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國家發改委機關刊《宏觀經濟管理》2021年第4期雜志,在顯要位置刊登了國家發改委聯合九部門印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的相關主題報道,對采用碧水源MBR-DF雙膜新水源技術的三個污水資源化利用典型案例進行了解讀和展示。現摘發如下,敬請關注。
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的宣傳活動也同時拉開帷幕。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珍惜水、愛護水”,我國紀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促進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損害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經國務院同意,2021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國污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畜禽糞污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鏡頭一:
污水資源化利用,既解決了水污染的問題,又解決了水資源少的問題,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瓶頸上的兩把“鎖”。

圖為北京翠湖新水源廠,采用國內自主創新研發的“MBR-DF”雙膜新水源技術,將市政污水處理為地表Ⅱ類標準的高品質新水源,出水作為翠湖濕地補水,具有消除水環境污染和增加新水源的雙重功能。
鏡頭二:
缺水的現實狀況讓中國水資源利用方式不得不轉向循環用水,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將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之一。

圖為云南省洱源縣新水源廠,采用國內自主創出新研發的MBR-DF雙膜新水源技術,出水主要指標達地表Ⅲ類(湖、庫)標準,出水作為洱海的優質補水,有效保障洱海入湖水質,對洱海等高原湖泊的保護治理實現質的飛躍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鏡頭三:
污水資源化具有鮮明的公益性特征,一方面要在融資、財政補貼等方面予以扶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

圖為北京上莊新水源廠,國內第一個采用自主創新研發的MBR-DF雙膜新水源技術的全地埋花園式再生水廠,出水作為周邊產業園區的高品質再生水回用,剩余部分排入南沙河作生態補水,對改善提升南沙河水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