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首創環保集團:化季節性黑臭水體為淮安區城南片區唯一生態公園
時間:2021-07-08 13:30
來源:E20環境產業圈層
評論(0)
E20環境產業圈層匯聚了數百家中國環境產業 中最優秀的企業,積累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行業案例。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2021中國水務案例專題,展示具有示范意義的水務行業優秀案例,敬請關注!
西汪塘綜合治理工程
項目名稱:西汪塘綜合治理工程
推薦單位: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投資建設運營
項目所在地: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項目概況
西汪塘綜合整治工程屬于淮安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項目,項目投資7000萬元。西汪塘位于老城區淮城鎮,原為獨立坑塘,常水位5.6m,邊線長約850m,水面面積25000m2,湖床淤淺且作養殖魚塘使用,水臭難聞、垃圾遍地和內澇嚴重。
采用海綿城市和黑臭水體治理系統整治方案,通過生態修復+海綿建設+活水循環+智能調度+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技術,圍繞邊線拆遷1750 m2,建筑面積 2600m2,打造成保護線15m的生態公園。
西汪塘綜合整治工程水質穩定在地表水水質Ⅳ類以上,減少氨氮污染物入河總量6.46t/a,實現雨水綜合利用量2646m3,達到96.2%的徑流總量控制率,洪水位調整至20年一遇,顯著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有效提升了濱河空間利用價值。
項目示范意義
淮安區黑臭水體整治工程曾榮獲淮安市委市政府二等功,西汪塘綜合整治工程作為子項目之一,貫徹落實國家、江蘇省和淮安市關于加快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戰略部署,有利于全面推進淮安區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現淮安區水體無異味、水質有效提升、城市濱水空間綠化美化、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公眾滿意度顯著提高。
2020年8月西汪塘綜合整治工程進入試運營,標志著國家首批、江蘇省唯一的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示范項目完成了階段性目標。西汪塘綜合整治工程打造生態景觀的同時改善人居環境和提升城市品位,形成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水系布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為城市濱河空間開發利用和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增長動力。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西汪塘綜合整治工程減少氨氮污染物入河總量6.46t/a;
增加調蓄容積至2645.84m3,設計可消納降雨量為81.85mm,達到96.2%的徑流總量控制率,遠超淮安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0%的目標要求;
新建耳洞干渠泵閘站,連通水體,水質穩定在地表水水質Ⅳ類以上;
作為雨水調蓄設施應對城市內澇和用于耳洞干渠和老澗河調蓄、補充用水,實現雨水綜合利用量2646m3;
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利用整理后開挖出的土方建設生態島嶼和駁岸;
組合運用雨水花園、透水鋪裝、植草溝、下凹綠地和低洼坑塘凈化水質,同時采用岸邊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構筑景觀修復系統,營造生態多樣性;
南側老澗河和北側耳洞干渠2座泵房納入智慧水務平臺,實現智能化管控。
(2)社會效益
西汪塘從季節性黑臭水體變為淮安區城南片區唯一的生態公園,與城市公園、綠地、生態廊道等充分融合,為居民提供良好的親水、活水場所。不僅將區域環境效能與城市生活有機結合,同時提升了周邊人居環境和城市品質。
(3)生態效益
匯聚濱水平臺、漫步廊橋、水滸文化雕像、古風涼亭、生態魚塘的西汪塘已由昔日的黑臭河蝶變為生態大公園,同時在公園多個入口廣場設置了水滸主題雕塑以及水滸故事景墻,在建筑風格上體現了淮安特色人文。“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休閑廣場西汪塘,已經成為淮安區城南片區唯一公園,有力改善了該片區的人居環境,彰顯河道治理工程民生魅力。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生態修復+海綿建設+活水循環+智能調度+動態監測+控源截污+清淤疏浚。
(2)技術工藝/裝備原理
依據2014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和2015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頒布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城市黑臭水體的整治應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循環、清水補給;水質凈化、生態修復”的基本技術路線,采取“截、引、凈、減、調、養、測”的“七字法”。
(3) 技術工藝/裝備特點
針對西汪塘區域水系現狀、污水系統現狀和水環境條件,編制了一河一策整體方案,因地制宜、有選擇的采用了多種黑臭水體整治技術,整體方案體現針對性、系統性和長效性,同時兼顧了城市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
在水資源空間不均的淮安區,應用植草溝、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和雨水濕地等“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新建生態浮島8個,有效融合了周邊景觀,恢復生態多樣性,綜合實現了內澇防治和良性水循環。
北側設閘門、南側設引排水雙向泵閘1座,與老澗河、耳洞干渠連通,通過合理調度使河網平均流速達到 0.08m/s~0.15m/s,使水體NH3-N濃度維持在8mg/L以下,COD濃度在40mg/L以下。同時用于引水和超標降雨時排澇,較大改善周邊區域排水條件,防洪水位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2座泵房實現智能化管理,接至智慧水務信息平臺滿足動態監測。
項目新建污水管道867m,內源治理清淤疏浚35000m3,清除垃圾1500t,拆除畜禽散養點3處,沿岸增設垃圾桶10個,新建化糞池1座;最終實現減少氨氮污染物入河總量6.46t/a,達到96.2%的徑流總量控制率,遠超淮安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0%目標要求。
(4) 工藝/裝備流程圖
工藝流程圖
(5)廠區/項目地/工藝設備照片
整治后航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