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設計咨詢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訪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黨委副書記羅必雄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對外設計咨詢發展迎來了重要且難得機遇期。2021年1月,商務部等1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對外設計咨詢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進一步促進對外設計咨詢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為新時期中國對外設計咨詢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19部門以‘1號文件’形式聯合發文,聚焦促進對外設計咨詢高質量發展,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設計咨詢行業未來發展的關注和重視。”近期,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羅必雄在接受《中國勘察設計》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設計咨詢高質量“走出去”勢在必行,新時期設計咨詢企業要搶抓歷史性發展機遇,充分發揮“以設計為龍頭”的專業優勢,創新發展理念、拓展發展空間 ,提出更多更好的“中國方案”,在更高的層次實現“換道超車”。
“站在四個‘一百’的歷史交匯點,設計咨詢企業要搶抓歷史性發展機遇”
“新政策讓我們非常振奮,同時我個人也倍感親切。”甫一坐定,羅必雄告訴記者。
新政策,何以令他們“非常振奮”?羅必雄表示,《通知》通過加快推動對外承包工程延伸產業鏈條,以加快發展價值鏈上游的專業化服務,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注入新動能、打造新優勢,這對中國提升對外承包工程發展質量、創新對外投資合作方式、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邁入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是指引對外設計咨詢高質量發展乃至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邏輯主線。在此歷史背景下,新政策的出臺正當其時。”羅必雄強調。
新政策,又何以令他“倍感親切”?見記者不解,羅必雄笑著說,這還要從他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一次匯報談起。
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到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調研,時任該院院長的羅必雄向總理匯報了該院發揮以設計為龍頭的專業優勢,通過實施工程總承包帶動技術、裝備、標準、資本和管理“走出去”的實踐和探索。“總理聽完介紹后非常高興,表揚我們為中國裝備‘走出去’創造了條件,為中國技術、標準和裝備在世界上亮出了‘中國名片’。”羅必雄欣喜地說。
當前,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羅必雄認為,我們要站在更宏大的時代背景中,充分認識新政策對設計咨詢企業未來發展的歷史性意義。
他將新發展階段總結為四個“一百”歷史機遇期:一是2020年我國實現百萬億元GDP,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構筑了我國對外設計咨詢高質量發展的堅實經濟基礎;二是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三是“十四五”新篇開啟,我們正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中華民族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四是我們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但危中有機,我國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發出振聾發聵的時代強音。
當前,國際承包工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傳統對外承包工程項目開發模式面臨瓶頸,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承包工程市場帶來巨大挑戰。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2555.4億美元,同比下降1.8%;完成營業額1559.4億美元,同比下降9.8%。在此背景下,如何提振對外承包工程并推進其高質量發展,無疑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作為對外承包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對外設計咨詢高質量發展,勢必會為疫情影響下的對外承包工程發展帶來轉機。
羅必雄認為,新政策的出臺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對外設計咨詢核心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實現差異化發展。新政策明確了對外設計咨詢在對外承包工程價值鏈上的引領帶動作用,有利于設計咨詢企業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攜手中國企業全產業鏈“走出去”;有利于設計咨詢企業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工程企業“樞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新政策既肯定了設計咨詢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也為設計咨詢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站在四個‘一百’的歷史交匯點,設計咨詢企業要搶抓歷史性發展機遇。”羅必雄如是說。
摩洛哥Noor3 150兆瓦塔式光熱電站項目
“設計咨詢企業‘走出去’還需以設計為‘龍頭’,加強與工程公司的協同合作,共同謀取更大的發展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中國工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赝袊こ唐髽I“走出去”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勞務輸出、工程承攬、EPC+F(工程總承包+融資)、投建營一體化、設計咨詢引領帶動全產業鏈“走出去”五個階段。
羅必雄認為,上述五個階段互不相斥,但需要逐級積累,難度越來越大,對綜合國力和政策機制的要求越來越高,產業鏈條越來越長,創造的價值也越來越大。在此過程中,隨著業務開展對公司治理、技術創新、高端咨詢、項目管理、投融資、財稅、合同法律、項目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升,咨詢設計企業作為知識、智力、人才和創新密集型企業,其優勢也越來越明顯。
羅必雄表示,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經歷了上述所有階段,“對設計咨詢企業帶動中國企業‘走出去’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體會尤為深刻”。
作為電力工程服務行業的“國家隊”和“排頭兵”,長期以來,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依托規劃咨詢業務的天然優勢,占據產業鏈前端,引領帶動國際項目,提升國際目標市場客戶鎖定能力,主動創造市場、創造項目、創造價值,為政府部門、投資方、金融機構和各合作伙伴提供高價值的服務,攜手一起“走出去”,業務已遍及100余個國家和地區。
2020年,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新簽合同額超過500億元,約占合同總額的40%,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工程總承包合同的比重超過90%,初步實現了從設計咨詢企業向國際工程公司的轉變。
羅必雄同時表示,中國設計咨詢企業雖然在海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更多是與承包商攜手“出海”,獨立承攬項目的比例不大,開展對外設計咨詢業務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國際設計咨詢業務規模不大;二是核心競爭力不強;三是國際化水平不夠高;四是國際頂尖品牌較少;五是政策促進體系有待完善。
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基于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海外工作實踐,羅必雄強調,設計咨詢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發揮好規劃引領作用,發揮好創新驅動作用,發揮好投融資拉動作用,聯合中國企業“走出去”。
“設計咨詢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還需以設計為“龍頭”,加強與工程公司的協同合作,共同謀取更大的發展。”羅必雄表示,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工程企業在行業和產業鏈兩個維度進行了切分,但不論是設計咨詢企業還是施工企業,都不能陷入縱橫交錯的“深井”中,而是要優勢互補、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乃至跨行業合作,互利共贏,共同做好市場布局,共同做好資源整合,共同增強核心競爭力,共同做大國際市場。
“設計咨詢‘走出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有關各方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扎實推進”
“促進對外設計咨詢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關各方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扎實推進。”為此,羅必雄建議,要進一步發揮各協(商)會職能作用,共同研究對外設計咨詢企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推動對外設計咨詢企業與國外政府部門、國際專業機構在業務與人才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研究采納設計咨詢企業的意見建議和訴求,推動相關支持政策落地;維護良好的市場生態,杜絕低價中標,提升整體服務質量。
“發展對外設計咨詢,離不開金融、財稅方面的支持。”羅必雄建議,盡快成立對外設計咨詢發展基金,指定部分商業金融機構和我國部分龍頭設計咨詢企業牽頭負責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為我國設計咨詢企業海外業務承攬及項目落地提供資金支持;鼓勵金融企業和產業企業交叉持股,促進產融聯合發展;積極促進金融機構成為“走出去”的一部分,發揮其在融資、貸款、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幫助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實現金融企業自身規模的擴大和競爭力的提升;加強簡化審批、降低稅收、提高出口退稅率、降低貸款利率等政策方面的扶持,以引導和輔助資本輸出,提高“走出去”的競爭力;支持信用保險機構放大風險偏好,擴大商業險覆蓋比例,特別是對于投資回流比較穩妥的項目,從國民經濟評價的國家“大賬”出發,為其提供相應比例的商業險“擔保”;完善設計咨詢職業責任保險制度,推進國內和國際保險機構互認機制,解決設計咨詢人員的后顧之憂。
對于財稅方面的支持,羅必雄建議,積極舉辦企業跨境稅收業務培訓,開展“走出去”企業國際稅收協定專項輔導,編印“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稅收政策宣傳冊,幫助企業享受政策紅利、實現自身發展;積極推進反避稅雙邊磋商和多邊協調,充分發揮國際稅收征管協作機制的作用,應對惡意稅收籌劃。“如果確實產生雙重征稅的情況,尤其在一些比較重大的案件上,在罰息和補稅金額比較大的情況下,建議中國稅務機關代表企業跟對方稅務機關進行較為有效的溝通。”
一直以來,相關標準不同成為阻礙我國對外設計咨詢服務發展的“攔路虎”。如何掃除這個“攔路虎”?羅必雄建議,要培養一大批復合型人才,推薦他們更多地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將更多中國標準推薦成為國際標準,向一些尚未形成標準體系的國家推薦中國標準;積極與國際接軌,優化調整自身技術標準體系;充分借助我國資金優勢,對于“兩優”、援建類項目,盡量建議外方接受我國標準,或者優先考慮支持接受中國標準的項目;將標準內容引入對外政治經濟談判中,如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整體推進中,強化中國標準輸出、標準互認、區域標準共建等理念。此外,他還建議利用外交渠道、高訪、國際論壇、官方媒體等,推廣中國典型工程和產業經驗,講好中國故事,在海外為我國設計咨詢企業“揚名”,讓更多海外客戶了解認識我國設計咨詢企業綜合實力,提升品牌效應。建議優化設計咨詢企業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在政策層面保障對設計咨詢業務的投入,對設計咨詢業務對全產業鏈的拉動帶動效果給予充分肯定和激勵;參照實施科研機構的薪酬管理制度,對從業人員實行工資總額單列,加大對設計咨詢從業人員的中長期激勵力度;支持對外設計咨詢業務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靈活用工及雙軌制薪酬體系,推進人力資源國內各區域、國內與國際之間的市場化配置。
土耳其阿特拉斯2臺600兆瓦伊斯肯德倫火電廠
“希望未來對外設計咨詢企業提出更多更好的‘中國方案’,在更高的層次實現‘換道超車’”
2020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和氣候雄心峰會上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莊嚴承諾,在國際社會引起了熱烈反響,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發揮全球影響力和領導力、攜手各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啟了新的篇章。
“面對全球性的重大問題,設計咨詢企業作為專家智囊,要有前瞻性,提前開展研究、規劃和布局工作,在重大倡議、重大戰略發布后能夠迅速提出解決方案。”羅必雄說。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在能源低碳轉型方面,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率先開展了多項有益嘗試,致力于成為“能源革命的先行者”。
2008年,國內海上風電尚處于起步階段,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就與挪威、英格蘭、荷蘭等歐洲國家政府部門、國際企業和學術單位開展了海上風電產業合作。相繼完成了全國首個省級海上風電發展規劃——《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組織編寫了國家標準——《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規范》,建設了全國首個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實施了全國首個海上風電總承包工程,多項技術研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在規劃引領下,廣東省海上風電實現了項目的合理布局、資源的有序開發和產業的長足進步。陽江風電產業基地、粵東運維和組裝基地、珠三角創新研發基地已初具規模,預計將拉動近萬億元的產值。”羅必雄說。
碳捕集封存與利用技術(CCUS)是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重要技術手段。2013年9月,在廣東省人民政府、英國能源與氣侯變化部和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的支持下,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在英國簽署了《共同促進CCUS產業與學術交流備忘錄》。同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廣東省政府領導共同對中英(廣東)CCUS中心授牌,由英國碳捕集與封存研究中心、蘇格蘭碳捕集與封存中心、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等多個單位共同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研究合作。
中心成立以來,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等國際科研院校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配合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組建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依托中心完成了亞洲首個燃煤電廠多線程國際碳捕集測試平臺——華潤海豐CCUS項目的總承包建設,成為世界三大碳捕集技術試驗基地之一,開創了國際低碳合作的新模式,有力推動了碳捕集封存與利用技術在中國的產業化發展。
此外,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還提前布局氫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研究工作,從2015年開始與德國開展合作,與有關企業共同設立中德氫能源研究院。近期,還成立了氫能技術中心,采用輕量化運作模式,重點關注產業規劃、國家級科研項目、首臺套工程示范“三位一體”業務布局,全力推動氫能產業基地建設工作。
“這些嘗試,都是我們設計咨詢企業在新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創新的積極探索。”羅必雄表示,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未來還將進一步做好成功經驗的總結和提煉,結合各國的不同需求,提出科學化、綜合化、差異化的解決方案,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實踐展現更大影響力,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中貢獻更大力量。
羅必雄希望,未來的中國對外設計咨詢企業,不僅能夠在傳統領域提升競爭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創新發展理念、拓展發展空間,提出更多更好的“中國方案”,在更高的層次實現“換道超車”,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給水排水》)”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請聯系我們(022-27835520),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