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到“十四五”期末,北京市供水能力達到1000萬立方米/日
時間:2022-03-03 16:52
來源:北京發布
評論(0)
▲3月3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市發展和改革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兼任總工程師伊鋒介紹相關領域“十四五”時期工作安排: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控制性要素。“十四五”時期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扛起“保障首都安全、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保障市民高品質生活”的水務責任,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定“轉觀念、抓統籌、補短板、強監管、惠民生”水務工作思路,全面推進“安全、潔凈、生態、優美、為民”水務發展目標,加快完善提升水務基礎設施短板弱項。
規劃到“十四五”期末,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內,生產生活年用水總量控制在30億立方米以內,地下水年開采量力爭降至14億立方米左右。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保障系數超過1.3,全市供水能力達到1000萬立方米/日。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達到40%以上,主城區積水點實現動態清零。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河湖水生態狀況持續改善。
“十四五”期間,將聚焦五大水務發展目標,系統謀劃,建設與北京“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和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發展目標相適應的現代水務服務保障體系。
一、聚焦“安全”目標,強化“剛性”“韌性”要求,筑牢水安全保障體系
重點是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實施《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建立完善水要素規劃體系。積極推動多元外調水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多水源共濟配置及調度工程體系。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實施藏水于地、蓄水于庫。完成骨干堤防達標治理、推進重點防洪工程和重點蓄滯洪區建設,基本建成“通州堰”防洪工程體系。開展積水內澇防治,構建“源頭消減、管網輸送、蓄洪消峰、超標應急”的內澇防治體系,解決“城市看海”問題。
二、聚焦“潔凈”目標,強化“源頭”“龍頭”保護管理,加快補齊水務基礎設施短板
重點是著力補強城鄉供水短板,按照適度超前、城鄉統籌的原則,加快城鎮供水廠及管網建設,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持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推動實現農村供水專業化、規范化管理,提高供水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繼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實施好第三個治污三年行動方案,完善城鎮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開展中心城區和郊區新城的溢流污染控制,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
三、聚焦“生態”目標,強化“保水”“補水”措施,深入拓展生態治水新路徑
重點是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建立完善水生態空間規劃與管控體系,依法依規實施建設管控,促進水與生態空間要素相協調。京冀協同、各區協力完善境內外水生態補償制度。推進密云水庫水源保護,上游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實施官廳水庫庫濱帶生態修復,改善水庫周邊環境。繼續開展骨干河道的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實施區域水系連通,構建流域相濟、多線聯絡、多層循環、生態健康的水網體系。按照“一年啟動、兩年示范、五年成型、十年保育、多年成景”的規劃建設目標,加快溫榆河公園等項目建設,形成大尺度城市藍綠生態空間。研究重點河道生態水量及水源保障方案,保障重點河湖生態用水。
四、聚焦“優美”目標,強化“示范”“規范”建設,不斷擦亮綠水青山美麗底色
重點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將更多的河湖成為“網紅打卡地”,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水生態改善帶來的紅利,增強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推進城市河湖水系景觀提升工程,提高濱水空間的通達性、宜居性。拓展垂釣、滑冰、皮劃艇等服務區域,擴大水務基礎設施向公眾開放范圍。研究建立親水服務管理的長效機制,提升為民服務質量。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實施船閘及沿線碼頭建設,實現北運河通州段全線通航,推動潮白河順義新城段等水域實現旅游通航。保護好首都功能核心區老城六海八水的空間格局,推動歷史水系恢復和濱水空間改造提升。
五、聚焦“為民”目標,強化“共治”“共享”力度,持續提升水務公共服務水平
重點是以服務保障為根本,健全水務公共服務與管理體系,創新水務為民服務方式,增強水務公共服務意識。深化營商環境水務政策改革,完善水務“接訴即辦”流程,主動服務、未訴先辦的工作機制更加順暢。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智慧水務全場景應用,建設北京智慧水務1.0,加快提升水務精細化、智能化、現代化管理水平,提升水務科技創新能力,為推動實現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力驅動。
未來我們將繼續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水務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為目標,以實際行動把中央及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推動首都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向現代化邁進,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更為堅實的水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