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環境”)成立于2010年9月,隸屬于杭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國有獨資企業,前身為1991年成立的杭州市天子嶺廢棄物處理總場。
杭州環境作為一家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的專業公司,聚焦垃圾集疏運一體化管理、固廢綜合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和項目投資及運營管理三大領域,是我國生活垃圾清運處置領域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技術較高,涉及面廣、產業鏈全、富有前景的垃圾綜合處置企業。
自成立以來,始終以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目標,以前所未有的執著、勇氣、智慧,采用新技術、探索新工藝、應用新方法,產業和企業不斷取得跨越式發展。特別是在前端收運方面,創新推行有“杭州模式”清潔直運,區域覆蓋杭州主城區及余杭、下沙部分地區,開通清潔直運線路456條,日服務市民超500萬人次,并在國內率先推出了以“綠車綠桶、黃桶黃車”為標志的杭州標準化分類清運體系,為全市垃圾“三化四分”工作提供了新標準。在末端處置方面,擁有全國首座符合建設部衛生填埋技術標準的山谷型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全國第一個規模化的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全國第一個填埋場沼氣發電廠等處理設施,創新提升有“天子嶺填埋作業法”、GZBS污水處理等先進技術成果。
企業發展員工成長。公司先后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際固廢協會(ISWA)公眾溝通獎、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國家旅游局“全國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國家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示范試點單位、中國戰略性新興環保產業標桿企業、中國管理改革創新先進單位、杭州市勞動模范集體、省級安全文化示范企業等榮譽。集團先后培養了1名全國人大代表、2名全國級勞模、2名市級勞模、1名最美浙江人。
在未來,杭州環境將以打造全國生活垃圾綜合處置企業杭州樣板為落腳點,盡己所能為打贏垃圾治理攻堅戰、“美麗中國”保衛戰,在推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保障城市穩定運行中展現國有企業的探索和擔當。
污水處理
2011年,公司自主研發的 GZBS(基因生物處理系統)工藝技術,先后獲得五項國家專利,并被運用到多個垃圾滲濾液處理項目中。該工藝主要由前端生化處理及后端深度處理兩部分組成,生化處理采用菌種替代傳統活性污泥,解決了垃圾滲濾液處理泥水分離困難、低溫高氨氮高濃度等問題;深度處理利用高級氧化法氧化和膜法生物處理工藝,對有機污染物進行氧化、生物絮凝、過濾,使污水中氮系、碳系污染物充分分解,完成水質的凈化過程。經過該工藝處理的污水出水水質達到國家《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物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二標準,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技術最新的減排工程。
2013年7月,國家發改委確定了杭州作為第三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根據上級批復要求,杭州市餐廚垃圾處理一期項目落地天子嶺,設計處理規模200噸/日,采用“預處理+加熱提油+厭氧發酵+沼氣凈化利用”工藝,將餐廚垃圾提取轉化為沼氣和生物柴油原材料,實現杭州餐廚垃圾規模化處理能力的零突破。最終餐廚垃圾減量率達80%以上,且有助于遏制“地溝油”回流餐桌,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沼氣發電
1998年8月,天子嶺建成大陸第一座填埋氣發電廠。通過持續創新,現已達到生產過程全自動化的國際先進水平。歷經5次擴容改建,現有發電機組16臺。項目通過氣體收集、氣體壓縮凈化、填埋氣體發電機組和發電機發電與升壓上網四大系統,將填埋場影響環境和安全的甲烷、氨氣、硫化氫變成清潔能源送入千家萬戶,成功實現了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再利用。項目通過聯合國制定第三方咨詢機構的審核,獲得了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EB)注冊,是官方認證的減排工程。

焚燒處理
杭州臨江環境能源工程,項目位于錢塘新區臨江循環經濟產業園,占地面積約312畝。設計規模為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5200噸,年焚燒量173.3萬噸,年并網電量約7.98億度,是全國第二大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負責處理杭州周邊城區生活垃圾,于2018年12月開工建設,2020年12月完成6爐3機建設正式進入調試運行。
杭州市第三固廢處置中心一期項目,項目位于錢塘新區臨江循環經濟產業園,占地面積約169畝。項目建設規模為處置危險廢棄物13萬噸/年,是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危廢處置項目,于2019年6月開工建設,2020年12月點火試燒。
衛生填埋
垃圾填埋作為公司傳統產業,自1991年天子嶺一埋場運營至今,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宗旨和國家行業標準規范運行。近30年的運營管理經驗,創新研制出《天子嶺填埋作業法》、“一控制二改善四加強”作業法,被同行復制和推廣,也獲得德國、美國等國外行業專家的肯定,相關內容被編寫進《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行維護技術規程》(CJJ93-2008)。
廚余處理
為推動垃圾“三化四分”工作,天子嶺上建成了全國首個規模化廚余垃圾生化產沼處置項目。項目設計處理規模200噸/日,采用“前分選+厭氧產沼+沼氣凈化利用”技術工藝,將有機質分離送入厭氧罐發酵,產生的沼氣經凈化處理變成電能。最終廚余垃圾減量率達70%以上,還能從中回收塑料、紙張、金屬、玻璃,有效降低環境二次污染,節約填埋庫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