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水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管網漏損控制不僅是技術難題,更是全球供水企業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由國際水協會中國漏損控制專家委員會以及湖南大學主辦的2024年中國漏損控制高端論壇于9月11日至14日于中國湖南長沙舉辦。蘇伊士攜資深專家與前沿技術亮相這場行業盛會,與行業同仁共同探討漏損控制的未來之路。
此次論壇議題廣泛覆蓋漏損數據的應用與管理、AI技術在水務行業的深度融合、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研發應用、漏損管理體系的評估與優化、調度與能耗管理的智能化升級,以及水表計量與管理的精準化等多個方面,不僅緊貼行業前沿,更為參會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盛宴與實踐指導。
在9月11日論壇開幕當天的技術工作坊,來自蘇伊士旗下澳門自來水的副總經理李志土帶來“水力模型的建設與應用”的精彩演講。水力模型就像是供水系統的“地圖”,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供水系統的運行規律,提早發現管網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并進行解決。
要建好這張“地圖”,需要收集管網的布局、用戶的用水量、水質情況等諸多信息,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直接影響著水力模型的準確性。此外,技術人員會不斷核對數據、調整模型參數,確保模型計算的結果和實際測量的結果相符,這既需要技術實力,也需要對供水系統有深入的了解。此外,離線模型和在線模型的配合,會讓供水系統的管理變得更加智能和高效。當然,為了持續的有效性,這張“地圖”還需要定期維護和更新。
例如,在澳門自來水。我們利用水力模型對管網進行了分區管理,通過控制水壓、優化管道輸送等方式,不僅提高了供水質量,還減少了因為水質問題而需要沖洗管網的浪費。這充分展示了水力模型在提升供水系統運營效率、降低漏損率方面的巨大作用。
作為此次論壇的特邀國際案例分享嘉賓,蘇伊士供水管網解決方案專家Francois Figueres分享了如何降低產銷差的海外成功案例。面對全球水資源日益稀缺的挑戰,降低產銷差已成為供水行業共同的奮斗方向。
在法國波爾多,蘇伊士通過實施先進的滲漏檢測、區域計量區劃分、壓力控制及資產管理等創新措施,使波爾多市的漏損率在5年內減少了約20%。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蘇伊士的技術實力,更為全球供水企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
在巴西圣保羅南部 Grajaú地區,蘇伊士通過類似的行動計劃,在 2019至2021年期間將供水管網的漏損率從 44%降低至 32%。智能壓力控制、瞬態緩壓、資產管理優化及水表更新等策略的實施,為供水網絡的效率和配水質量帶來了顯著提升。
減少水量損失是實現供水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每個水網都有其獨特的減少水量損失計劃,這些計劃應基于詳細的研究和診斷以及實際經驗。同時,經濟可行性的考量也是制定行動計劃時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在江蘇常熟,蘇伊士通過一系列前沿的數字化創新實踐,成功實現了供水調度與能效管理的智能化升級。常熟供水項目創新研發高級經理徐婷婷詳細闡述了這一轉型過程中的關鍵技術與應用成效。
常熟項目的新SCADA系統通過整合廠站出廠壓力、流量及管網關鍵測壓點數據,構建了供水調度的在線監測拓撲圖。這一系統不僅實現了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可視化,還通過數據報警功能,確保供水系統的穩定運行。
供水管網水質在線模型是蘇伊士在常熟的另一項創新成果。該模型通過實時監測余氯、水齡、電導率等關鍵水質指標,構建了供水水質的全面視圖。結合智能加礬、加氯系統,實現了藥劑投加的精準控制,進一步提升了水質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面對能源成本上漲的挑戰,蘇伊士開發了泵站能效管理系統。該系統運用過程建模與人工智能預測技術,對泵組運行效率進行實時監測與優化調度。實踐表明,該系統顯著降低了多個水廠的清水泵配水電耗,實現了能效的顯著提升。
在供水系統的自動化升級方面,蘇伊士通過AI算法對閥門開度進行優化,實現了清水池水位的自動調節。這一創新實踐不僅提升了供水系統的自動化水平,還通過優化調度降低了運營成本,實現了效率與效益的雙贏。
在供水行業的精細化管理領域,蘇伊士中國水務運營產銷差首席工程師覃冬梅分享了構建標準化、可持續產銷差管理體系的重要性。通過標準化、可持續的評估體系構建,我們實現了對產銷差問題的全面掌控與精細化管理。同時,通過自我提升與對標提升并行的策略,蘇伊士不斷優化評估體系與行動方案,確保產銷差率的穩步下降。這種動態調整與持續改進的機制,不僅提升了管理效率,也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例如,在重慶,我們通過精細化管理與技術革新,實現了供水系統漏損率的顯著下降。從2014年的20.4%下降至2024年6月的14.7%,充分展示了蘇伊士在應對復雜供水環境時的應變能力與長期管理能力。
而三亞作為旅游勝地,供水系統同樣面臨高效管理與服務質量的雙重考驗。通過實施蘇伊士的產銷差管理體系,當地的漏損率從2018年的19.9%穩步下降至2023年的11.2%,并在2024年6月進一步降至10.9%。
蘇伊士中國首席技術官盧頌宇以“大客戶關鍵表計管理與數據分析經驗”為主題,為此次論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他強調,在快速變化的水行業中,高效管理大型客戶水表是優化運營、增強可持續性的關鍵。
盧頌宇深入剖析了大型客戶水表作為控制水量損失的重要工具的戰略意義,指出其準確性與定期性直接關乎漏損的降低,進而影響運營效率和財務表現。物理損失與商業損失的差異不僅在于水量,更在于財務影響,精準計量大型客戶用水是提升水務公司盈利能力的關鍵。
針對如何優化管理,組建專業團隊、提升管理透明度、優先升級硬件、采用專用軟件、深化數據分析及強化現場操作六大戰略是改進的方向。此外,物聯網技術在水表管理中的應用具有極大的潛力,數據分析技術在實現異常檢測與預測性維護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水務行業的不斷發展,管理策略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未來的發展中,蘇伊士將繼續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為全球供水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