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已成環境產業新高地 博天環境實控人變更為中山市國資委
時間:2020-07-23
來源:企業新聞
一波三折的博天環境引戰工作終于塵埃落定了。
7月22日,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天環境”)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擬發生變更,中山中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匯集團”)將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中山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中山市國資委”)則成為實際控制人。
作為環境產業的領軍企業,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會長單位,博天環境的一舉一動都倍受市場關注。此次引進戰略股東,為什么最終選擇中匯集團?這中間經歷了什么樣的故事?未來雙方合作后將會給公司帶來哪些利好?
“與中匯集團的合作是最理想的結果”
博天環境成立于1995年,以“水業關聯的環境產業布局”為定位,在工業水系統、城鎮與鄉村水環境等領域提供包括咨詢規劃、工程設計、項目投資、建設管理、核心裝備、運營服務、資源回收等服務的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
2017年2月,博天環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開盤當日漲幅44%,隨后連續出現17個漲停板,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博天環境上市第二年,市場宏觀環境就發生巨變。受金融“去杠桿”等宏觀政策的影響,不少民營企業因為融資難而陷入經營困難,博天環境也同樣面臨流動性資金緊張、償債壓力等困難。
2018年末,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后,北京市曾經設立超過350億元的“資金池”,為民營企業紓困。但彼時博天環境的經營狀況尚未完全惡化,而其它部分企業則處于更加危急的狀況,有些股票質押甚至已經到了平倉線,導致政府認為博天環境還不是最困難的,結果那次的紓困名單里并沒有博天環境的名字。
進入2019年,環境產業出現了一輪“混改潮”,多家民營企業易主。在此情況下,博天環境也立足于自身優勢業務和未來發展規劃,開始積極引進國有資本作為戰略股東。
不過,博天環境的引戰之路顯得一波三折。公司曾經接觸過中國誠通生態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新區融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但最終沒能合作成功。
據了解,有意愿與博天環境合作的國資其實非常多。一方面是由于這些國資本身就有進入環境產業的強烈意愿,另一方面也因為博天環境是行業龍頭企業,屬于優質資產,而彼時的資產價格又處于低位,收購非常劃算。
但國資收購民企,其中的一種重要訴求就是并表。而博天環境2017年2月才剛剛上市,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東有三年的股票“禁售期”,這就成為了國資并購的一大障礙。
最終,由于博天環境短時間內無法滿足并表的要求,還需等待。很多國資一旦有別的選擇,事情就會發生變數,這也成為博天環境引戰一波三折的重要原因。
今年2月,博天環境的股票禁售期終于結束,但又趕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國內國外經濟形勢撲朔迷離,國資并購也變得更加謹慎。
需要說明的是,在國資選擇博天環境的同時,博天環境同樣也在選擇國資。進入2020年,地方環保集團異軍突起,成為環境產業一股重要的新興力量。博天環境意識到,相比央企,地方國資具有一些獨特優勢,如決策效率高、層級相對簡單,體制機制更加靈活等。
同時,地方國資投資環保的積極性也非常高,這主要是由于地方現在環保壓力非常大,有大量的環保問題需要解決,所以亟需擁有自己的環保解決能力。
在此背景下,博天環境的引戰方向就向地方國資有所傾斜。而在選擇哪些地方的國資上,博天環境也有自己的考慮。
6月1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有關情況。他表示,總體上看,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5個省的各類污染源數量占到全國總數的52.94%。
基于此,博天環境也把引戰的方向朝著這5個省份進行傾斜。經過評估,廣東、江蘇、山東3個省份成為他們的重點引戰方向。
經過選擇,中匯集團進入了博天環境的視野。據了解,中匯集團定位為中山市城市公用事業產業的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者,以“環保、水務、先進制造業”為三大主業,搶抓粵港澳大灣區與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雙區驅動”所帶來的新機遇,正在全面布局“環保、水務、先進制造、產業投資、產業金融”等五大業務板塊。
過去,中匯集團的絕大部分業務都來源于本地市場,一直在尋求突破,希望“走出去”。而這方面正好是博天環境的特長,博天環境從一誕生起就是一家市場化公司,業務范圍遍布全國甚至海外,在這方面與中匯集團有著極強的互補作用。
另一方面,中匯集團的業務重心是在市政領域,而博天環境則是工業污染治理的佼佼者。參照國外領先環境企業的發展經驗,未來環境企業都需要市政+工業“雙輪驅動”,雙方的合作也可以實現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此外,中匯集團對于環境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雙方溝通起來更加順暢。作為一家廣東企業,他們的體制機制也更加靈活,激勵機制、創新機制、授權機制等相比其他國資都顯得更加靈活,更有誠意,這也是打動博天環境的重要因素。
正是基于這些原因,雙方談判進展得非常順利,很快就達成了合作協議。博天環境相關負責人表示,博天環境股東內部討論一致認為,與中匯集團的合作是最理想的結果。
“廣東已成環境產業新高地”
合作后,博天環境將與中匯集團發揮混合所有制的優勢,引入國有企業的系統性風險管理,繼續發揮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等,推進公司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同時,雙方還將圍繞水環境解決方案和水務投資運營等核心業務領域,集中各自優勢資源,進行全方位、多元化的戰略協同,推動實現公司經營業績的提升。
首先,中匯集團可以為博天環境在后續融資、增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紓解公司償債壓力等困難。
此前曾經有環境企業表示,國資在低成本融資方面享受著巨大的優勢。民企要想獲得銀行貸款,都需要實物資產抵押,企業老板擔保,利率還要上;而國資既不用擔保,也不用股權質押,利率還能下浮幾個點。
除了融資、增信方面,中匯集團還有望幫助博天環境拓展廣東區域的環境業務。
經過多年發展,廣東已成為除北京之外的又一大環境產業高地,聚集了盈峰環境、鐵漢生態、中山公用、格林美、東江環保、飛南資源、綠色動力、嶺南股份等一大批知名環境企業,形成了一個高端環境企業集群,未來充分發揮聚集效應和協同優勢,有利于促進企業的協同發展。
今年5月,廣東省還發布了《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典范。
而在“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其中之一就是“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集群”!兑庖姟芬螅攸c推動高效節能電氣設備、綠色建材、環境保護監測處理設備、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污水治理、安全應急與節能環保服務等跨行業、多領域協同發展,健全綠色生產消費體系。在珠三角地區形成以技術研發和總部基地為核心的產業聚集帶,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形成以資源綜合利用為特色的產業聚集帶,建成國內先進的產業集群。
相比北京等其他省市,廣東省的營商環境更加友好。例如,深圳市國資委在通過深圳地鐵集團收購萬科之后,管理上仍然保持了以郁亮為首的原高管團隊,這就保證了公司業務的平穩過渡,目前萬科發展勢頭良好。
中匯集團所在的中山市,地理位置也非常優越。它處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位置,目前深中通道工程還在建設之中,預計將于2024年建成通車,屆時將進一步凸顯中山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地位。
雙方合作后,博天環境的注冊地將遷址至中山市,這有助于它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發揮產業集群的優勢作用,獲得中山市及廣東省的資金支持及資源協同。
中匯集團也表示,將盡可能為博天環境向中山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及廣東省爭取落戶的相關優惠政策、資金支持及資源協同。
公告顯示,未來在公司治理安排層面,各方將共同致力于發揮混合所有制的體制與機制優勢,引入國有企業的系統性風險管理,并繼續發揮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加快推進公司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關于博天環境的原有高管團隊,未來將保持現有高管團隊的穩定,保障公司業務平穩發展。具體來講,上市公司董事會將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中匯集團提名3名非獨立董事,原控股股東匯金聚合(寧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匯金聚合”)提名不少于2名非獨立董事,3名獨立董事中,由中匯集團提名2名。
同時,在董事會改選的同時,中匯集團還將提名上市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匯金聚合提名上市公司聯席董事長。
從這一系列公司治理安排中,也能看出中匯集團對于趙笠鈞個人及博天環境高管團隊的高度認可。作為擁有25年歷史的頭部環境企業、環境商會會長單位,博天環境依然擁有業內領先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未來,期待博天環境與中匯集團的合作能夠產生“1+1>2”的效果,為環境企業與國資的合作打造出一個新的成功樣本,幫助中國早日實現世界級環境企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