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州區生態環境局發布重慶市萬州區家庭廚余垃圾處置項目環評信息公示表,該項目總投資約1.15億人民幣,處理規模為廚余垃圾240t/d,果蔬垃圾60t/d。項目采用“破碎+壓榨脫水+漿液厭氧+固渣、沼氣焚燒廠協同處理”工藝,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6556㎡。詳情如下:
序號:1
項目名稱:重慶市萬州區家庭廚余垃圾處置項目
建設地點:重慶市萬州區新田鎮五溪村
建設單位:重慶市萬州區三峰環保發電有限公司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重慶三雨生態環境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本項目處理重慶市萬州區全部廚余垃圾和農貿市場果蔬垃圾,其中廚余垃圾為240t/d,果蔬垃圾60t/d。項目采用“破碎+壓榨脫水+漿液厭氧+固渣、沼氣焚燒廠協同處理”工藝,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6556㎡。
本項目總投資11470.00萬元,屬于環境治理類項目,廣義上本項目環保投資為100%。具體從項目內部考慮,則本項目環保投資約為5335.00萬元,占工程總投資為46.51%。
主要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對策與措施:
一、施工期
(1)環境空氣
①施工過程中,每天對運輸道路和積塵較多的施工區進行4~5次的灑水措施。②對施工場地四周進行圍擋,加大灑水抑塵力度。③車輛裝卸應盡量降低操作高度,粉粒物料嚴禁拋灑;細顆粒散裝建筑材料應儲存于庫房內或密閉存放,運輸采用密閉式罐車運輸。④對進出施工場區的車輛進行清洗,對道路進行清掃和灑水抑塵。⑤土石方開挖時應及時送至填方處,并壓實,以減少粉塵產生量;并適時完成廠區地面的硬化與綠化工程。
(2)地表水
施工廢水主要來源于混凝土養護廢水,施工機械和運輸汽車沖洗廢水等,采取的措施:在施工場地內設置臨時隔油池和沉沙池,施工廢水經隔油和沉淀處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攪拌和養護、場地灑水抑塵等,不外排。
(3)聲環境
施工期噪聲主要來自施工現場各類機械設備(裝載機、挖掘機、推土機、混凝振搗機等)產生的施工噪聲和車輛運輸產生的交通噪聲。
采取的措施:①在滿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盡可能選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
②施工工地內合理布置施工機具和設備,高噪聲設備遠離居民點布置,建筑工地采用臨時隔聲屏障等降噪措施,強化施工管理及隔聲、減噪措施,防止擾民事件的發生。
③對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禁止晚22點至次日晨6點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施工。
④應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
⑤場外運輸作業安排在白天進行,大型設備施工車輛行經住宅及敏感點時應采取減速、禁鳴等措施。
⑥加強現場施工人員環保意識教育,做到文明施工。
(4)固廢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是外運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采取的措施:①施工期間產生的建筑垃圾能回收的由廢舊資源回收公司回收處理,不能回收的由建筑方統一清運至市政指定渣場處置。
②土石方場內回填時應及時壓實,外運土石方應運送至市政部門指定堆土場。施工結束后,應清理施工現場,及時綠化。
③出施工場地時清潔車輪,防止運輸車輛將浮土帶入道路影響環境衛生。
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嚴禁隨意拋灑和焚燒,集中收集后定期送至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5)生態
建立實施水土保持方案的領導管理機構,強化工作人員水土保持意識。合理選擇施工工序:合理進行施工現場的布置和施工區段的劃分,以達到均衡、持續、快速施工的目的。在邊坡處理前應首先開挖截排水溝,使其盡快發揮作用減少水土流失。項目施工盡量避免在雨季開挖各種基礎和道路路基填筑等施活動,在不可避免的雨天施工時,為防止臨時堆料、堆渣等被雨水沖刷,可選用編織布覆蓋、圍擋板圍擋等措施。嚴格控制渣料運輸流失:在渣料運輸過程中,必須嚴格遮蓋物料,控制渣料的散落流失,運輸不要裝載過滿,運輸途中要控制車速,盡量減少渣料在運輸過程中的灑落。
二、運營期
(1)環境空氣
本項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惡臭氣體來自于預處理系統和厭氧發酵系統,其主要成分為H2S、NH3等。通過對預處理系統、沼液處理系統設置負壓抽風、密閉設備排臭口接駁集風管等進行收集,收集到的惡臭氣體采取“組合式洗滌塔+生物塔”處理,僅有少量的無組織惡臭氣體外溢,通過加強廠內綠化,并輔以噴灑除臭劑進行抑制,本項目不會對區域大氣環境影響造成不良影響。
(2)地表水
本項目廠區實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運營期生產廢水(沼液)和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全部回用,正常生產時不外排,故不會對周邊地表水體造成不良影響。
(3)噪聲
各生產設備運轉中皆會產生一定的噪聲,噪聲源強介于75~85dB(A)。建設單位對強噪聲源采用裝減振墊、隔聲降噪等措施。噪聲經車間墻體阻隔、綠化吸聲及距離衰減后,廠界晝間噪聲可以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
(4)固廢
本項目產生的各類固渣、沼渣、廢脫硫劑、廢MBR膜及反滲透膜組塊、濃縮液和生活垃圾均送至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爐協同焚燒處置,廢機油等危險廢物暫存于廢物暫存間,定期交給有資質的單位處理。各種固體廢棄物均得到處理或處置,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5)地下水
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要求,對各構筑池體等采取相應的防滲、防泄漏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風險,將污染物泄漏的環境風險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相關部門意見:重慶市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證(項目代碼:2109-500101-04-01-943054)
建設單位開展的公眾參與情況:編制報告書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