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潔上市看污泥干化市場的發展及未來

作為國內首家以污泥干化為核心的上市代表,復潔的上市讓我們看到了污泥這個長期百花齊放的市場正在迎來自己的技術主流,由此讓人不禁憧憬污泥市場的發展及未來。
1.復潔:研發一體機+抱對大腿,營收及訂單迅猛增長。
1998年成立于上海的復潔,傳統主攻市政污水的廢氣處理,2011年推出了核心技術及裝備—污泥低溫真空脫水干化成套技術裝備,進入污泥領域,2014年該技術首次在南京交付使用,再到目前應用于30 余項目,總規模超84 萬噸/年(2300 噸/天),可謂八年抗戰,公司終于登陸科創版。

2017-2019年,復潔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 8,997 萬元、18,755 萬元及34,22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 629萬元、 3,307萬元及 6,414 萬元。2017-2019年度期末,公司在手訂單總額分別為 39,123 萬元、45,027 萬元、55,204 萬元。

可見,公司近幾年污泥干化業務增長迅猛,同時儲備了豐厚的訂單,除2017年為開拓華中市場低價中標外,公司整體項目毛利凈利也均有不俗的表現。
漂亮成績單背后,一方面自然得益于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與研發,實現從0到1的突破,奠定公司成長基石。

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抱對大腿,樹立行業標桿,利用示范效應實現快速復制擴張。通過與地方水務龍頭(上海城投)、業內領先設計院(上海市政院等)等大型總包單位深度合作,借助客戶本身需求大、市場地位領先,資金實力雄厚等優勢, 而實現了業務的跨越式發展。
例如公司與上海城投水務開展上海虹橋污水處理廠污泥脫水干化項目(2017 年)、上海泰和污水處理廠污泥脫水干化項目(2017 年)、以及上海虹橋項目的后續運營業務(2019 年及 2020 年),與上海建工開展上海嘉定新城污水處理廠污泥脫水干化項目(2015 年)、廣州鐘村、南村、化龍凈水廠污泥脫水干化項目(2018 年)。
其中以上海泰和污水處理廠最具標桿性,作為目前國內全流程集約化布置規模最大的全地下污水處理廠工程及水泥氣聲綜合治理標準最高的污水處理廠,該項目示范作用明顯。

此外,公司從 2016 年下半年起,集中力量在在上海、廣東等技術路線明確、技術要求高的發達地區集中力量爭取大型標桿項目,也為公司發展提供了助力。
隨著公司技術的應用不斷積累、示范作用逐步彰顯,在行業政策密集出臺、污泥市場加速釋放的背景下,相信抓住科創版機遇順利上車的復潔將迎來一波大發展。
2.企業大發展的背后一定是順勢而為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除了自身努力,要想實現突破性發展,一定是識勢、順勢,而后才大有作為。復潔發展的背后即是如此,這也是為什么公司項目集中在16-19年爆發的時代背景(2016-2019 年公司污泥干化處理規模達到 82 萬噸/年,約占全國 “十三五” 規劃處置能力的 4.6%。)。
2.1.拐點:監管升級+政府試錯+價格提升+協同焚燒+地埋污水廠
從行業大背景層面,污泥市場迎來了如下拐點與機遇。
2.1.1.“認知+監管”雙升級
伴隨污泥違規傾倒事件頻發(從2013年北排白天治污水,夜里排污泥到2018年中滔環保非法傾倒污泥,騙取處置費,偽造政府等單位公章,不一而足),民眾環保意識提高,自中央環保督查以來,各地對污泥監管持續升級。
例如《深圳市水務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建立24座污水處理廠、6座污泥處理廠的污泥重量、視頻信息采集系統、實現所有污泥運輸車輛信息、運行路線自動記錄,同時加強污泥駐場監管, 確保 100%無害化處理處置。
2.1.2.政府試錯回歸,干化拐點到來
長期以來,我國污泥市場百花齊放(群魔亂舞),大量地方上的項目后續運營問題不斷,即使如工藝成熟的厭氧消化,也因沼渣土地利用難題等困境而難以維繼。
以上海為代表,早期神農嘗百草,包括石洞口干化焚燒(全國首例)、白龍港厭氧消化(亞洲最大)、松江好氧堆肥等,但后續均陸續回歸到干化焚燒這一路線,目前主城區范圍內的石洞口、竹園、白龍港三大片區都已完成污泥干化焚燒的工程建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