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廣安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在疫情防控期間,廣安市生態環境部門迅速響應防疫措施,第一時間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預案》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環境應急監測方案》,迅速有效地開展了各項疫情期間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嚴密監測監控水源保護區水環境質量狀況,做好污水處理防疫防控,堅決防止疫情次生災害對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2月25日下午,在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傳染科病區污水處理站,工作人員正在對相關檢測數據進行分析。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總務科副科長楊波告訴記者:“傳染科病區日常處理接觸池余氯值是6.5-10mg/L,疫情期間加大了監測次數,并根據數據變化投放含氯消毒劑,以保證醫用污水排放達標。”
據了解,疫情發生后,市生態環境局購置了8套余氯在線自動監測儀器、27臺便攜式余氯快速監測儀器,分發到全市接收疫情病人的醫院廢水處理站和全市城市污水處理廠,開展中余氯含量快速監測,調整消毒劑投入量,確保污水消毒徹底,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同時避免檢測人員與醫療廢水直接接觸,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發生后,全市生態環境部門立即對醫療廢物收集、暫存、運輸、處置,醫療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進行重點防控。環境監測系統立即開展對醫療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污水處置進行在線監測監控,重點監控消毒情況和水質達標情況。目前,全市的定點醫院和接收疫情廢水的污水處理站,全部實現了出水水質100%達標。”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袁奇介紹說:“生活飲用水源水質狀況,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市環境監測系統對轄區內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進行應急監測,并加大了飲用水源水質自動監測站的運行維護,目前,全市飲用水源穩定達標,為打贏防疫保衛戰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廣安市環境監測站立即組織全市環境監測系統,對空氣、水環境質量和接收疫情病人的醫院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排放污水開展應急監測,共出動監測技術人員近1500人次。目前,全市空氣和主要流域水環境質量保護穩定達標,醫院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水達標排放。(記者 盧琴)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