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圳本地產銷差率力爭降至7%以內
筆者從深圳水務集團了解到,作為國內水務龍頭、行業改革先鋒,該集團正在積極打造物在線、人在線、服務在線的在線數據中心。
物在線即實現資產在線監測、維護與管理,資產管理從應急性維護轉變為預防性維護。人在線即集團員工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任何設備上可安全訪問集團數字資源。服務在線則包括了在線用戶服務體系及與深圳政務系統和智慧城市系統的對接,推動數據透明化,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數字生態系統。
依托在線數據中心和已經初步建立的績效管理體系、計量管理體系、漏失管理體系,深圳水務集團將力爭在2025年實現深圳本地產銷差率計劃控制在7%以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聽——漏水的聲音。
聽—漏水的聲音。
市供水系統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對保障城市經濟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不僅是深圳建設國家節水型城市、節水型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供水企業管理水平、提供更優供水服務的重要標志,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筆者從11月9日在深圳開幕的第十屆國際水協漏損大會上了解到,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按照《廣東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深圳市2020年產銷差率及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應低于9%;而經多年努力,深圳本地供水管網漏損率已下降至2019年的8.5%,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平均每年節水達2000萬噸。
績效管理體系:全員高度重視
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深圳市屬國有控股企業,承擔著深圳市99.86%的供水業務和48.74%的污水處理業務,為全國7個省22個縣市超3000萬人提供水務服務,供水能力980.43萬噸/日,其中深圳本地727萬噸/日。
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和產銷差率,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也是提升國企運營水平的標志,特別是對于供水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的深圳水務集團來說更是如此。深圳水務集團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制定年度產銷差控制工作實施方案及激勵方案,并將產銷差率指標作為公司經營業績考核指標。
2018年,深圳水務集團借成立區域分公司的機會,調整了組織架構,實現了區塊化管理,權責更加明晰、數據更加集中。其中,管網運營部是產銷差控制牽頭部門,負責計劃制定、組織管理、協調跟進、技術支持及監督考核等相關工作;客戶服務中心負責客戶服務相關制度建設、任務統籌及監督考核等管理工作;區域分公司負責管網巡查、維修、設施管理及簡易改造等管網相關工作,以及實施抄表管理、水表計量、違章查處及小區DMA建設和管理工作。
該集團針對降低產銷差率建立起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建立目標考核機制,通過區域分公司(水司)管理模式,使目標與績效考核掛鉤;建立探漏激勵機制,發動集團員工主動探漏,根據探漏量給予一定激勵。
計量管理體系:向精細要效益
沒有計量,就沒有管理。深圳水務集團主要從提升水表計量效率、開展計量設備遠傳管理、分區計量建設管理等方面,提升計量管理水平。
計量效率提升方面,一是優化水表選型。根據用戶用水消費模型,測算平均流量與波峰波谷的比值,通過水表技術參數折算水量,制定發布《水表口徑快速匹配核查表》;二是強化水表檢定。成立水表計量檢定中心,年檢定產能達40萬只,檢定裝置屬國內領先水平;三是加強水表安裝維護管理,按照有關要求,DN15-25口徑水表換表周期為6年以內,DN40-50口徑水表換表周期為4年以內。
計量遠傳管理方面,加快遠傳表數據平臺建設,加強遠傳表運維管理。目前,深圳市鹽田區已基本實現遠傳全覆蓋(97%);在深圳市原特區內(不含蓮塘),遠傳水表占19%,遠傳計量水量占73%;在深圳全市范圍內,遠傳水表占25%,遠傳計量水量占52%。
分區計量管理是指通過在管網節點上加裝流量計、水表等計量設備,將整體的供水管網系統人為劃分成若干較小的封閉供水區塊。以這些數據為基礎,供水企業通過統計和分析,能夠直觀地了解該供水區塊的供售水量、管網漏損情況、用戶用水習慣,并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從而更有效地降低管網漏損率。目前,深圳水務集團將全市劃分為12個大型片區,20個片區和2477個小區DMA。
漏失管理體系:節約每一滴水
定期進行管網巡檢和檢漏是供水企業尋找管網漏損的最終措施。深圳水務集團通過探漏管理、壓力管理、資產管理和日常維護,降低漏損風險,及時發現漏點,有效保證漏損管道及時修復。
漏失的本質是時間問題,及時探漏和維修可大幅降低漏失水量。探漏管理方面,深圳水務集團通過招標確定了3家專業探漏的隊伍,與自主探漏結合,加強探漏力量;借助分區計量輔助,實現大型、小區DMA夜間最小流量監控;建立高漏耗小區臺賬,重點加強探漏。同時,在探漏方法上進行了氣體探漏、衛星探漏、漏水監聽儀、相關儀、聽音棒、聽漏儀、智能球等多種方法的嘗試,并因地制宜地開展推廣應用,大大提升了探漏效率。2020年1-8月,該集團深圳本地共檢出漏點6012個,同比增長4.5%;漏量17979噸/小時,同比增長9.5%。
供水壓力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影響供水安全。水壓過低,部分片區供水可能受到影響;水壓過高,可能增加爆管風險。在不影響市政供水和用戶用水的情況下,適當降低管網壓力可降低爆管風險,同時減少漏失水量。壓力管理方面,該集團完善壓力監測體系,目前深圳本地壓力監測點約500個;進行供用水壓力分析,分析不同供水區域供水壓力與最不利點用水壓力關系;進行降壓管理與投訴分析,通過降低出廠壓力或安裝減壓閥等進行降壓管理;并動態調整降壓方案,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時段動態實施降壓方案。
良好的管網資產管理,可大幅減少新漏點的出現。深圳水務集團通過大數據分析確定管網改造的優先級順序,對老舊、故障率高、管材質量差的管道進行整體或局部改造,合理選用管材,綜合保障水質及降低漏失等。在老舊管網更新方面,該集團對老舊管網計劃性改造、局部簡易改造等,并及時廢除舊管,2016年-2020年共改造227公里,投資約9.3億元。深圳市區兩級政府近年來共投資178億元,分兩階段對全市3000多個社區居民小區供水管網進行改造,其中第一階段包括1050個居民小區,500個社區供水管網已完成改造,第二階段包括約2262個居民小區,447個社區正在進行改造。此外,政府、企業還分別投資46億和9億元,對老舊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全市約2800座泵房均已列入改造計劃。
及時發現漏點、及時修復。深圳水務集團在日常維護方面也不斷探索數字化的應用,通過建設外業工單系統,提高維修質量及速度,實現漏損事件全流程、動態的閉環管理;全部工單進展可跟蹤(工單到場及時率、工單完成率情況)、質量可追溯,大大提高了漏點修復及時率,減少不必要的水量漏失。
2025年深圳本地產銷差率力爭降至7%以內
筆者從深圳水務集團了解到,作為國內水務龍頭、行業改革先鋒,該集團正在積極打造物在線、人在線、服務在線的在線數據中心。
物在線即實現資產在線監測、維護與管理,資產管理從應急性維護轉變為預防性維護。人在線即集團員工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任何設備上可安全訪問集團數字資源。服務在線則包括了在線用戶服務體系及與深圳政務系統和智慧城市系統的對接,推動數據透明化,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數字生態系統。
依托在線數據中心和已經初步建立的績效管理體系、計量管理體系、漏失管理體系,深圳水務集團將力爭在2025年實現深圳本地產銷差率計劃控制在7%以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