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第16屆年會9月25-28日要在廣州舉辦,主辦方確定的參觀項目是天河區中支涌河道綜合整治工程,主要是因為最近這個工程特別“火”,很多領導慕名而來……那么,這個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的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工程到底有啥特色呢?這里稍微劇透一下,歡迎參加《中國給水排水》廣州年會實地參觀,眼見為實!
2018年8月,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接受委托,作為天河區深涌流域9條黑臭河涌(右支涌、左支涌、中支涌、宦溪涌、三丫涌、吉山涌、風水涌、大嶺涌、石溪涌)綜合整治工作的頂層設計與技術支撐單位,當時,9條河涌除吉山涌為輕度黑臭外,其余8條均為嚴重黑臭。
1
深涌流域整治頂層設計方案的制定與實施成效
根據深涌流域的整體情況,通過詳盡的現場調研以及與建設單位的充分溝通,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制定了如下總體技術方案。
考慮到工期緊張,全部工程完工需要時間,因此,又根據需要擬定了2018年底必須完成的項目清單,包括了治污工程必須完工的工程范圍、優先實施的補水工程以及一體化處理設施工程等內容。最終于2018年底前實現了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的目標,9條黑臭河涌水質檢測全部滿足要求。
河道黑臭整治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在天河區領導的指示下,擬定以中支涌為試點,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在黑臭整治“初見成效”的基礎上,全方位改善河道沿線的生態生活環境。
2
中支涌整治存在問題與實施難點
以上為中支涌系統圖。紅色線范圍為工程實施最為困難的暗涌段,若要實現綜合整治的目標,揭蓋復涌避不開少,也構成了項目實施的最大難點。
梳理需要實施的工作,截污掛管上岸,堤岸整治、河道綠化,均需要空間。傳統的做法,沿河涌兩岸控制6m藍線范圍,對沿線房屋實施征拆,粗步估算需要拆遷民房約4萬m2,結合周邊房價,安置費近12億元。經濟投入過大,且大規模征拆工期難保障,短期內也難以全面取得沿線居民的理解與支持。
3
“微拆遷”綜合整治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為解決“空間”的難題,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對此進行了內部專題研究,由設計大師牽頭,組織市政,建筑,景觀,結構等專業總工集中討論,創新性擬定了“偷梁換柱”的實施理念,對河邊建筑不搞大拆遷,采用移舊梁、種新柱,構造“嶺南騎樓”的微拆遷綜合整治方案”,實現了工程總投資僅6000萬元,就達到了預期的整治效果。
3.1揭蓋復涌,拆除一層商鋪,“一樓一策”,構造“騎樓”
現狀中支涌沿岸房屋一層多為商鋪,商鋪以上即為村居。將暗渠揭蓋復涌后,商鋪將無道路通行,無法營業。
因此,擬拆除沿涌約2~3m寬的商鋪空間,利用該空間做通道,形成“騎樓”這一本地化商業通道。再通過濱水商業街的打造,雖然商鋪業主損失了部分面積,但將大大改善經營環境,提升客流量,該方案在實際過程中獲得了商鋪業主的大力支持,也確保了拆遷方案的順利推進。
難點:1)各住宅平面參差不齊,柱位不齊,因此簡單打通涌邊2m空間作為騎樓通道將處處受阻;2)部分建筑為混合結構,打掉承重墻作為通道,墻體承載力將不夠;3)建筑結構圖紙缺失,私人房屋質量難控;4)部分住宅樓梯間位置涉及通道范圍;5)個別住宅柱子落在河涌范圍內。
解決方案: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充分發揮建筑結構專業技術實力雄厚的優勢,首先通過測繪將所有臨涌樓棟的首層柱、樓梯及二層梁、外飄陽臺等現場測繪出來,其次因地制宜擬定不同結構下的處理方案:1)框架結構經評估柱子承載力足夠的,可以在墻上開洞;2)在2m通道范圍內遇柱子時,保留柱子,稍微調整通道使柱子兩邊都可以通行;3)樓梯間擋住通道時,調整樓梯間,保證通行范圍,實在不能改造的樓梯間,在樓梯口位置設置跨涌步行橋,通道向外拐彎與橋連通;4)個別部位室外通道增加加結構板;5)保證新加的荷載比拆除的荷載小,這樣結構的基礎、墻柱負荷減小,安全沒有問題;6)當新加的荷載超過原荷載(比如新建小橋),或原結構削弱時(比如混合結構開洞),另加基礎及鋼(砼)柱、鋼(砼)梁支承,保證原住宅及河堤結構負荷不會增加。
擬定設計圖紙后,因項目復雜,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派遣駐場結構設計人員,與建設單位、監理、施工單位人員通力合作,一樓一策現場指導施工操作,遇到復雜情況及時溝通,部分難點返院與總工團隊研討解決,確保了工程的安全實施。
3.2利用上述通道空間,污水管上岸,河道清淤,堤岸重筑,實現“控污”、“河暢”、“堤固”
上述通道空間構建后,利用上述空間,便利實現了污水管上岸,同時便于后期管養。對河道內部實施清淤,使深涌三涌補水可以通達全河段,對中支涌上游山水通道(自寶山排洪渠)淤積渠道實施同步清淤,打通山水通道,實現兩路補水。
3.3綠岸美景,文化治河,賦予河道新的生命力
河涌沿線通道空間打通后,為有效利用該空間。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基于市政、建筑、景觀等領域的綜合實力,擬定了基于本地乞巧文化,生態與文化價值并重的沿河景觀重造方案。
1)河道西側—“濱水騎樓商業街”
西側利用現有建筑首層進行改造,將河涌西側建筑首層空間通過租賃方式進行統一改造,平均設置2.0米寬濱水人行道,人行道以西保留商業,營造濱水騎樓商業街。騎樓空間內設置燈具、指示牌、座椅及欄桿等市政設施,提升濱水停留空間的品質。
2)河道東側—水鄉風貌駁岸與生態綠色駁岸
駁岸立面臟亂,整體進行駁岸立面整飾,提升濱水空間品質。駁岸整飾分為生態化綠色駁岸及水鄉風貌駁岸兩大類。生態化綠色駁岸將采用草坡緩坡入水的方式,增加濱水綠化,軟化駁岸,增強城市海綿功能,提供綠色親水空間。水鄉風貌駁岸將利用現有駁岸基礎,進行立面整飾,更換立面材料,增加駁岸垂直綠化,增加水生植物種植,提升河涌自凈能力。設計傳統風貌欄桿,融入乞巧文化元素,增強景觀標識性。
4
中支涌河涌整治實施成效與經驗總結
目前中支涌綜合整治工程正在實施,部分河段風貌改善已初見成效。下圖為中支涌現狀實景圖。
總結經驗:中支涌可以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實現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關鍵在于“微拆遷河道綜合整治方案”的成功應用。在廣東地區特別是城建密集區具有典型示范意義。該方案結合了商鋪、政府等各方訴求,商鋪以空間換品質,政府以誠意換支持。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充分發揮了綜合院的優勢,市政水專業總體把控,建筑結構專業“一樓一策”落實揭蓋、拆遷技術方案,打通沿河空間,配套景觀、裝修設計的精雕細琢,賦予河道以生態與文化價值,最終實現了中支涌沿線的全方位品質提升。
編輯:衣春敏
微信制作:文凱
審核:李德強
完
日程 | 2019年水安全保障及水環境綜合整治——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水環境建設高峰論壇暨《中國給水排水》第十六屆年會通知
2019年是我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一年,其中水環境綜合整治是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生態受損、水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環節之一。繼續推進水污染控制,保障飲用水安全,實施控源截污,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設施等依然是重中之重。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必須首先提高各類基礎設施的支撐保障能力。大灣區的建設將始終貫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理念。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及對澳門第四供水管道建設、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防洪(潮)排澇體系、河湖水系治理、排水管網建設和管理、粵港澳產學研的深度合作等吸引國內外的資本和技術不斷聚集到大灣區的水環境規劃和建設中來。
為使業內及時了解大灣區的水環境規劃及實施進展,加強國內不同地區的水處理技術交流,推廣先進技術理念和成功案例經驗,《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擬于2019年9月在廣州召開第十六屆年會,將圍繞城市水環境整治亟需解決的問題,特別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水環境治理,從城鎮供水安全保障、現代化水廠建設、污水廠提標改造及運維水平提升、市政污泥處理處置、河湖水系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方面展開技術研討和交流,并組織參觀典型工程項目。
1
會議時間
2019年9月25日—28日(25日全天報到,26日、27日全天技術交流,28日上午參觀)
2
會議地點
廣州市華泰賓館(廣州市越秀區先烈南路23號)
3
會議組織形式
主辦單位: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華南泵業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上海生態景觀水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蘇伊士新創建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務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川清清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河北工程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廣東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珠海九通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給水排水》雜志社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
濟南浦華會展有限公司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給水排水及生態環境分會
4
會議主題
城鎮供水安全保障、現代化水廠建設、污水廠提標改造及運維水平提升、市政污泥處理處置、河湖水系治理、城市水環境治理、海綿城市建設及智慧水務。
-
10:07發送完畢311
-
昨天 10:38發送完畢1373
-
星期二 17:53發送完畢1701
-
星期一 12:07發送完畢2301
-
星期日 00:01發送完畢12455
-
星期六 09:52發送完畢2023
-
星期六 00:01發送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