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2023年
-
2月25日數據與信息研究院(iDI)成立。
2021年
-
4月12日創新管理研究院(iIM)成立。
-
1月21日人文社會科學部(dHSS)成立。
2020年
-
11月24日未來人居研究院(iFHH)成立。
-
10月9日材料研究院(iMR)成立。
-
8月5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二期合作協議簽署。
-
5月7日環境與生態研究院(iEE)成立。
-
1月6日海洋工程研究院(iOE)成立。
2019年
-
12月12日生物醫藥與健康工程研究院(iBHE)成立。
-
5月11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院碑揭幕。
-
3月29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正式揭牌。
2018年
-
12月1日市校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啟新篇章。
查看更多
-
面向國家和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需要,致力于探索新時代的生態環境保護理論,創造核心關鍵技術,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高層次人才,為生態文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清華思想和深圳范式。
-
研究方向重點建設城市環境與復合生態保護、工業與特殊環境保護、陸海交互環境保護、區域跨介質復合污染與環境健康、生態環境大數據與系統管理、未來生態環境6個學科方向。
-
1城市環境與復合生態保護針對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城鎮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迫切需求,以城市建設-環境-自然復合生態系統調控為目標,圍繞城市生態系統演變與保護、城市大氣環境保護、彈性城市與多水源安全保障、無廢城市與資源回收、智慧城市等方向開展基礎理論和技術裝備研究。
-
2工業與特殊環境保護針對工業綠色改造升級、特殊環境質量改善的重大需求,以構建高端、風險最小化、資源循環型工業和安全可靠的特殊環境為目標,圍繞工業大氣污染防治、工業生態與水固污染協同防治、電子行業非傳統超純功能水生產、深隧和綜合管廊安全保障等方向開展基礎理論和技術裝備研究。
-
3陸海交互環境保護針對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重大需求,以陸海統籌、生態健康為目標,圍繞陸地-海洋-大氣交互作用與影響、海域污染控制與生態保護、海島資源能源自足與生態維系等方向開展基礎理論和技術裝備研究。
-
4區域跨介質復合污染與環境健康針對區域生態環境聯防共治和高風險病原微生物防控的重要需求,以復合污染物多介質協控及重大疫情環境健康風險防控為目標,圍繞化學污染物跨介質傳輸與效應、病原微生物傳播與生態健康安全、跨介質復合污染物防控、能源-環境-氣候綜合調控等方向開展基礎理論和技術裝備研究。
-
5生態環境大數據與系統管理針對生態環境管理的重要需求,圍繞生態服務價值核算與綠色政策、區域生態環境精準管理、綠色能源與全球氣候治理等方向開展基礎理論和技術裝備研究。
-
6全球氣候變化與未來生態環境保護面向深圳市乃至我國未來20年后面臨的環境問題,研究宇航環境模擬與保護、氣候變化對亞熱帶地區生態環境影響、碳中和城市與碳中和環境、深海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等方向開展基礎理論和技術裝備研究。
師資
-
賀克斌
-
左劍惡
-
管運濤
-
張錫輝
-
李曉巖
-
李歡
-
李炳
-
陶益
-
吳乾元
-
張正華
-
Matteo Convertino
-
黃宇雄
-
鄭博
-
林琳
-
王文龍
-
付曉
-
洪朝鵬
-
余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