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步伐,眾多行業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但作為關系到城鎮環境生態、居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水務行業,緊抓機遇,克服困難,實現新發展。對于剛剛過去的2020年,水務行業發展可以概括為“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
挑戰
水務行業作為生產和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行業,在疫情期間,供水、污水處理等業務仍堅持運營,自身基礎性業務的開展不受停復工政策影響,但由于重點工業企業延遲復工,供水量和污水處理量較少,導致水務企業收入減少。
同時,藥劑的使用量也增加了運營成本。在建項目延期復工或項目回款的不確定,給水務企業資金鏈帶來了很大壓力。
發展機遇
01 政策口徑升級:點源指標切換為面源治理政策
從2015 年起,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政策發布頻繁,其中“水十條”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水環境治理從政策層面全面進入了面源治理、綜合治理的新時期。我國先后出臺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等多項政策法規。
02 部分細分領域市場空間廣闊
2.1 排放標準提升,污水處理進入提標改造期
近年來,污水處理一直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由于單一污水處理項目新建產能需求減弱,新增市政項目基本以提標改造為主,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規模超過2億噸/天,已有80%左右完成提標改造出水達一級A,在三年行動規劃下,未來兩年仍有千億改造空間。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上提出了“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魚,有魚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要求,將在水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水生態保護修復。污水提標改造仍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
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需求將帶來廣闊市場空間。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污水廠的排放標準由原來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二級、一級 B 標準提升為一級 A 甚至更高標準,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迫在眉睫。截止 2019 年底,主要上市公司一級 A 標準執行率約60%,提標改造空間較大。預估“十四五”時期,污水處理提標改造整體市場空間約 800 億元。
2.2 村鎮污水為補短板重點方向,技術型公司優勢明顯
由于農村居民環境保護意識不足,以及經濟條件有限,許多村莊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直排現象普遍。同時行政村污水垃圾治理相對緩慢,與城市、縣城相比,污水垃圾等環境基礎設施嚴重滯后。2018年全國建制鎮和鄉村污水處理率分別僅53%和19% ,距十三五目標相差甚遠,其中村鎮污水設備空間預計千億以上。
膜技術公司受益于污水資源化和農村污水分散式治理:MBR相較于傳統工藝( A2O )的核心優勢在于占地面積小、污泥量少、出水水質好。在污水資源化及村鎮污水分布治水技術中優勢突出。
2.3 政策紅利釋放,黑臭水體市場未來可期
2020年11月3日,新華社播發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其中要求,治理城鄉生活環境,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當前城市黑臭水體存量市場規模仍有 300 多億元,且黑臭反彈現象明顯,農村黑臭治理尚未開啟,全國治理市場空間仍是千億級別。
趨勢
趨勢一 央企、國資將加大水務環保領域的投資并處主導地位
類似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南水北調等水務基建類的項目需求仍然很大,民營企業的投資意愿較低,國資會主導這類項目的投資,民營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發揮自身效率、技術、運營等的優勢,處在跟隨跑的狀態。同時,由國有企業主導的環保公司或水務公司將逐漸增多。
趨勢二 智慧水務將加速
智慧水務近幾年已經成為水務行業發展的熱點,各路資金、技術、人才等早已開始向這個行業流動,北控水務、首創水務、粵海水務、深圳水務等水務集團在近幾年持續布局,利用智慧水務技術提升水務業務的競爭力,尤其在疫情突發的2020年,中央提出 “新基建”,將加大對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的投入,更加促進了智慧水務的發展。
趨勢三 城鎮污水管網提質增效工作將快速推進
水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也是生態理念的先行示范,單純通過提標改造,已無法解決目前我國水環境中存在的諸如工業點源直排、農業和城市的面源污染、合流制管網的溢流污染、污染物排放不達標、黑臭水體等問題。我國目前的水環境問題多集中在管網排水系統,“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已成為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共識。
趨勢四 水資源安全保護措施將全面升級
供水安全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疫情過后,水生態安全仍將是我國的長期戰略,對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居民的身體健康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們認為國家仍將持續加大對水生態安全各方面(供水、污水、水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資本開支力度,水生態一體化、系統化的保護與治理工作也將持續推進。
趨勢五 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將提速
目前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的建設規模較目標仍有一定差距。污泥減量化仍是目前的主流處理處置路線,資源化處置是未來發展方向。污泥的消毒處理是污水處理廠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之一,疫情后國家將持續推進污泥處置產能的提升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武漢市在2020年1月29日至2月18日對全市的26個污水處理廠增加消毒工藝,污泥消毒用量共計33.69噸,均表明了國家在疫情期間對污泥處置的重視。
趨勢六 城鄉供水一體化將重視
城鄉供水一體化是國家高度關注的公共設施建設領域。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提出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趨勢七 農村污水治理將發力
農村污水治理任重道遠,發展空間巨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對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提出了要求和目標。據預測,2035年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率將達到70%,形成2000億的市場空間。
回首2020年,水務行業雖然經歷了很多挑戰,但國家的大力扶持、市場經濟的推動以及行業的積極探索下,水務行業依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相信在未來幾年,水務行業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來源:十四五戰略規劃,水務加服務號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247194.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
||||
|
||||
|
||||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步伐,眾多行業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但作為關系到城鎮環境生態、居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水務行業,緊抓機遇,克服困難,實現新發展。對于剛剛過去的2020年,水務行業發展可以概括為“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 挑戰 水務行業作為生產和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行業,在疫情期間,供水、污水處理等業務仍堅持運營,自身基礎性業務的開展不受停復工政策影響,但由于重點工業企業延遲復工,供水量和污水處理量較少,導致水務企業收入減少。 同時,藥劑的使用量也增加了運營成本。在建項目延期復工或項目回款的不確定,給水務企業資金鏈帶來了很大壓力。 機遇 1. 利好政策頻出,引導水務行業發展 自從習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后,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對水行業十分重視,相繼出臺了多項有利于水務環保行業的利好政策,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鎮(園區)污水處理環境管理的通知》等等政策,進一步加強對水務環保的監管,促使水治理市場化不斷提升,推動水務環保產業總體規模的擴大。 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會還相繼起草了《關于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城鎮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城鎮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征求意見稿)》,推動水價市場化,幫助供水企業提升盈利能力。目前,《關于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 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已出爐。 除此之外,近年來營商環境改革在各地緊密開展。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凸顯國家優化服務改革的勇氣和決心。該行政法規的推出,進一步推動了水務行業加深“獲得用水”便利化改革,提升服務,優化營商環境,促使水務市場迸發新活力。 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再次明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并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其中多次提及水務行業。 2. 資金充實到位,保障水務行業發展 為了推動水行業健康發展,國家對水務行業加大了資金投入。如2020年中央在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方面的投資達到45億元;山東青島投入了2.97億元保障水務工程項目的實施;貴州貴陽投入34.4億元用于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中央財政對深圳海綿城市的建設獎勵1.2億元資金…… 國家財政對水務行業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對水務環保行業的重視,進一步激活了水務市場的發展。大量社會資本和大型國有企業進入到水務環保領域,這為水務環保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資金和運營保障。如億級國企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三峽北控(湖北)水務投資有限公司、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鐵水務有限公司等水務公司的相繼成立。 3. 技術人才夯實,推動水務行業發展 21世紀是高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水務行業未來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國家正在不斷加大對人才培養的力度。 比如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這為我國水行業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石。其中2020年通過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評估的高校有45所,近兩年新增的學校占6所,這舉措將為整個水務行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和高素質人才。 另外,新冠疫情雖然對水務行業造成了一定沖擊,但沒有熄滅行業交流的熱情。2020年通過線上、線下等形式舉行了70場水務行業相關的展會,如2020世環會展、2020中國排水管網大會、第十屆IWA管網漏損國際大會、第十五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等會議順利召開,業內人才聚集,共同探討當前水務領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構想水務行業的未來。 趨勢 趨勢一 央企、國資將加大水務環保領域的投資并處主導地位 類似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南水北調等水務基建類的項目需求仍然很大,民營企業的投資意愿較低,國資會主導這類項目的投資,民營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發揮自身效率、技術、運營等的優勢,處在跟隨跑的狀態。同時,由國有企業主導的環保公司或水務公司將逐漸增多。 趨勢二 智慧水務將加速 智慧水務近幾年已經成為水務行業發展的熱點,各路資金、技術、人才等早已開始向這個行業流動,北控水務、首創水務、粵海水務、深圳水務等水務集團在近幾年持續布局,利用智慧水務技術提升水務業務的競爭力,尤其在疫情突發的2020年,中央提出 “新基建”,將加大對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的投入,更加促進了智慧水務的發展。 趨勢三 城鎮污水管網提質增效工作將快速推進 水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也是生態理念的先行示范,單純通過提標改造,已無法解決目前我國水環境中存在的諸如工業點源直排、農業和城市的面源污染、合流制管網的溢流污染、污染物排放不達標、黑臭水體等問題。我國目前的水環境問題多集中在管網排水系統,“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已成為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共識。 趨勢四 水資源安全保護措施將全面升級 供水安全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疫情過后,水生態安全仍將是我國的長期戰略,對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居民的身體健康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們認為國家仍將持續加大對水生態安全各方面(供水、污水、水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資本開支力度,水生態一體化、系統化的保護與治理工作也將持續推進。 趨勢五 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將提速 目前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的建設規模較目標仍有一定差距。污泥減量化仍是目前的主流處理處置路線,資源化處置是未來發展方向。污泥的消毒處理是污水處理廠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之一,疫情后國家將持續推進污泥處置產能的提升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武漢市在2020年1月29日至2月18日對全市的26個污水處理廠增加消毒工藝,污泥消毒用量共計33.69噸,均表明了國家在疫情期間對污泥處置的重視。 趨勢六 城鄉供水一體化將重視 城鄉供水一體化是國家高度關注的公共設施建設領域。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提出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趨勢七 農村污水治理將發力 農村污水治理任重道遠,發展空間巨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對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提出了要求和目標。據預測,2035年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率將達到70%,形成2000億的市場空間。 回首2020年,水務行業雖然經歷了很多挑戰,但國家的大力扶持、市場經濟的推動以及行業的積極探索下,水務行業依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相信在未來幾年,水務行業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