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排水|室外商業步行街給排水設計要點
導讀
建筑給水排水
結合室外商業步行街的建筑特點與商業運營管理的需求,站在經濟、實用、安全的角度,從生活給排水、雨水、冷凝水、消防等方面剖析此類項目在給排水設計上的要點,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0 引言
“建筑給水排水”欄目
室外商業步行街是由眾多商店按一定結構比例排列的商業街道,是人流聚集的主要場所,是城市商業的縮影和精華。傳統的室外商業步行街諸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重慶朝天門等作為城市的地標,成為外地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近年來,以萬達金街為典型代表,將傳統室外商業街與西方現代MALL相結合而成的新型室外商業步行街,以其適宜的尺度、舒適的環境、便利的交通等亦深受消費者推崇。室外商業步行街多數為1~3層的單、多層建筑,同時商鋪為按跨距設置的小開間獨立單元,此類項目具有商鋪數量繁多、室內公區極少,屋面形式復雜等特點,給設計帶來一定的困難。
1 生活給排水設計要點
“建筑給水排水”欄目
1.1 生活給水系統
為滿足招商的多元化以及不確定性,商管通常要求各商鋪盡可能預留上下水、餐飲條件。由于商鋪數量繁多,室內公區極少,給水管線路由和分戶水表設置的位置成為一個難題。本文認為可分為兩種情況確定不同的設計方案:
(1)水表戶內設置。此種方案將水表設置在鋪內,低位安裝,水表應采用遠傳型或插卡型以方便抄表。有地下室時可將給水干管設置于地下室,通過分立管形式入戶;無地下室或下部為人防時可在屋頂設置機電管廊,給水干管設置于管廊內,支管下穿屋面入戶,給水管置于屋面時需根據當地氣候特征采取有效的防凍保溫措施,嚴寒或寒冷地區干管可設置于頂層商鋪內。此方案典型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水表戶內設置示意
(2)水表集中設置。此種方案應考慮分區域設置集中水表間,以減少水表后支管長度。水表間位置應與建筑協調,設置在便于方便抄表或檢修的公區,并在方案階段充分考慮好給水支管由公區入戶的路線,以防施工圖設計給水支管“無路可走”的情況發生。本文建議1層商業的給水支管可由地下室或覆土入戶。頂層商業可通過設置屋頂機電管廊,支管下穿屋面板入戶。若商業街不小于3層且外廊無頂,則需要提資建筑專業,在外廊設置局部管廊用于敷設給水支管。給水管置于室外時需根據當地氣候特征采取有效的防凍保溫措施。當項目處于嚴寒或寒冷地區時,室外公區管道保溫難度較大,應提示甲方審慎選擇此方案。此方案典型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水表集中設置示意
(3)水表戶內設置與集中設置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表戶內設置與集中設置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若將水表設置戶內,除維護不便外,具有初投資低、方便今后分合鋪的上水改造、提高商業貨值等諸多優點,適用于物業自管的運營模式。
若遇當地自來水公司要求或物業管理能力有限的情況,將水表集中設置亦不失為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因此,在設計此類項目前,應與甲方商管充分溝通,了解今后的運營模式,并征詢自來水公司,從而確定最優的設計方案。
1.2 生活排水系統
考慮到商鋪今后成為小型餐飲的可能性,商鋪內應盡可能的預留餐飲排水條件。餐飲廢水管道含油濃度高,油脂會在管壁上聚積,直排下水管容易造成堵塞,因此餐飲廢水應經隔油處理,達到當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合理的設置排水路由及隔油設施,對項目品質、今后的運營便利性帶來極大的提升。本文總結出幾個設計要點如下所示:
(1)每個商鋪在廚房意向區域設置一個帶網框地漏供廚房地溝排水,有條件可在板上預留一個立管三通接口供星盆排水。樓層排水與底層排水管分開設置,以免造成反溢,特別注意的是超過12 m的底層排水管應設置通氣管,以免造成排水不暢。
(2)有地下室的建筑,建議采用餐飲廢水隔油器作為處理設施,一方面,隔油器相比傳統的室外隔油池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效果好、節能環保等諸多優點;另一方面,采用室外隔油池意味著排水管道敷設于室外,步行街內將多出很多檢查井蓋,對室外景觀造成影響,更有可能因此產生異味,影響顧客體驗。無地下室或下方為人防地庫的建筑,可采用室外隔油池或埋地隔油器等方式,隔油池應盡量避免設置于步行街主要人行通道及出入口處。
(3)當采用地下室成品隔油器時,地下室應按服務半徑設置隔油間,原則按排水管道長度不超過40 m進行設置,有困難情況下不宜超過50 m。考慮隔油間位置時應事先規劃好排水管路由,分析地庫凈高,以免造成凈高不滿足要求的情況出現。隔油間的面積建議不低于25 m²,以滿足市面上大多數隔油器的安裝尺寸要求。選擇隔油器時,應根據商管提供的參數指標進行選擇,當商管無要求時,可根據服務的餐廳面積及用餐類型,根據式(1)進行估算:
式中 Q——小時處理水量,m³/h;
S——餐廳的實際使用面積,m²;
q——用水定額,L/(人·次),參照《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5-2019)選取;
Kh——小時變化系數,取1.5~1.2;
Ks——秒變化系數,取1.1~1.5;
R——南北差異系數,取1.0~1.2;
T——單次用餐歷時,h,根據餐飲類型進行選擇,大型餐飲可取4 h,小型餐飲可取2 h;
Ss——餐廳每座位使用面積,參照《飲食建筑設計規范》(JGJ 64-89)選取。
另外注意除設置隔油器的進出水管外,還應設置隔油器通氣管、隔油器檢修時的排水超越管、隔油間地面的沖洗給排水設施。
(4)若商業步行街未配置公共衛生間,宜每個商鋪預留衛生間排水條件。衛生間排水應考慮在地下室頂板匯合后自流排出。若室外覆土不足,則考慮按服務半徑設置污水提升裝置加壓排出,此類產品為全密封型,無需設置專用房間,可結合建筑的樓梯間設置,但應做好裝置通氣措施。
1.3 生活熱水系統
預留餐飲業態的商鋪在設計時應考慮熱水條件。可售商業因為業態未定,采用集中熱水系統易造成初投資的浪費且熱量不便于計量,故預留燃氣或電熱水器條件即可,熱水由小業主自理;自持商業、大餐飲主力店等明確業態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考慮設置空氣源熱泵、太陽能等集中熱水系統,一方面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另一方面在投資回報上的經濟效益也較明顯。
2 雨水及空調冷凝水設計要點
“建筑給水排水”欄目
2.1 雨水系統
室外商業步行街雨水排水及其復雜,屋頂、各層的外廊、1層內街均需要考慮雨水排水。有相當一部分設計院在設計此類商業時將雨水分段散排至下層屋面,如此設計確實簡便,但給今后商業的運營安全帶來諸多隱患。
為保證建筑的雨水排放安全性,屋面雨水與各層的外廊雨水不建議混接,更不建議將屋頂的雨水散排在下層屋面,應設置專用的雨水立管,將屋頂的雨水單獨排至室外雨水管網。現在的商業多數為玻璃幕墻或石材外立面,建筑一般會要求將雨水立管設置于室內,如此多的室內立管若單獨排至室外,將導致地下室外墻防水套管、室外雨水井數量增加,使設計與施工難度加大,另外步行街出現繁多的雨水井蓋也會降低商業街的品質。為解決此問題,本文推薦如下做法:沿商業步行街建筑外輪廓設置線性雨水溝,一方面可以收集室外步行街與建筑單體的雨水,大大減少井蓋數量;另一方面還可以減少室外內街的覆土,釋放地庫凈高,有利于地庫綜合管線排布。至于地庫外墻防水套管過多問題,可以與建筑、結構專業商量,采取局部降板、柱子內退或將正負零標高的結構梁與柱內邊齊平,確保建筑外輪廓與地庫外墻中間有一定的穿管空間,雨水立管通過此段空間從覆土插入雨水溝,避免設置防水套管。此做法典型設計如圖3所示。
圖3 雨水排水示意
2.2 空調冷凝水系統
室外步行街的商鋪多數按戶設置獨立分體空調,為保證商鋪空調冷凝水排放的便利性,應考慮設置商鋪空調冷凝水排水系統。本文建議在各商鋪靠外側的柱子邊設置冷凝水立管,冷凝水立管在梁下與低位各預留一處排水三通,用于承接柜機或掛機的冷凝水。冷凝水不存在返溢問題,立管可各層合用,在底層亦可通過建筑外墻與地庫外墻的空隙將排水管從覆土插入雨水溝中,以達到間接排水的目的。此做法典型設計如圖4所示。
圖4 冷凝水排水示意
此外,雨水排水管與冷凝水排水管出戶應保證0.3 m的覆土,經過車行道或人行道,應采用混凝土包封加固措施。線性雨水溝寬、深應根據具體的項目情況進行計算,溝底與冷凝水管底距離應滿足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5-2019)4.4.14條間接排水口最小空氣間隙的要求。雨水溝宜有坡度,坡向步行街盡端,雨水在盡端通過雨水連通管排入雨水檢查井。
2.3 雨水回收利用
近年來,國家規范、各省市的地區規范均對城市的雨水綜合管理提出了建設性或強制性要求。由于商業地塊的特殊性,僅依靠降低場地徑流系數、設置下凹綠地、雨水花園等措施一般是無法滿足當地海綿城市的指標要求的,故本文建議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在評估雨水回收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之后,適當對商業步行街屋面或路面雨水進行回收利用。回收的雨水經過處理后可用于室外步行街的道路沖洗,綠化澆灌以及地庫的沖洗。
3 消防設計要點
“建筑給水排水”欄目
3.1 室內消火栓系統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8.2.1條規定了應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的建筑或場所,其中第4小條:體積大于5 000 m³的車站、碼頭、機場的候車(船、機)建筑、展覽建筑、商店建筑、旅館建筑、醫療建筑、老年人設施和圖書館等單、多層建筑。室外步行街多數屬于單、多層商店建筑,若體積大于5 000 m³,應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一般采用濕式系統,特別注意應根據當地氣候特征采取有效的防凍保溫措施。
經過調研發現,目前室外步行街的消火栓布置主要有兩種形式:
①分戶設置消火栓。分戶設置消火栓即在每個商鋪里設置一個消火栓,火災時依靠本鋪內和鄰鋪的消火栓提供兩股充實水柱保護。此種布置方式優勢在于對建筑外立面無影響,但也存在以下缺點:一方面,消火栓數量多,造價增高;另一方面,火災時若鄰鋪未開門,則將導致無法取用鄰鋪消火栓。
②消火栓設置于公區。采用此種方式時優先將消火栓布置于樓梯間、過道、步行街的非主立面,當保護距離不足,需要在主立面設置消火栓時,應與建筑協商,由建筑進行處理,以免對建筑外立面造成過大影響。
兩種消火栓布置形式對比如表2所示。
表2 消火栓布置形式對比
由表2可以看出,在建筑外立面許可條件下應優先將消火栓布置于公區,保護不到之處在商戶內加設消火栓;若采用分戶布置消火栓的形式,應事先與甲方商議,并積極與當地審圖及消防部門溝通,以免后期審查不過引起設計返工。
3.2 噴淋系統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8.3.4條規定了應設置自動滅火系統并宜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單、多層民用建筑或場所,其中第2小條: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1 500 m²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 000 m²的展覽、商店、餐飲和旅館建筑以及醫院中同樣建筑規模的病房樓、門診樓和手術部。因此,滿足上述條件室外商業步行街應根據規范設置噴淋系統。噴淋應采用濕式系統,但嚴寒地區的可售商業冬季可能結凍,建議采用預作用系統。
商業公區精裝修區域應考慮設置吊頂型噴頭,其余應設置直立型噴頭。商鋪多數為毛坯交付,應設置直立型噴頭,但考慮到小業主二次裝修消防改造的便利性,可在直立型噴頭下方預留下噴接口。商鋪內噴頭典型安裝方式如圖5所示。
圖5 商鋪噴頭安裝
3.3 消防管道
布置室外商業步行街一般存在生活給排水管、消防管、雨水管、冷凝水管、排油煙風管、冷媒管、橋架等眾多管道,通過合理地設置機電管線,對項目的品質提升,運營的便利有很大的助益。消防管道的設置建議如下:
(1)在公區分區域設置消防水管井(可合并水表間設置),在管井內可以設置給水立管、通氣立管、消火栓主立管、噴淋主立管以及噴淋末端試水裝置,避免以上管道設置在商鋪內對物業管理造成不便。
(2)在布置消火栓管道時,應盡量采用立管成環的方式,檢修時關閉不相鄰的兩根立管,可基本保證檢修時至少有一股消防充實水柱保護。若條件受限只能采用水平成環方式時,應注意檢修閥門的設置,避免閥門檢修時出現一大片區域無消火栓可用的情況。
(3)橋架和燃氣管一般設置于公區,給水、消火栓、噴淋干管若布置在公區則顯得機電空間十分局促,故本文建議以上水平干管采用穿鋪敷設,方案階段應協同各專業進行管線綜合排布,提出機電管線所占用的空間,由建筑綜合考慮后確定消防管道是否穿梁。當采用穿梁方式時注意提前與結構專業溝通,核對套管尺寸,平面位置及穿管標高,以免影響結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