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底,鄭州市內五區排水管道共有2406.9公里。
一下穿的管道直接打穿雨水管道,堵塞了雨水管道。
工人正在搶修作業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帥文圖
6月份汛期即將來臨前,周口等地暴雨后城市積水嚴重。面對今年即將到來的汛期,鄭州往年老大難積水點做好準備了嗎?鄭州市的排水管網現狀如何?雨污水最終排到何處?
探訪市區積水點,建設路雨水涵即將打通
連日來,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根據近兩年鄭州市汛期積水情況,回訪了鄭州市中原西路與西三環交叉口、工人路與伊河路交叉口、桐柏路與汝河路交叉口、桐柏路與建設路交叉口等多個易積水點,并查看各周邊收水邊井,發現井內雜物均已完成疏挖。
其中,桐柏路與建設路交叉口是鄭州歷年汛期積水情況較為嚴重的積水點之一。在現場觀察時,記者看到該交叉口往東的建設路上,有很多收水邊井已被換新,井內也沒有淤泥等雜物。
鄭州市市政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解決桐柏路與建設路交叉口積水點問題,他們在該交叉口往東的建設路輔道(桐柏路—百花路)修建了一條寬約3米、高約1.4米的雨水涵,該段雨水涵埋深地下約1米,其排水能力是原有雨水管道的5到6倍。
目前,他們正在修建的二期雨水涵(百花路—棉紡路)即將完工,其與一期(桐柏路—百花路)連通后,將實現桐柏路和建設路雨水分流,徹底解決桐柏路與建設路交叉口多年的積水問題。
汝河路雨水管道,竟被六個問題侵擾不通?
回訪中,記者在汝河路與西三環交叉口積水點一處雨水管道搶修現場看到,汝河路道路中間有一處施工圍擋,其西側有兩個窨井周圍的瀝青路面已被挖開,幾名工人正在搶修作業。
進入施工圍擋內,地面被挖出一個深約2米、長約4米、寬約3米的大坑,坑內是一段受損嚴重的雨水管道,工人已將其接通,管道底部不斷有水流淌。大坑東側同樣有個窨井被圈在圍擋內,其周圍瀝青路面也被挖開,旁邊還堆放有不少碎石等雜物。
現場市政養護三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正在搶修的管道是汝河路上雨水排水管道。此前,汝河路與西三環交叉口時常出現積水,且汝河路排水檢查井也時常外溢。可當他們確認擁堵點,將檢查井打開后,里邊的問題卻讓人“觸目驚心”。
“別看這段雨水管道只有十多米,但其中暴露的管道侵害問題,是我二十多年從業時間內首次遇到。”該相關負責人說,這段管道共受到六個問題侵擾,其中有五個問題導致管道不通。
其一,汝河路雨水管道是要與西三環雨水涵連接,但不知什么原因,西三環雨水涵修建好后,汝河路雨水管道距離雨水涵不到一米遠,愣是沒有接上。
其二,在圍擋外西側的雨水管道檢查井里,不知道是哪個單位施工,其將下穿的管道直接打穿雨水管道,堵塞了雨水管道。
其三,在圍擋內被挖開的雨水管道,仍是不知道哪個單位施工,將大量水泥漿灌注進雨水管道內,凝固堅硬將整節管道堵死。
其四,圍擋內的檢查井被深埋地下30厘米,還是不知道哪個單位施工所致。
其五,圍擋外東側有一個檢查井,里邊被大量的瀝青廢料填堵,幾乎填到井口。
“最后一個問題是里邊的水,雨水管道在不下雨時,根本不會有水,這些水很可能是附近小區私自偷排的。這么多問題加在一起,別說是汛期積水,平時檢查井出現外溢都不奇怪!”
該負責人說,此處排水管道疏通問題已經解決。接下來,他們將對破開的管道進行更換,再將路面進行修復,預計兩三天就能完工。之后,他們還會對偷排情況進行排查。
排水管網每年疏挖管養,為何還會積水?
鄭州市相關部門專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鄭州市的排水管網設施是根據產權劃分進行管理的。其中,涉及城管、各區、交通、建設、鐵路等多個管理部門,以及PPP項目單位、用戶自建自管等。
雖然,鄭州三環以內絕大部分區域路網已經形成,排水管網設施也已初步完善,但鄭州整體排水系統仍有不少欠缺之處,主要有設施本身問題、設施管理問題以及設施建設問題。
設施本身問題是指鄭州市沒有統一的管道建設標準,部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的小管徑排水管道仍在運行,排水能力不足。許多大型排水設施超期服役,長期滿負荷運行,使設施老化嚴重。
而設施管理問題,是因城市框架不斷拉大,設施管理范圍也日益擴大,但相應人員、設備、基地等配備速度滯后,不能滿足當前高標準管理需求。還有部分排水設施建成后,長期不移交,造成設施失修失養,致使設施功能喪失。
最后,在設施建設問題方面,由于不少排水設施在建設前期對后期養護考慮欠缺,以致建設與實際養護需要發生脫節,影響原有系統正常使用。還有一些新老雨污水管網改遷,是先廢后建,導致其間污水無法排放;一些施工項目會對地下管道造成擾動,如挖斷、破壞等。
該專業人士稱,綜上所述,因鄭州排水管網設施缺乏統一管理、統一建設標準,以及建設前的管養協調,導致部分排水設施不能發揮功能,或喪失功能,所以在汛期到來后,市區部分道路仍會有積水情況發生。
市區雨污水管網有多長?其最終流向何處?
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養護管理科排水業務負責人楊青表示,根據他們前期排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僅他們所管轄的鄭州市內五區(金水、二七、中原、管城、惠濟)排水管道共有2406.9公里。其中,雨水管道1422.7公里,污水管道984.1公里。
另外,還有11.99萬座窨井(檢查井5.51萬座,收水井6.48萬座);排水泵站46座(下穿立交雨水泵站31座,污水泵站15座)。
至于雨污水管網中的雨水、污水最終流向何處,楊青介紹,鄭州市的自然地貌為西南高、東北低,有千分之三的自然坡降,東西部自然高差有30余米,所以鄭州市城區的排水管網規劃是根據地勢和整體趨勢由西向東鋪設。
按照城市發展遠景規劃,鄭州市中心城區內的排水設施是以實行雨污水分流體制進行排放。雨水管道系統按照就近排入原則,分別通過市內雨水管網,排入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七里河、索須河、魏河六條泄洪河道,匯入賈魯河,從市區東南部排出市外。
而污水管道排放系統是由東、南、西、北四大污水干管,以及三環沿線管網,分別排入鄭東新區、五龍口、馬頭崗等污水處理廠。其中,東干管是沿嵩山路、建設路、金水河、東明路、鄭汴路排入鄭東新區污水處理廠;西干管是沿桐柏路、五龍口南路排入五龍口污水處理廠;南干管是沿隴海路、熊兒河、鄭汴路排入鄭東新區污水處理廠;北干管是沿金水路、優勝南路、緯一路、經八路、黃河路、中州大道最終排入馬頭崗污水處理廠。
另外,對于鄭州曾經的雨污水混流情況,楊青表示,在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開展后,他們所管轄的雨污水管網混流情況已不多見。且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深入開展,雨污水混流情況也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