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達環保:固廢利用“守望‘鍺’” 循環經濟“領跑者”
江蘇寧達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經過18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鍺金屬回收、舊家電拆解、工業危險廢物填埋三大業務板塊。今年新上項目——高純金屬新材料“鍺金屬回收項目”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生產,1-8月產出各類鍺產品23噸,實現新增銷售1.8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30%,銷量行業排名前三。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民企也是生力軍。寧達公司致力于參與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創下“固廢資源化”環保產業新藍海。
來“鍺”不拒 高純“鍺”項目“一枝獨秀”
“鍺”為何物?讀zhě音,是一種銀灰色硬而脆的半導電金屬,鍺資源較為貧乏,已探明的鍺金屬儲量僅為8600噸,為黃金的1/10。
“鍺”有何用?金屬鍺及其化合物具備優良的紅外光學性質和對微波的良好透過性等特質,是紅外跟蹤儀器鏡頭不可或缺的組成材料。
“鍺”從何來?鍺是一種典型的稀有分散元素,大量的鍺以分散狀態存在于各種金屬的硅酸鹽礦、硫化物礦以及各種類型的煤中,幾乎沒有比較集中的鍺礦。鍺被廣泛應用于電子、光學、化工、生物醫學、能源及其他高新科技領域。
致力于資源循環利用、高純材料加工的寧達公司,從已經提取過鍺的廢渣中二次提取提純金屬鍺,可謂來“鍺”不拒。
2013年,針對高端電子產品對鍺金屬市場需求,寧達公司投資1.5億元,新上鍺金屬回收升級改造項目,產能從年產8噸擴大到40噸的規模。同時,在原生產線的基礎上延伸至高端鍺系列產品,目前已開發出化學催化劑——高純二氧化鍺、半導體材料——紅外鍺單晶、低位錯鍺單晶、太陽能鍺單晶、鍺紅外光學鏡片等,產品廣泛用于軍工及重大民用中的熱成像儀與紅外雷達等。公司已獲批2022年度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在寧達環保鍺紅外光學加工車間,公司新上進口數控機床一字排開,工人們緊盯生產設備,切、銑、磨有序化作業,其深加工產品——鍺紅外光學鏡片,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在手訂單排滿全年。“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寧達公司能將鍺金屬從鍺含量低于2‰的廢棄物中提煉出來,目前市場價格每公斤賣到8000元。
寧達公司鍺晶片車間主任張磊介紹,公司的新產品紅外鍺片主要用于紅外攝像頭,它的主要性能優于光學玻璃和硅片,經過該公司的深加工,紅外鍺片的總體價值已經提高了50%,該公司8月份產量已經達到200公斤,預計全年產量可以突破兩噸。鍺單晶、紅外鍺片是寧達公司主打產品,寧達公司1—8月已經實現銷售2.1億元,預計全年銷售4個億。
點“屏”取金 廢液晶顯示屏綠色分離“填補空白”
都說“一流企業做標準”,標準化是當下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導引。標準這個詞看起來普普通通,實則代表著質量、品質和規范。
隨著數字化社會的到來,液晶顯示屏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然而,由于成分復雜且結構穩定,廢液晶顯示屏即使填埋也無法分解,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廢液晶顯示屏如何回收利用,一直以來都是世界性行業難題。
近年來,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理事單位揚州寧達貴金屬有限公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常州工學院、江蘇理工學院等高校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圍繞廢液晶顯示屏智能分離再生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開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國內首個廢液晶顯示屏綠色分離智能化穩定運行的項目,成功實現了稀有金屬銦以及玻璃、塑料等資源的綠色回收。
寧達公司點“屏”取金,讓廢液晶顯示屏變廢為寶。
工業和信息化部去年發布《廢液晶顯示屏中有色金屬回收技術規范》,自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由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理事、揚州寧達貴金屬有限公司總經理樊紅杰牽頭,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委員、揚州寧達貴金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岳喜龍,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許振明,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常州工學院教授周全法等相關權威專家共同編制,以及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等行業骨干單位參與完成。
標準規定了廢液晶顯示屏的術語和定義,提出了自動化物理分離—真空熱解技術、傳統處理技術、銦、銻綜合回收技術等有色金屬回收技術工藝流程、技術指標等,明確了有關環境保護和安全要求。本標準的發布實施填補了我國從廢液晶顯示屏中回收銦、銻等有色金屬的技術規范標準空白,對提高我國廢液晶顯示屏資源利用和綠色回收具有重要作用。
變“廢”為寶 民企科技鑄魂從“跟跑變領跑”
走進寧達公司,廢舊家電拆解流水線作業,一周拆解處理彩色電視20000臺,電腦、空調、洗衣機、冰箱15000臺,產生鐵和鋁220噸、銅8噸、塑料15噸。
今年1—8月共拆解各類家電80多萬臺,回收銅350噸、鋁200噸、鐵4800噸、塑料4500噸,實現銷售收入8500萬元,躋身全國同行前20強。
江蘇寧達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我市唯一一家從事稀貴金屬資源回收加工和環保處置的專業企業,2009年被指定為江蘇省“家電以舊換新”試點的拆解定點企業。經過18年的發展,形成了以稀貴金屬回收加工、廢舊家電拆解利用、工業固廢填埋處置等為關鍵業務,多元化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資產規模近8億元。公司建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研發平臺,與中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江蘇大學、常州工學院等多個高校建立了長期產學研合作關系,承擔省部級項目10多項,先后獲得教育部發明獎、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等榮譽。
民營企業既是高技術的創新主體,也是高技術標準的采用者。18年來,寧達公司在相關領域已經由跟跑者變為并跑甚至領跑者,在科技創新與標準創新中取得多項成果。
科技創新,讓寧達公司一次次脫胎換骨。
這些年來,寧達公司不僅特聘專家從剛開始的1個增加到了現在的12個,還組建了一支52人的研發和科技服務團隊,涵蓋有色金屬冶金工程、環境工程、分析檢測、化工工程、材料工程等多個專業。2022年中國銦鍺鎵產業高峰論壇今年7月在江都區舉辦,130余位來自不同高校和企業的專家教授齊聚一堂。江蘇寧達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樊啟鴻、總經理樊紅杰出席開幕式。
“技術創新一步步提高了企業的行業地位,我們承擔了國家級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0多項,主持及參與制定行業標準5項,擁有授權發明專利32件、實用新型專利13件。”寧達公司總經理樊紅杰自豪地說,“公司未來將繼續做大做強主導產品,完善鍺產業鏈的布局,加快研發高端產品;同時加快上市步伐,力爭在‘十四五’期末做到10個億的產值規模。”
黃河濤 胡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