中國政府網官網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 將公安部指導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職責劃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涉及消防部隊相關人員編制的劃轉待轉隸后另行核定。
近日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在政務公開欄目,在機構職能、處室設置等方面,有關消防的提法如下:
1、機構職能:
2、處室設置:
3、相關文字表述:
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職責
來源:天津住建網 時間:2019-01-10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住房和城鄉建設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文件,研究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擬訂有關政策和規范、標準,并組織實施。
…………
(九)負責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管理。組織制定工程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負責施工圖審查和施工圖審查機構的監督管理。負責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相關工作。負責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抗震設防的監督管理。
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基本信息
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組織處、干部處、宣傳處、法規處、綜合業務處、建設信息處、住房保障處(住房制度改革處)、房地產開發建設處、房地產市場監管處、房屋管理處(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處)、房屋征收管理處、物業管理處、發展策劃處(海綿管廊處)、投資計劃處、重大項目辦公室、市政工程建設處、村鎮建設處、標準設計處、建筑市場管理處、建設質量安全處、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處、科技教育處、政務服務處、審計處、財務處、信訪處、機關黨委辦公室(與人事處合署辦公)、巡察工作辦公室、巡察組和離退休干部處。
其中,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處的職能定位是:制定建設工程消防驗收相關政策。負責建設工程消防驗收相關工作。
相關鏈接
2018年11月13日中國政府網官網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職責劃入住建部塵埃落定。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
(2018年9月13日)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經報黨中央和國務院批準,現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職責、機構和編制調整情況通知如下。
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管理職責,劃入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城鄉規劃司,相應核減行政編制20名、司局級領導職數4名(含1名總規劃師)。
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管理職責,劃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應核減行政編制2名。
三、將公安部指導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職責劃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涉及消防部隊相關人員編制的劃轉待轉隸后另行核定。
調整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內設機構15個,機關行政編制399名,司局級領導職數57名。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我是分割線
2018年11月0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聚焦企業關切 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進一步簡化企業投資審批。發展改革委要牽頭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2018年底前公布投資審批事項統一名稱和申請材料,2019年實現各類投資審批在線并聯辦理;2019年出臺指導地方開展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的文件,實現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有懲戒,大幅壓縮投資項目落地時間。住房城鄉建設部要牽頭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會同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應急部等有關部門,在2018年底前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業工傷保險工作的意見》等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規范修訂工作,精簡取消部分審批前置條件,推動將消防設計審核、人防設計審查等納入施工圖聯審,進一步壓減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同時,再提出一批優化精簡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修改建議。2019年在全國開展全流程、全覆蓋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指導地方統一審批流程,通過精簡審批事項和條件、下放審批權限、合并審批事項、調整審批時序、轉變管理方式、推行告知承諾制等措施,完善審批體系,努力實現“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一個系統”實施統一管理、“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試行新批工業用地“標準地”制度,用地企業可直接開工建設,不再需要各類審批,建成投產后,有關部門按照既定標準與法定條件驗收。
我是分割線
2018年5月國辦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國辦發〔2018〕33號),明確要求:將審批時間壓減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0多個工作日壓減至120個工作日。將大大精簡審批環節,主要包括:
- 取消施工合同備案、建筑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等事項。社會投資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設單位可以自主決定發包方式。
- 將消防設計審核、人防設計審查等技術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相關部門不再進行技術審查。
- 將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手續與施工許可證合并辦理。規劃、國土、消防、人防、檔案、市政公用等部門和單位實行限時聯合驗收,統一竣工驗收圖紙和驗收標準,統一出具驗收意見。對于驗收涉及的測量工作,實行“一次委托、統一測繪、成果共享”。
-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時一并進行設計方案審查,由發證部門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意見,其他部門不再對設計方案進行單獨審查。推行由政府統一組織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等事項實行區域評估。
- 落實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有關要求,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地震安全性評價等評價事項不作為項目審批或核準條件,地震安全性評價在工程設計前完成即可,其他評價事項在施工許可前完成即可。
- 可以將用地預審意見作為使用土地證明文件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用地批準手續在施工許可前完成即可。
- 將供水、供電、燃氣、熱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提前到施工許可證核發后辦理,在工程施工階段完成相關設施建設,竣工驗收后直接辦理接入事宜。
- 對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行為且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
2018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順應企業和群眾呼聲,全面清理各類證明事項。
- 對國務院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設定的證明事項,可直接取消的要立即停止執行,并抓緊修改或廢止規章、文件。
- 年底前先行取消申請施工許可證時需提交的資金到位證明等一批證明事項。
- 可通過法定證照、書面告知承諾、政府部門間核查等涵蓋或替代的證明事項,要提請修法,依托信息共享和信用體系予以取消。
- 對各地自行設定的證明事項,除地方性法規規定外,最晚應于年底前取消。
- 及時公布取消和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對確需保留的要逐項列明設定依據、辦理指南等。清單之外,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和服務機構不得索要證明。
轉載:建筑業那點事兒,中國給水排水; 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并表示歉意,謝謝!
全國勘察設計收入 TOP 50 設計院大比拼市政篇
來源 :勘察設計前沿
【勘察設計前沿】整理
根據住建部 2017 年全國勘察設計收入前 50 名排序名單,小編之前盤點了入圍的建筑院和交通院,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哪些市政院榮登 2017 年全國勘察設計收入 TOP 50 榜單。
1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市政總院)成立于 1954 年,從事規劃、工程設計和咨詢、工程建設總承包及項目管理全過程服務。2008 年獲得首批國家工程設計綜合資質甲級證書,2010 年完成公司制和集團化改革,2012 年總院資產注入上海建工(集團)總公司整體上市。
業務發展:2017 年設計營業收入 32 億元,工程總承包收入 41 億元。擁有工程設計勘察雙綜合甲級資質。堅持“全國化、全過程”戰略,聚焦重點,優化“1+4+10”市場布局,先后成立 26 家滬外分支機構,實現重點城市實體化分公司的全覆蓋,滬外市場營業收入占比 70% 以上。大力發展 EPC 總承包業務,把核心技術融入工程建設全過程,發揮懂設計會管理的 EPC 隊伍優勢,用更科學、更高效的管理手段,打造具有市政總院特色的 EPC 總承包品牌,EPC 營業收入占比 50% 以上。積極走出國門,先后在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喀麥隆、安哥拉、坦桑尼亞、贊比亞等國承接項目。
人才隊伍:上海市政總院現有員工 4800 余人,擁有 1 位中國工程院院士、6 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9 位上海市領軍人才、9 位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40 多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00 多位在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 位上海市啟明星。
科技實力:在大型現代橋梁設計、綜合交通樞紐和生態道路、水處理技術集成、水資源綜合利用、大型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和高速磁浮工程等方面形成了 22 項核心技術。擁有 2 個國家級科創平臺、4 個市級科創平臺、12 個總院技術中心,編制國家、行業、地方規范標準 60 余項。
所獲榮譽: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建設系統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上海市質量金獎、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突出貢獻”金杯公司、上海企業創新文化“十佳”品牌等榮譽稱號。
組織結構:
2
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1599.HK)是為城市建設提供專業服務的科技型工程公司。公司前身是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成立于 1958 年,是為中國首條地鐵北京地鐵 1 號線的設計及勘察服務而成立。2013 年 10 月,更名為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于 2014 年 7 月 8 日成功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業務發展:擁有工程設計勘察雙綜合甲級資質。業務范圍涵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交通樞紐、地下空間開發、工業與民用建筑、市政、橋梁、道路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工程前期咨詢、規劃、投融資、勘察測繪、設計、項目管理、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項目評價、經濟分析等專業化高質量的全程服務。公司業務遍布國內 60 多個城市,在 50 多個城市擁有分支機構,并延伸至安哥拉、越南、俄羅斯、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馬爾代夫等海外市場。
人才隊伍:現有員工 4600 多名,包括 1 名國家工程院院士,1 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8 名享受國務院院特殊津貼專家,10 名北京市百千萬人才,800 多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500 多名各類注冊人員,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員近 3500 人。
科技實力:擁有國內首個城市軌道交通的院士專家工作室。牽頭發起成立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市軌道交通結構中心、軌道交通節能中心等三大技術創新平臺。國家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設計規范的主要制定單位,主編《地鐵設計規范》、《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等行業標準規范;擁有 100 多項專利技術,取得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技成果 300 多項。
3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建于 1959 年,2000 年由建設部轉入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2007 年合資改制后,成為世界 500 強企業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全球第一大設計咨詢公司——美國 AECOM 技術集團參股的中外合資設計咨詢企業。
業務發展:擁有工程設計市政行業甲級、建筑行業(建筑工程)甲級、水利行業(城市防洪)專業甲級、公路行業(公路)專業甲級、風景園林專項甲級等。可承擔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道路、公路、橋隧、環境衛生、風景園林、交通工程、軌道交通和工業與民用建筑、防洪等工程設計業務、咨詢、監理、項目管理等技術服務業務,以及城鄉規劃和總承包業務。業務走向國際先后承擔了赤道幾內亞、加納、安哥拉、緬甸等國家的多項世行、亞行項目。
人才隊伍:現有員工 2000 余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16 人,甘肅省領軍人才 4 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50 人,高級職稱 514 人,中級職稱 626 人。
科技實力:承擔了多項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有 60 多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多段多級 A/O 除磷脫氮工藝技術研究等 80 余項研究與開發成果獲國家專利。編著的《高濁度給水工程》專著,獲國家優秀圖書二等獎。還參與編著了多項工程設計手冊及規范。
所獲榮譽:多項工程獲省部級以上優秀勘察設計獎,其中“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曲江水廠”獲首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和全國優秀設計銀獎,“天津引灤入津工程”獲國家質量金獎,“西寧市第七水廠一期工程”獲國家優秀設計銀質獎,“西安市南郊水廠工程”、“寧夏賀蘭山七水廠”、“烏魯木齊河東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等工程獲全國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
組織結構:總部設有 16 個生產部門和 12 個職能部門,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廣東、福建、湖南、湖北、陜西、新疆、內蒙、遼寧、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山東、河南、安徽、寧夏等地設有分院。
4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52 年,在 2000 年前是國家建設部直屬設計院。2000 年后隸屬國務院國資委下屬的“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業務發展:擁有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具備城市供水、污水處理、燃氣、道路橋梁、集中供熱、垃圾處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城市區域配套以及大型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等專業,集工程規劃、工程咨詢、工程設計、工程總承包、運營等多項業務于一體服務能力,先后完成了“引灤入津”、“西氣東輸”、“陜氣進京”、“南水北調(東線)”等一批重大戰略工程項目。
人才隊伍:目前公司現有職工 1800 名,其中院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 1 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3 名,天津市勘察設計大師 3 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 名,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5 名,在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100 余名,高級工程師 500 余名,在職注冊工程師 280 余人,全國勘察設計行業工程項目經理 100 余名。
科技實力:“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燃氣用具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建設部城市煤氣技術發展中心”、“建設部給水排水設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燃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國家級科研機構依托或設在華北院;編輯出版的國家級核心刊物《中國給水排水》和《煤氣與熱力》兩個專業期刊;承擔設計 “引灤入津”、“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勘察設計項目。
所獲榮譽: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 “全國守合同重信譽企業”、“天津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組織結構:
5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簡稱中南市政院),成立于 1954 年,總部位于湖北武漢,是大型綜合性工程公司,現為世界 500 強企業、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
業務發展:擁有工程勘察設計雙綜合甲級資質,涉及給水、排水、道路、橋梁、燃氣、熱力、環境衛生、隧道、軌道交通和園林景觀等市政行業,以及公路、水利、建筑等行業,承擔上述行業的工程勘察、設計、咨詢、監理、工程總承包和科學研究等任務,能為工程建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代表性的項目有廣東南海第二水廠、武漢園博園址(金口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蘇州市吳中區斜港大橋)、深圳市福龍路橫龍山隧道、湖北十堰和貴州六盤水綜合管廊項目(首批綜合管廊項目)。
人才隊伍:全院職工 1600 余名,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 14 名,教授級高工近 100 名,高級工程師 400 余名,各類注冊人員約 400 名。
科技實力:“建設部水處理濾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和“中南地區給水排水技術情報網中心”設在中南院,同時還設有海綿城市工程技術中心、水體治理工程技術中心、土壤修復工程技術中心和江蘇溢洋研發中心等。參與“七五”至“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23 項,其他科研項目 60 余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省級科技進步獎等 50 余項,編制國家和行業規范近 100 項。
所獲榮譽:獲得 “武漢名牌”、“湖北省勘察設計企業綜合實力 10 強”、“湖北省服務業重點企業”、“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勘察設計行業創優型企業”等榮譽稱號。
組織結構:
6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市政總院”)創建于 1955 年,2013 年完成轉企改制,2014 年對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實施重組,2016 年與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并重組,2017 年投資入股香港上市公司思城控股有限公司,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旗下擁有 12 家全資及控股企業,5 家主要參股企業。
業務發展:具有工程設計綜合甲級等資質,能夠提供規劃咨詢、測量勘察、工程設計、施工圖審查、工程總承包與項目管理、工程監理、工程檢測與加固、安全風險監測與分析評價等業務為支撐的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在城市道路系統、高速公路系統、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快速公共交通系統、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給水系統、城市排水系統、再生水系統、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河道整治、建筑與城市景觀、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及環境與巖土工程、綠色能源開發利用等領域的勘察設計方面具有行業領軍的綜合實力。
人才隊伍:北京市政總院現有員工 2500 余人,是以設計大師為代表,以市政行業知名學科帶頭人為骨干,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高端人才聚集的知識密集型企業。擁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8 名,國家和北京市突出貢獻專家 11 人,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 60 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 7 人。
科技實力:被認定為“北京市城市橋梁安全保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供水水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環境巖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市道路與市政管線地下病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所獲榮譽:獲得國家級、部、市級優秀咨詢、勘察、設計和科學技術等獎項千余項,包括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17 項,全國優秀設計金獎、銀獎 30 項,全國優秀勘察金獎、銀獎 15 項,國家優質工程獎 37 項等。
組織結構:
5家上市石化設計院實力大PK
來源:勘察設計前沿2018-05-14
作者 前沿君
據不完全統計,滬深兩市掛牌設計院中從屬石化細分行業的公司有5家,在業務資質、經營業績、研發水平、人員情況方面,哪家設計院位居前列?那就跟隨小編來看看吧!
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誠”)是由原輕工業部下屬的中國輕工業上海設計院經整體改制后于2002年12月設立;2007年2月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掛牌上市。目前控股股東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國保利集團下屬的中國輕工集團有限公司。
業務&資質
公司主要從事工程總承包、設計、咨詢和監理,服務領域涵蓋輕紡、商物糧、農林、機械、市政公用、化工醫藥、建筑等行業。
擁有工程設計化工石化醫院行業甲級、機械行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工程)專業甲級、商物糧行業甲級、輕紡行業(輕工、紡織工程)甲級、市政行業(排水、熱力、環境衛生工程)專業甲級、農林行業(設施農業、林產化學工程)專業甲級、建筑行業(建筑工程)甲級、環境工程專項(水污染防治工程)甲級;特種設備設計(壓力容器A1、A2級,壓力管道GB、GC、GD類);工程造價咨詢甲級等資質。
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華科技”)隸屬于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源于1963年成立的原化工部第三設計院。2001年實施股份制改造,由原化工部第三設計院、中成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安徽省企業技術開發投資公司共同發起設立。2007年7月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
業務&資質
主要為化工、石化、環境市政、建筑等多個行業的工程項目建設提供咨詢、設計、總承包等全過程綜合服務。
擁有工程設計綜合甲級;石油化工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工程監理(房屋建筑、化工石油、市政公用工程)專業甲級等資質。
山東三維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三維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維工程”),前身勝利煉油廠設計室成立于1969年,1994年分流為獨立的法人企業,更名為齊魯石化勝利煉油設計院;2004年改制為山東三維石化工程有限公司;2007年整體變更為山東三維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8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
業務&資質
主要為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光熱發電等多個行業或領域的工程項目建設提供工程咨詢、工程設計及工程總承包服務。
擁有工程設計化工石化醫藥行業甲級;工程咨詢單位(石化化工醫藥)專業甲級;特種設備設計(壓力容器A1、A2、A3級,壓力管道GA、GB、GC、GD類);對外承包工程等資格資質。
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利科技”),前身可追溯至1970年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2348工程指揮部設計大隊,后歷經岳陽化工總廠設計所、巴陵石化設計院等發展階段,2011年并購武漢煉化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武漢煉化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創建于1979年,前身是武漢石化設計院。百利科技于2016年5月1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
業務&資質
主要服務于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現代煤化工和新能源材料行業,可從項目前期、項目定義、融資到設計、采購、施工、開車和運維服務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增值解決方案。
具有工程設計化工石化醫藥行業甲級、建筑行業(建筑工程)甲級、輕紡行業(化纖原料、化纖工程)專業甲級;工程咨詢(石化、化工、化纖、建筑)專業甲級;特種設備設計(壓力容器A1、A2、A3級,壓力管道GA、GB、GC、GD類)。
鎮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鎮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鎮海股份”)始建于1974年,前身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鎮海煉化工程公司;2005年1月改制成立鎮海石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12月28日整體變更為鎮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2月8日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業務&資質
公司主營石油化工工程建設的工程總承包,工程設計,工程管理、監理,工程咨詢,工程審價,工程招投標代理等業務。
擁有工程設計化工石化醫藥行業甲級、石油天然氣(海洋石油)行業油氣庫專業甲級;工程咨詢(石化、化工、石油天然氣)專業甲級;工程監理(房屋建筑、化工石油工程)專業甲級;工程造價咨詢甲級等資質。
經營情況
圖1:2017年經營業績對比
- 中國海誠營收同比下降,凈利潤同比上升。主要由于子公司中國輕工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與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勝訴,公司依判決及判決執行的情況計確認相關收益;其次公司通過降本增效,嚴格控制成本費用增長,2017年度營業總成本下降2.33億元,下降5.44%。
- 東華科技營收達29.09億元,但凈利潤為負值,主要原因是公司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2.9億元。
- 三維工程2017年加強市場研判,緊抓市場機遇,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注重發揮品牌優勢,著力優化業務結構,生產經營持續向好。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54億元,同比增長115%;實現凈利潤0.57元,同比增長387%。業績高速增長主要來源于營收占比近50%的工程總承包業務收入同比增長達210%。
- 凈利潤率平均值9%。百利科技、鎮海股份盈利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各項指標居前企業:
研發&人員情況
石化設計院研發主要目的一是把握產業結構調整、技術轉型升級等機遇,加強創新政策研究,健全技術創新制度;二是重點關注行業熱點領域,采取產學研方式,加強行業內的合作,以獲得行業前沿技術,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2017年度,5家上市石化院各自研發方向取得成果:
中國海誠:公司研發中心主要在研項目為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隔膜基紙產業化研發,項目取得了一定進展,完成聚酯無紡布基紙上機抄造試制和中試熱壓試驗多批次,與國內電池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并建立聯系。
東華科技:東華科技年度技術研發主要涉及煤氣化、甲醇下游產品、乙二醇優化技術、氯化法鈦白、精制磷酸、先進環保技術、土壤修復及河道治理等前沿技術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公司共申報專利17項;獲得授權專利4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全年共立項(含結轉)技術開發項目29項,已開發完成9項,其中“煤制氣經醋酸制乙醇技術”被列為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
三維工程:主要方向為環保、清潔能源、新材料等朝陽產業工藝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近兩年公司通過技術研發共獲發明專利授權7項,申報專利8項,完成行業標準修訂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
百利科技:修定《技術創新與科技發展管理辦法》,在公司技術中心設立的“岳陽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中心”,針對市場環境趨勢,開展“烯法環己酮工藝技術開發”、“己內酰胺工程技術開發”、“合成橡膠節能降耗技術開發”、“高濃度雙氧水制備技術”、“環己基過氧化氫分解新技術工藝包開發”等 13 項研發工作。
鎮海股份:公司緊密結合業務發展需要,針對石化產業“綠色、智慧”的發展方向,開展了硫磺回收裝置提標、油氣回收、鎮海煉化系統設計優化、長輸管線數字化交付等技術攻關工作,組織開展研發項目12 項,業務建設項目 25 項,軟件開發 9 項,推動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公司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表1:2017年研發水平&人員情況對比
各項指標居前企業:
作者丨前沿君,來自上海攀成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來源 :中國給水排水 water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