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網 作者 北京日報
先達公司天津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30萬噸示范)項目7月12日在天津經開區南港工業區正式啟動。項目將為南港工業區內企業提供優質的淡化海水作為工業水主水源。作為國內重要的海水淡化工業場景應用示范項目,項目一二期建成投用后,淡化海水量將達到30萬噸/天,預計全年將替代、節約淡水資源超過1億噸。

先達(天津)海水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在天津經開區南港工業區投資建設的天津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30萬噸示范)項目,由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作為設計和技術總牽頭單位,總投資近49億元,將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15萬噸/日規模海水淡化工程,二期增加至30萬噸/日,三期開展濃海水梯級利用及零排放工程建設。
項目一期計劃在2022年年底具備出水條件,2023年一季度開始運營投產。一期投用后,將充分滿足中石化120萬噸/年乙烯、華電南港熱電、渤化“兩化”搬遷等重大項目的用水需求。

“相比地表水,海水淡化水在節能環保的同時也更純凈,更適合作為工業用水。擁有眾多工業項目的南港工業區為海水淡化項目市場化運作提供了非常適合的應用環境。”先達(天津)海水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鄭有堅介紹,在一二期建設基礎上,項目三期還將對采用先進的制鹽一體化方案進行示范研究,在國內屬于首例。
項目一期依托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技術儲備與研發實力,將在5套系統中打造1套全國產化裝備,將成為國內首套全國產化海水淡化裝備。
“經過深入調研,我們發現國產化海水淡化設備性能完全能夠達到國際標準,十分具有競爭力。”鄭有堅表示,在項目一期投用一套國產化設備的基礎上,項目二期預計將實現設備的全國產化。“項目將為國產化海水淡化設備提供一個廣闊的應用場景。以此項目為示范,未來國產化海水淡化設備不但可推廣應用于國內其他海水淡化項目中,并且有實力拓展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