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水、污泥、固廢、滲濾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創新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水、固廢、生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中國給水排水特推出《水行業優秀標桿案例征集評選》。(可發優秀標桿案例證書)。
國內外污泥處理處置、固廢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優秀特色案例征集及評選(可發優秀標桿案例證書)。參選資料報送至: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13752275003@163.com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今天,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云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云南有九大高原湖泊,7個湖泊水質未達水功能區劃要求,尤其是杞麓湖水質從2019年的Ⅴ類惡化為2020年的劣Ⅴ類,高原湖泊治理形勢依然嚴峻。
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點名的杞麓湖治理存在嚴重造假,近期相關責任人也被云南紀委監委問責,高原湖泊治理難推進的背后存在利益輸送、消極回避、不敢作為等亂象。
“靠天治湖”、消極回避
早在2016年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2018年的“回頭看”在云南督察時,就已指出杞麓湖污染治理問題。但當地“靠天治湖”、消極回避的觀念根深蒂固。時任玉溪市通海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春明說,“從2016年到2019年,杞麓湖污染治理沒上多少項目,大家覺得不用太多努力,就可達到目標。”
農業面源的污染占到杞麓湖入湖污染物總量的85%以上,然而通海縣連續3年未編制預算撥付一分錢用于杞麓湖的面源污染治理,全縣蔬菜種植面積不降反升。
但通海縣卻將錢用在了應對考核的“政績”工程上。督察組今天通報,通海縣先后投資7.3億元建設環湖截污工程“截污不治污”,投資4.85億元在杞麓湖周邊建成6座水質提升站從湖中取水,凈化后再排入湖;尤其是通過建設所謂的柔性圍隔工程,干擾國控水質監測點采樣環境,造成水質改善假象。
建設柔性圍隔的主意是當時分管玉溪市環保和三湖治理的領導、時任玉溪市副市長賀彬提出的。
“知道你們的敵人是什么嗎?敵人都找不到,怎么打仗?你們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要改善‘國考’點的水質。”賀彬曾這樣指示治污路徑。
賀彬曾任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原云南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作為專家學者型官員,賀彬被派到玉溪任職后,卻利用自己的學術背景和資源,扮演“科研掮客”,在他的“關照”下,造假項目匆匆上馬。

入湖排澇站與環湖截污工程、杞麓湖之間均有閘門連通,污水直排杞麓湖,環湖截污工程成為擺設。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攝
政商勾結,專家為造假項目背書
近日,云南省紀委監委發布的《杞麓湖的吶喊》紀實片披露,污染造假項目建設柔性圍隔就是賀彬和不法商人云南聚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云南中皇環保產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葉國兵聯手為之。
賀彬跟葉國兵相識已久,2012年開始逢年過節葉國兵就向他“表達一下心意”,2020年葉國兵參與的“柔性圍隔”上馬,還專門給了好處費。“因為多年來一直收受他的禮金,成為他今后工作當中的獲取項目的幫兇。”賀彬說。

通過造假造成水質改善假象的柔性圍隔。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攝
賀彬指導葉國兵聯系南京智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具體方案,協調昆明市環科院提供資質,招標前安排采購材料。整個項目有29名專家背書。
調查人員介紹,參與評審的29人都拿了數額不等的評審費、專家咨詢費,出具了“同意”“原則同意”等意見,無一人給出“不予通過”意見或選擇退出。“如果專家提出的建議較多,或者不予通過,就會被專家組其他人認為不合群,會被踢出群,以后基本就沒有機會參加行業評審。”
調查發現,各類專家都有各自的“小圈子”,如同學、師生、同事關系等,會互相幫襯。還有一些“專家”并無相關資質,臨時湊數、救場。
“潛規則就是我們系統偽專家、偽科學泛濫。” 最近投案的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文明建設處處長鄧加忠說。
在涉造假項目的不法商人看來,“所謂的專家無非更多的是在利益面前,誰給的利益多,他就幫誰說話。”
最近,云南省紀委監委公布了對該起案件的查處情況。該案件中,29名官員被問責,5名企業負責人被留置。
黨員干部、商人老板、專家、掮客等圍繞一個“利”字,結成利益團伙,相互掩護;而一旦一方利益受損,這一集體便土崩瓦解。
治理長期無“規”可循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今天指出,云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但與中央要求和人民期待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
在湖泊治理方面,高原湖泊保護條例要求配套出臺保護或利用規劃等措施,但云南各州市直至2018年后才集中編制規劃,高原湖泊保護利用長期無“規”可循。
銘真高爾夫球場屬違法建設項目侵占滇池一級保護區456.68畝,長期違規經營、拒不整改,但昆明市并未依法進行查處。
為了應付督察,球場內臨時栽種樹苗。4月14日,督察人員請現場陪同督察的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武斌把幾棵“樹”拔起來。武斌輕輕一拔,就把幾根完全沒有根莖的枝條從地里拔了出來,場面十分尷尬。5月19日,云南省紀委監委宣布,涉該事件的6名省管干部被問責,武斌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此外,一些地方不敢擔當作為,湖泊保護治理系統思維不夠,開發強度大。第一輪督察就指出玉溪市九龍國際會議中心違規在撫仙湖一級保護區內建設酒店、別墅等問題,截至此次督察進駐仍未得到有效整改,撫仙湖湖濱岸線和緩沖區缺乏科學規劃管控,“邊退邊進”“民退商進”“景觀化治湖”現象突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15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