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感謝 賀凱 博士 :京都大學流域圈綜合環境質研究中心環境質預見分野助理教授; 油新華,博士,教授級高工:現任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中國市政工程協會綜合管廊建設及地下空間利用專委會秘書長 ;德國漢諾威水協的漢諾威水有限公司 總經理,德國漢諾威水文科技研究所資深工程師 彭赤焰 先生;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尹海龍;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總工 貝德光 教授級高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光明;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 第五設計院 副院長、總工 周艷莉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 景觀設計院 副總工 譚春;上海管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孫躍平 總經理(上海市領軍人才);霍槐槐,青島洛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曉地 博士:北京建筑大學全職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污水處理教學與科研工作,2001年10月獲得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博士(PhD)學位,導師為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馬保松: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美聯合非開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彤博士(留日):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歐美同學會理事,東北大學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東北大學 過程裝備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市政工程 中南設計研究總院 副總工兼研究院院長 萬年紅 教授級高工;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城市環境研究院 郭興芳 教授級高工,副總工程師;柏金標,浙江開創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求是膜技術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柴曉利,博士: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智慧水務 專家 梁小光:福州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級科研經理 武漢大學海綿城市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污泥土地利用專家 楊長明:同濟大學環境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環境生態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人工濕地技術國際大咖 趙亞乾教授;美國雨水專家 蘇雨明 博士:美國水資源工程師院資格工程師/奠基成員、 美注冊工程師(P.E.);同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李樹平 副教授 、工學博士、系統分析員;北京清源華建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陳亮 總工程師;西班牙科學院智能控制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 孫聰聰 工學博士;清華大學 環境學院 賈海峰 教授/博導;上海城建設計研究總院 唐建國 總工;東南大學 呂錫武 教授/博導 ;華北設計研究總院城市環境院 孫永利 院長;智慧水務分院 王浩正 院長;蘇伊士 程忠紅 經理;華博水務 曹仲宏 總經理;上海市水務規劃設計研究院 副總工;中關村科技租賃 大環境事業部 高級項目經理 王川川 等嘉賓 的精彩演講 !現在大家可以觀看直播回放了(進入 中國給水排水微信公眾號 cnww1985,首頁右下角 云直播 ,即可看直播和 直播回放以及 近期直播預告)。中國給水排水直播課 https://appma47gbbt2465.h5.xiaoeknow.com/mp_more/eyJpZCI6IjI3MzAzNjciLCJjaGFubmVsX2lkIjoiIiwiY29tcG9uZW50X2lkIjo2ODk0NDYxfQ
凡是直播結束前 轉發邀請成功其他同事和朋友觀看直播的網友們, 我們特贈送2019年雨水或者排水、污泥大會論文集一本。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和孫磊(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孫磊,微信號suelay001)聯系。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課https://appma47gbbt2465.h5.xiaoeknow.com/mp_more/eyJpZCI6IjI3MzAzNjciLCJjaGFubmVsX2lkIjoiIiwiY29tcG9uZW50X2lkIjo2ODk0NDYxfQ?entry=2&entry_type=2002&from=timeline
歡迎進入《中國給水排水》直播間(進入微信公眾號:cnww1985,首頁右下角 云直播 即可觀看 直播和直播回放 以及 近期直播預告 )
直播題目:應對極端氣候不確定性的韌性城市建設 主講人:章衛軍,宜水環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2020年7月15日(周三) 14:00—16:00
https://appma47gbbt2465.h5.xiaoeknow.com/v1/course/alive/l_5efe9364e4b036f1c0ce1c68?type=2&app_id=appMA47GbBt2465&available=true&share_user_id=u_5e996315ea248_DwEcM7WA13&share_type=100&scene=%E5%88%86%E4%BA%AB&entry=2&entry_type=2001&from=timeline&is_redirect=1
報告主題:環境工程規劃與設計中的生態學思考; 魏俊,正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態環境工程院副院長
直播時間: 2020年7月16日(周四) 14:00—16:00
https://appma47gbbt2465.h5.xiaoeknow.com/v1/course/alive/l_5f0d026de4b0ee0b88720118?type=2&app_id=appMA47GbBt2465&available=true&share_user_id=u_5e996315ea248_DwEcM7WA13&share_type=100&scene=%E5%88%86%E4%BA%AB&is_redirect=1&entry=2&entry_type=2001
任南琪 院士:樹立海綿城市理念,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 劉政 總工:提質增效核心技術第四代排水系統——清污分流
主講人:劉政 圣禹排水 技術總工
直播時間:2020年7月18日(周六) 14:00—16:00
https://appma47gbbt2465.h5.xiaoeknow.com/v1/course/alive/l_5f053cdde4b036f1c0cf6218?type=2&app_id=appMA47GbBt2465&available=true&share_user_id=u_5e996315ea248_DwEcM7WA13&share_type=100&scene=%E5%88%86%E4%BA%AB&is_redirect=1&entry=2&entry_type=2001


宜水環境章衛軍:應對極端氣候不確定性的韌性城市建設
任南琪:打造兩江新區智慧水體城市
置身兩江
城在林中、家在園中、人在綠中的
生態美景隨處可見
青山綠水成就了兩江生態版圖
圖 曾誠
如何進一步提升兩江新區的“高顏值”
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環境
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任南琪
分享了他的觀點
任南琪
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主要從事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改善對策研究
2018年,任南琪入駐重慶華悅生態環境工程研究院,帶領科研團隊致力于兩江新區的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
以下文字內容根據視頻整理:
在任南琪眼中,重慶兩江新區是一個漂亮的地方,兩江新區的山水以及城市建設都給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認為,按照新的規劃、新的設計,兩江新區未來更是非常漂亮。
“我們在目前在重慶已經承接了包括黑臭水體治理項目等幾個咨詢的項目。特別是其中的盤溪河作為項目之一,目前已經進入到了設計以及局部開工階段。”任南琪表示,如何從可持續發展角度把兩江新區生態環境打造地更美好更為重要。
戴小霞 攝
任南琪表示,重慶是一座有山水林田湖草,臺地特殊的城市,在城市水系統綜合整治過程中,需要根據重慶臺地,水資源、污水資源、雨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等具體問題采取一些具體措施。
任南琪介紹道,重慶華悅生態環境工程研究院是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重慶企業等共同組建的公司,將致力于立足重慶,把重慶建設成更美好的家園,把技術推廣到其他城市去。
“智慧城市建設是我們今后的發展的方向,包括城市水系統。”任南琪曾提出打造城市水系統的4.0,現在基于智慧化的基礎上,他提出來以厚海綿為方向的城市水系統的4.0+概念,“今后,我們準備將重慶兩江新區作為試點來推廣這樣一個智慧的城市水系統。在這方面,我們在承擔盤溪河項目時已進行了思考。”
任南琪認為,兩江新區現在是在重慶市整體發展中走得最快的一個區域。兩江新區提出的很多政策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吸引相關領域人才。“非常希望能夠在兩江新區能夠做出更多的貢獻。”任南琪說。
未來,任南琪將帶領團隊致力于在兩江新區打造厚海綿的城市智慧水系統。市民只需要下載一個APP,就可以了解每條河道的水質狀況,比如說哪條河段,什么時間可以游泳、可以垂釣,各種數據一目了然,宜居城市觸手可及。
重慶華悅生態環境工程研究院
重慶華悅生態環境工程研究院于2018年9月在兩江新區正式成立。該研究院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重慶悅來投資集團和北京華亞科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組建。
重慶華悅生態環境工程研究院依托七大科研院所、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3個國家工程中心,匯聚了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的8位院士,將重點開展政策規劃咨詢、工程項目設計、產品裝備生產、科技成果轉化、運維技術支撐、對外交流合作等六個方面工作。
兩江新區: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新區
徐霜 攝
自成立以來,新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新區“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優勢,持續優化生態環境,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新區。
2019年,兩江新區將投入48.6億元用于五大環保行動和貫徹落實“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以及環保能力建設等。
悅來集團供圖
其中,五大環保行動和貫徹落實“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共投入28.05億元,比上年增長64.7%。僅水污染防護一項,便將投入14.4億元,主要用于流域水環境治理與保護、湖泊治理與保護、湖庫整治、工業污水治理、鄉鎮污水處理工程、水污染防治相關技術支撐等。
這一系列數據,無不彰顯著兩江新區努力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問題整改上打頭陣、作先鋒的決心。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在兩江新區,城市的天際線在江水和綠色中延展,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畫中,產業生態親如一家,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麗新區初具雛形,生態新區示范效應逐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