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務汪力:智慧化是實現供水漏損長效管控的必然路徑
時間:2021-08-02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利偉整理
供水漏損控制是供水人永恒的話題,智慧化時代的到來為這一古老話題賦予了新的生命。在“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上,北控水務集團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青島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汪力以《供水漏損控制策略及智慧化實踐》為主題,結合典型案例,系統闡述了北控水務在漏損控制方面的綜合解決方案和以智慧水務為抓手的實踐成果。
汪力
01北控水務供水業態總體情況
北控水務集團是北控集團旗下專注于水資源循環利用和水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旗艦企業,作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北控水務總資產、總收入和水處理規模位居國內行業前列,連續十一年榮登“中國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
集團供水業務總體運營規模達900萬噸/日,下屬水務公司61家,水廠數量100座,項目分布16個省,管網長度超過2.5萬公里,服務人口將近300萬。
北控水務供水業務涵蓋了幾乎所有業態,從原水公司、制水公司、供水水司到再生水運營公司。汪力介紹,近年來,雖然集團產銷差持續下降,但距“水十條”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需要持續發力。他結合項目特點總結了降差難點:項目管理不夠精細,很多項目是通過TOT或者股權合作而來,項目基礎條件不一樣;項目全國范圍量大、面廣、單體規模小;產銷差涉及到信息化投資,需要整體的頂層規劃,單獨的項目缺乏系統性的引導。
02漏損控制策略
汪力表示,漏損控制要遵循“管理先行、業務支撐、智慧賦能、培訓保障”的總體思路。
1)管理先行
在管理側,要側重組織架構、制度標準和業務流程的梳理再造,由過往的經驗管理、粗放管理過渡到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最終實現精細化管理。汪力表示,架構、制度和流程就是神經中樞,一定要打通,集團幾乎對所有水司都進行了制度、業務流程方面的再造,針對不同類別的水司做不同標準的管理架構,從集團端、項目端出臺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管理側的優化也為信息化和智慧化創造了落地條件,如果沒有這些工作,智慧化只能是空中樓閣。
2)業務支撐
具體到業務側,汪力認為,在產銷差的不同階段,管理策略的重點也要有所不同。產銷差大于30%時,要側重基礎管理,做好管網普查、水表普查,補齊短板;產銷差在20%—30%之間,以管理降差為主,包括規范抄表,規范工程管理,提高測漏主動性;產銷差在10%-20%之間時,以技術降差為主,對水表進行評估,對管網進行分區和壓力管理,提高技術的賦能,加強暗漏的檢出比例;產銷差若小于10%,可繼續鞏固保持。
在漏控具體措施層面,汪力分別從管網和營銷兩個方面進行了分享。
漏控具體措施—管網管理
管網管理解決的是管網漏失問題,防漏的重點是管網巡檢、測漏技術、搶維修、工程質量、分區及壓力管理。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測漏新技術,包括管道內檢測機器人、噪聲記錄儀、衛星遙感測漏等,每一種技術都有它的應用場景和適用條件,也有地域的選擇性,北控堅持因地制宜,在項目上選擇性試點應用,加強管道漏水的檢測,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分區及壓力管理是對管網物理漏水最重要的兩個方法。集團端制定了面向存量住宅、新建住宅的分區規劃原則和壓力控制標準。
漏損控制不僅要控制“漏”,更要關注“損”,營銷管理從水表選型、水表安裝、抄表質量、計量評估、用水稽查出發,針對性解決計量損失問題。
汪力現場分享了北控水務制定的《水表選型與安裝技術標準》及自主開發的計量評估工具。在水表選型方面,北控水務制定了最嚴格、最具有執行力、確保可落地的標準,包括不同口徑、不同位置選用哪種水表,不同類型的水表如何安裝,基表怎么選,抄讀用什么方式,通訊用什么方式等等都做了明確規定。
北控水務主張無論大表小表都要將基表部分和通訊模塊分離,水表有周期更換的要求,但不能將無需更換的附件全都換掉。在抄讀方式上,通過幾年的探索,北控水務選擇了無磁傳感+攝像直讀,將無磁傳感和攝像直讀兩種技術放在一起,解決了大數據一體采集的問題,確保了機電同步。在計量評估方面,北控水務做了一些便于項目公司一線員工進行水表選型的線上核查工具,可以很方便地查詢不同流量之下選擇什么樣口徑的水表,非常實用。日常管理中,大用戶的用水習慣不斷變化,有一些水司大口徑水表和大用戶可能會占到水司營銷的一半以上,汪力表示,“把大用戶管好了,你的錢袋子就管好了。”
當前,無論是集團化的水司還是地方化的水司,都在做自己的遠傳協議和抄讀平臺,汪力認為,沒有必要每家都做,未來需要行業標準,可能會有統一的行業平臺。
3)智慧賦能
在供水行業智慧水務受到空前追捧的背景下,汪力指出,智慧水務建設不能盲目跟風,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做好頂層規劃,從管理和業務的角度出發,理順業務流程,建立數據標準,明確產出目標,最終形成支撐企業經營和業務發展的智慧化工具。
北控水務在一些水司做了試點,通過SCADA、GIS、科學調度系統,DMA系統等等,把原來傳統的人工調度變成全部在線的方式,讓調度更加科學、合理。生產基本實現了全面的感知和可視化。管網越來越清楚,人員軌跡、績效,各個工單的流轉更加明晰,借助智慧化手段,效率大為增加,產銷差管理有了更多的抓手。客服管理也在不斷提升客戶滿意度,由于智慧水務技術的加持,無論是多渠道繳費還是服務都更為及時,政府營商環境得到改善,服務質量變得更高。
4)培訓保障
對于一家水務公司而言,員工能力的提升,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北控水務集團已經建立了多個運營實訓基地,對員工進行了系統化全方面的培訓,不斷提升業務能力,保障各項業務的高質量落地實施。
03智慧水務實踐
目前,北控水務集團提出卓越運營平臺化戰略,以 “線下能力轉化線上工具,快速推廣應用,線上工具云化部署,平臺功能不斷拓展”為規劃思路。
北控水務智慧化總體的規劃藍圖
汪力向與會嘉賓分享了以本地化部署為代表的貴港項目、以本地化結合SaaS化部署為代表的南寧大沙田項目、以SaaS化部署為代表的凱里項目的實施案例,進一步表明了北控水務在供水智慧水務方面的大建設思路。
以貴港智慧水務項目為例,這是北控水務試點打造的首個供水全業務智慧水務示范項目。項目歷時兩年多,整體規劃并建成了包含22套業務系統及6個應用模塊的綜合性智慧水務平臺,輸出了一整套業務標準、建設標準、數據標準和運維標準,為智慧水務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貴港項目在智慧水務系統的加持賦能下,通過配套建立調度中心等組織優化、制度及流程的梳理再造、測漏等工種實施績效考核等舉措,產銷差在原有基礎上下降5.44個百分點,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顯著。
大沙田項目試點部署應用SaaS化系統(SaaS化系統是北控水務集團自己研發的收費系統,包括抄表、收費、報裝等),實現了云化部署、靈活配置、遠程升級,進而實現了管理精細化和服務優質化,其實踐成果可在集團其他水司快速復制。
凱里項目是計劃采用全部SaaS化部署的試點項目,該項目是在貴港項目、大沙田項目管理流程標準和業務基礎上的沉淀,目前項目已經開始,計劃用兩年時間,將其打造成北控水務集團采用SaaS化架構的標桿項目。
立足產業發展新階段,汪力最后著重談到幾點深度思考。他指出,漏損率是客觀反映水司運營管理服務水平的綜合指標,在漏損控制中,管理是核心,技術是手段,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提升漏損控制的技術經濟適配性;同時,有效的計量管理是漏損控制的基礎,智慧化是實現漏損長效管控的必然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