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08:30:06
來源:水母網
“無廢城市”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家、省、市對“無廢城市”建設的部署要求,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有關部門、單位編制了《煙臺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023年1月3日《方案》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發布。17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領導解讀《方案》相關政策,并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無廢城市”建設項目
總投資超過100億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朝暉介紹說,2022年7月,《山東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提出我省全域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我市迅速行動并委托國家級技術支撐單位牽頭編制《方案》。2022年11月上旬方案通過專家評審,經過公開征求意見,于2023年1月3日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發布。《方案》充分銜接煙臺市“十四五”時期工業發展、農業發展、能源發展、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的任務、目標、工程,將科學指導我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
孫朝暉說《方案》有三大特色亮點:
《方案》系統構建固廢治理體系。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建筑垃圾和海洋垃圾六大類固體廢物為重點,對我市固體廢物的產生、利用、貯存、處置狀況進行全面梳理,結合我市“無廢城市”建設基礎條件和面臨形勢,明確各類固體廢物的治理目標,統籌固體廢物治理路徑。
《方案》具有可落地可操作性。基于對我市“無廢城市”建設現狀、問題、目標的梳理,《實施方案》設計了八大類129項任務,涵蓋制度、技術、市場、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六大類38個工程項目,涉及工業固廢、危險廢物、生活源固廢、農業固廢、建筑垃圾等領域,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各項任務和工程均明確了實施主體和完成期限。
《方案》協同推進減污和降碳。以“無廢城市”建設和“雙碳”工作有機結合的先進理念為指引,加快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推動工業余廢熱、核能等規模化供暖;依托海洋牧場創新發展“海上糧倉+藍色能源”模式;依托萬華工業園、長島綜試區的“零碳園區”“零碳島”建設,開展“無廢園區”“無廢島嶼”建設。
根據《方案》總目標,通過“無廢城市”建設,到2025年,我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水平不斷提升,原生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實現“零填埋”,農業固體廢物收集處理體系基本健全,建筑垃圾利用處置能力缺口基本補齊,海洋垃圾綜合治理成效初顯。多元共治、齊抓共管的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治理模式基本成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
逐步將居民小區納入
廚余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范圍
生活垃圾分類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
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平說:“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市在市區建成區范圍內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截至2022年底,市區1157個居民小區完成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布設分類投放點6540個、配備四分類垃圾容器44538個,建設垃圾分類亭及智能化設備2500個,配套分類運輸車326 輛,按照每300至400戶居民至少配備1名指導員的標準,配備并全面培訓871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廚余垃圾日收運處理量由180噸提升到430噸,增幅150%。市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360個,并初步通過檢查驗收,其中達到創建標準并達到考核評分90分以上的達到三分之一以上。”
按照《煙臺市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規劃》,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標準實現設施全覆蓋。到2025年底,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法規政策體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市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
推動市區廚余垃圾全收運、全處理,市城市管理局在對公共機構食堂、農貿市場、大型商超廚余垃圾全量收運后,逐步將居民小區納入廚余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范圍。到2023年底,實行生活垃圾“干濕分離”收運的小區達到30%以上;2024年底,達到40%以上;2025年底,達到50%以上。2023年,市區(不含蓬萊區)的廚余垃圾(含餐飲行業的餐廚廢棄物)日收運量預計達到550噸,較2022年增長幅度20%以上。
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全面覆蓋。市城市管理局指導萊山區、黃渤海新區、高新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小綠桶”模式、“三定一督”模式,實現生活垃圾100%分類處理。其他各區因地制宜采取引進第三方、市場化運作等推廣模式,未來三年按照居民小區數量70%的目標,打造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力爭2023年底市民參與率達到50%以上,2024年底達到70%以上,2025年底達到90%以上,分類投放準確率達到80%以上。
到2025年農藥施用量降低10%
化肥施用量降低6%
農業固體廢物處理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涉及生態環保以及老百姓菜籃子穩定供應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
近年來,我市農業廢棄物處理取得了較大進展。秸稈方面:全市年收集秸稈量220萬噸左右,秸稈利用總量210余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在96%左右。農膜方面:全市農膜使用量為1.1萬噸,回收量1萬噸,回收率90%以上,反光膜使用總量0.87萬噸,回收量0.82萬噸,回收率94%以上。農藥包裝方面:已建立縣級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3個,鎮(街)暫存點數量700余個,村(居)暫存點數量1100余個,全年回收處理農藥包裝可達257噸。禽畜糞污方面:全市3720個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已全部配建糞污處理設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病死禽畜處理方面:全市集中無害化處理病死豬79萬頭、牛羊1608頭、禽1萬噸,集中處理率均達到90%以上。
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宮本俊介紹說,市農業農村局已會同發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財政局、生態局、市場監管局共7家單位,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在農業病蟲害發生平穩、農業種植面積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全市農藥施用量降低10%、化肥施用量降低6%。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保持在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穩定在90%以上。按照就地就近、規模化利用的原則,持續推進秸稈的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離田利用。到2025年,我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完善“三膜一袋”網格化回收體系。建立棚膜、地膜、反光膜、果袋“三膜一袋”的“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收集處理體系。大力推行以蘋果“免套袋”技術為代表的集約輕簡化栽培模式;完善“三膜一袋”殘留污染監測網絡,開展“三膜一袋”廢棄物清理。到2025年,農膜回收率達到92%。建立縣級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依托現有農資經營店,建立覆蓋全市、“橫到邊、縱到底”的網格化回收體系。到2025年,全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80%以上。
各區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基地力爭2023年底前建成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2021年9月,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加強建筑垃圾管理推進資源化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煙政辦發〔2021〕17 號),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建筑垃圾突出問題,深入推進我市建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張帥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市將根據全市建筑垃圾存量和增量情況、選址條件、綜合運輸距離等因素,在市六區(不含蓬萊區)范圍內建設3處年處理量達300萬噸以上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基地,各區市至少建設1處年處理量100萬噸以上的產業基地,市六區3處分別為:牟平區武寧街道產業基地項目,項目占地約168畝,總投資約3.7億元、福山區福新街道項目,項目占地102.6畝,總投資約3億元、福山區回里街道項目,項目占地151.3畝,總投資約3.78億元。這3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基地通過開展特許經營的方式,引導有資質的企業承擔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設定特許經營期20年,對合同約定范圍內的拆除垃圾、道路瀝青垃圾、工程垃圾、裝修垃圾等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實施特許經營。
據悉,福山區福新街道項目正在進行場地整理、廠房土石方開挖;牟平區武寧街道項目正加快進行基礎施工;招遠市、萊陽市、海陽市、棲霞市正在加快項目建設;其余區市正在開展各項開工前期準備工作,力爭所有項目2023年底前建成。
根據住建部門要求,建設、拆除、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應申請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手續,建設單位要取得《施工許可證》和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等相關文件后方可動工。市六區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由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機構負責辦理處置核準手續;存量建筑垃圾以及拆除工程產生的建筑垃圾,由各區政府(管委)指定的管理部門負責組織運輸和處置。引導社會性投資工程項目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用量達到規定比例的,財政部門按一定標準予以獎勵。
“到2025年,全市范圍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基地全部建成投產并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實現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300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走出一條具有煙臺特色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道路。”張帥說。
名詞解釋 無廢城市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等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對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也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
“無廢城市”并不是城市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夠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旨在最終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這項工作,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
近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