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污水處理廠的能耗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究竟怎樣呢?國內文獻中較多出現的觀點是國內污水處理廠的能耗水平明顯高于歐美發達國家。但筆者認為未必如此,污水處理廠的能耗水平與其建設標準和處理標準直接相關,不是同一基礎上的數據不具有可比性。國內污水處理廠經歷近十年的逐次提標,目前的處理標準應該已超過了很多歐美國家的污水處理廠。為滿足高標準的處理需求,近十年來也從國外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裝備,應該說目前行業內國際上大多數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在國內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至少單純在污水處理廠運行能耗方面國內并不比歐美發達國家差。唐建國在城建水業上介紹了德國2019年的污水處理情況,德國水協2019年調查了全德5 310座污水處理廠的情況,占德國污水處理總規模的87.2%。其中關于污水處理廠的主要運行數據摘錄如表4所示。
從德國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數據來看,德國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和出水指標與目前國內的污水處理廠都比較接近,單位能耗平均值為0.42 kWh/m3,也與國內的污水處理廠基本相當。因此可以看出,在同樣處理標準情況下,國內污水處理廠在運行能耗方面并不比歐美發達國家差,兩者基本在同一水平。
當然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的污水處理廠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差距。比如在污水處理廠的能量自給方面,歐美發達國家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的能量回收比較重視,如通過污泥的厭氧消化回收沼氣,再將沼氣通過熱電聯產回收能量。IWA國際水協的資料顯示,丹麥的Marselisborg污水處理廠通過這種方式在2016年就實現了100%的能量自給。通過沼氣發電產生的電量不僅能滿足自己的能耗,而且還有50%的電力盈余,除此之外,還有2.5 GWh的熱能可輸送給當地的供暖系統。因此國內的污水處理廠還需要繼續進一步學習國外的先進理念,爭取在能源的綜合利用方面更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