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項目的幾宗“最”④
時間:2022-11-03 09:23
來源:長江環保集團
評論(0)
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以來,以城鎮污水治理為切入點,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投入,注重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固定資產投資與股權投資相配合,生態環保與清潔能源相融合,科技創新與模式創新相促進,不斷創新升級城鎮污水治理“三峽模式”,打造了一批標桿示范,推動沿江城市水環境明顯改善,助力沿江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今日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長江大保護工作之“最”,一起來看看。
首個全業態智慧調控系統
安徽六安城市智慧“水管家”集控中心
六安水管家公司選址六安市城北水質凈化廠二期,打造六安城市智慧“水管家”集控中心,這里既是水管家的生產調度、運行控制中心,也是24小時應急指揮中心。
集控中心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廠網河、供排澇”的全業態智慧調控系統,通過集中監視、遠程控制,來實現傳統水務“獨立運營+單兵作戰”運營模式向“集中化管控+片區少人值守”的新模式轉變。目前,以六安為試點打造的城市“水管家”智慧調控系統一期工程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已接入六安項目21個子項的實時生產數據,實現了“數據全監視”,已完成鳳凰橋水質凈化廠、城北水質凈化等廠站的設備自動化改造,實現了部分廠和全部泵站的“操作全遠控”。探索水務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三峽特色的可持續、系統性、高質量的智慧管控行業解決方案。
最大的單體水利工程
安徽六安城南淠河水利樞紐工程
六安城南淠河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淠河六安市城區段上游橫跨淠河兩岸,由節制閘和回水段組成,全長1386米,是六安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程,也是長江大保護項目最大的單體水利工程。節制閘采用閘橋合建的布置形式,上部是公路橋和啟閉機房,下部是36孔節制閘,蓄水3300萬立方米,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回水段工程是上游10.5千米的岸線生態修復,包括灘岸整治、濱岸帶修復等工程。
城南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將起到三個作用。第一是補充生態基流,城區內上、中、下三個梯級閘壩可蓄水1億立方米庫容,有效解決枯水期生態基流問題;第二是修復岸線生態,整治修復10.5公里岸線,可拓展城市空間;第三是完善交通布局,節制閘公路橋是西二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下一步蓄水后,水庫將發揮調水作用,實施引水活源,將淠河水調到城市內河進行生態補水,形成水系連通。并且通過跨流域調水,將淠河水調到汲東干渠,有效解決史河灌溉區水源不足問題,涉及農田20萬畝,受益人群13萬。
首個尾水凈化生態公園
安徽蕪湖市江東水生態公園
蕪湖市江東水生態公園——中水回用示范項目位于蕪湖市鏡湖區西部、臨近長江,項目位于港一路以南、長江路以西、及兩條鐵路之間區域,占地面積約22.27公頃,是長江大保護項目中首個利用水質凈化廠尾水建設的水生態公園。園內潛流人工濕地與強化處理濕地并聯運行,通過填料吸附和微生物生化,每天就可以凈化4萬噸從污水處理廠出來的“中水”,實現污水逐級凈化,提質增效。
生態穩定塘仿照自然湖泊濕地而建,構建“控藻浮游動物—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的共生生態系統。控藻浮游動物食草蟲吞食水中的藍綠藻、有機顆粒和菌類,3天左右能使水體透明度達1.5米以上,恢復水下光照條件,為沉水植物生長創造良好環境;四季常綠的矮型苦草,具備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凈化作用和光合放氧功能,使水體具有一定自凈能力;大型底棲動物和肉食性魚類為主導的水生動物群落與水生植物形成共生關系,輔助維持“草型清水態”生態系統固有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的穩定進行,將水體內污染物轉化為生物蛋白,改善水質及景觀效果,構建“水清氣凈”的“生態景觀”水體。
首個水質凈化廠“+光伏”項目
安徽蕪湖市水質凈化廠光伏發電項目
蕪湖市的水質凈化廠光伏發電項目是三峽集團首個“長江大保護+清潔能源”項目和裝機規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項目。
對于水質凈化廠而言,處理以萬噸計的污水通常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為了節能減排,降耗增效,這座水質凈化廠充分利用廠區土地資源設置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太陽能是清潔能源,光伏發電整個流程不產生固、液、氣等形態的污染物,也不會產生噪聲污染,同時可以避免陽光直射水體,有效抑制水中藻類生長,有利于水質凈化廠運行。
蕪湖市7座水質凈化廠分布式光伏項目規劃總裝機容量約2萬千瓦,預計建成后平均每年可為電網提供約230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相較于火電每年可節約標煤0.72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約0.07萬噸,二氧化碳約1.97萬噸。
水質凈化廠“+光伏”模式復制推廣,探索清潔能源與生態環保業務結合點,打造綠色資源循環體系,將助力長江大保護業務多元化發展的方式,也是落實“雙碳”目標要求下對長江大保護工作的創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