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智慧水務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大禹節水(300021.SZ);威派格(603956.SH);漢威科技(300007.SZ);新天科技(300259.SZ);三川智慧(300066.SZ);和達科技(688296.SH);山科智能(300897.SZ);青島積成(872230.NQ);邁拓股份(301006.SZ);中科物聯(835051.OC)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城市供水管道長度及供水普及率;中國城市平均供水管網漏損率;中國污水排放量;中國智慧水務企業注冊數量;中國智慧水務項目中標金額;中國智慧水務行業市場規模;中國智慧水務行業市場份額
行業概況
1、定義
智慧水務是指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時感知城鎮水務系統的運行狀態,通過數據分析對水務信息進行及時處理,提供輔助決策支持,形成融合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診斷、智能預警、智能調度、智能處置、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務的全方位水務系統,從而實現水務系統全流程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運行管理。
智慧水務通過結合傳感器、通信網絡、水務信息系統提升水務信息化水平,實現水務管理協同化、水資源利用高效化、水務服務便捷化。智慧水務系統由智慧給水系統、智慧排水系統、智慧防洪系統、智慧污水回用系統、智慧節水系統等子系統構成。
2、產業鏈剖析: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發展
智慧水務產業鏈包括上游感知層和傳輸層,中游平臺層以及下游應用層。
上游感知層是智慧水務對涉水區域進行感知、識別和信息采集的基礎性物理設施網絡,為后續信息處理和相應決策行為提供海量、精準的數據信息支撐,主要包括檢測設備、流量設備和探測設備;傳輸層是智慧水務實現無縫連接、全方位覆蓋的重要保障性網絡集群,擔負著高速率、低損耗、安全可靠地連接感知層和平臺層的任務,主要包括有線寬帶、5G/4G、WIFI等。
中游平臺層的主要功能是承載各類智慧水務應用并推動成果轉化,包括支撐軟件、系統集成和云計算中心等。下游應用層與涉水業務和水務管理的需求相結合,是智慧水務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
從產業布局來看,在上游領域,設備供應商代表企業有華旭科技、寧水集團、東海集團、南方泵業、南方閥門、格蘭富等。信號傳輸服務商主要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等。
在產業鏈中游,市場上專門從事水務系統集成與平臺開發的企業數量不多,且大多數處于起步階段,典型代表包括大禹節水、威派格、新天科技、三川智慧、山科智能、青島積成、邁拓股份、中科物聯等。
在產業鏈下游領域,水務運營和管理代表企業有中國水務、北控水務、首創環保、碧水源、洪城環境、創業環保、興蓉環境、海峽環保、嶺南股份、海天股份等。
行業發展歷程:“智慧水務3.0”時期行業快速發展
從技術發展歷程來看,伴隨著驅動力和技術基礎的迭代發展,國內智慧水務行業經歷了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的蛻變,自智慧水務1.0發展至智慧水務3.0。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驅動下,我國智慧水務行業步入快速發展期。
行業政策背景:“構建智慧水利體系”為主旋律
2021-2022年,水利部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十四五”期間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實施方案》,還同步印發了《智慧水利建設頂層設計》《“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設規劃》,系列文件明確了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責任單,以建設數字孿生流域和構建“2+N”水利智能業務應用體系為主要發展方向。
行業發展背景
1、供水管網迅速擴張,管理壓力大
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供排水量持續增長,供排水管網迅速擴張,面對分散的管網、用戶、泵站、水廠管理,要求水務部門和企業的管理手段、工作效率能跟上快速的發展,因而水務部門和企業亟需建立一個支撐整個供排水管理的智慧水務平臺。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數據,2010-2021年,我國供水管道長度及供水普及率均呈穩步上升的趨勢。2021年,我國城市供水管道長度105.99萬公里,較2020年增長5.26%;城市用水普及率進一步上升至99.38%。
2、漏損率居高不下,拉動管網維護智慧化需求
我國供水管網漏損率較高,主要原因為我國水生產公司一般采取壟斷經營或者一體化經營,整體運行效率較為低下;同時,水生產行業設備陳舊以及二次供水設備產權模糊造成了大量的泡水、漏水。2012-2020年,我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保持在13%以上,2020年為13.4%,整體漏損率過高。
2022年3月15日,發改委、住建部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試點建設的通知,計劃選擇不超過50個具有較好示范推廣意義的城市(縣城)建成區開展試點,并要求到2025年,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高于12%(2020年)的試點城市(縣城)建成區,2025年漏損率不高于8%;其他試點城市(縣城)建成區,2025年漏損率不高于7%。2021年,我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雖降為12.75%,但距離8%的參考指標仍有4.75個百分點的差距。為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水務部門需要通過智慧水務檢測和管理供水設備和管網,加強管網維護和管理。
3、污水排放量持續增長,污水處理需求上升
根據中國住建部發布的《城鄉建設統計年鑒》,2015-2021年中國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長,2021年中國城市污水排放量為626億立方米,縣城污水排放量為109億立方米,村鎮污水排放量約191億立方米,合計926億立方米,我國的污水處理工作刻不容緩。
注:村鎮部分(鎮鄉級特殊區域、鄉及建制鎮)污水排放量為前瞻依據城鄉統計年鑒中各級別污水處理能力及當年污水處理率測算,僅供參考。
行業發展現狀
1、智慧水務行業參與者數量迅速增長
根據中國企業數據庫企查貓,截至2023年1月4日,中國智慧水務行業的主要企業共有13476家,其中以2021年為主要注冊熱潮,該年注冊企業數量為5482家;2022年熱度稍有下降,注冊企業數量為3745家;2023開年已有17家智慧水務企業注冊。
注:鑒于智慧水務的本質是“水務+信息化”,此處篩選邏輯為企業的名稱、產品服務和經營范圍中包含了“水務”的企業,行業歸類從屬于國民經濟分類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2、智慧水務項目主要以招投標形式開展
目前,我國大多數智慧水務項目的開展由政府主導,主要由當地水務主管部門以及水務企業進行項目招標,由工程設備公司或智慧水務系統公司來進行投標。
在中國政府采購網以“智慧水務”為關鍵詞搜索,得到2021年我國智慧水務相關中標項目25個。從圖表數據可以看出,排在中標金額第一位的為吳江“智慧水務”信息化系統建設,中標金額為1336.8萬元;第二位為遼源經濟開發區供水工程建設項目——遼源經濟開發區智慧水務建設工程,中標金額為1164.09萬元。
從項目類型來看,我國智慧水務項目采購內容包括貨物類、工程類和服務類。2021年,我國智慧水務招標項目中貨物類項目5個,工程類項目1個,服務類項13個,未分類項目3個。
3、智慧水務行業市場規模突破百億元大關
智慧水務發展情況與城鎮發展情況緊密相連,在中國城鎮人口日益增長的發展背景下,城鎮水務建設需求不斷提高,智慧水務可顯著提升水務管理效率,其應用規模逐步擴大。
按照中國水務建設規模、智能技術在中國水務市場的滲透率以及智慧水務項目平均市場價格進行計算,中國智慧水務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65.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02.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64%。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主要分布在山東和廣東
根據中國企業數據庫企查貓,目前中國智慧水務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和中部地區,特別以山東和廣東為代表。截至2023年1月4日,山東共有相關智慧水務企業數1857家,廣東則有1709家。
2、企業競爭:大禹節水、威派格等為行業龍頭
從競爭層次來看,中國智慧水務行業的企業主要分為三個類型,一類是以儀器儀表和自動供水設備等水務信息化硬件產品為核心產品及主要收入來源的設備生產商,通過設備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為水務企業客戶提供水務信息化服務,這類企業以上市公司新天科技、威派格為代表;第二類是以自主研發水務信息系統軟件為核心產品的專業領域軟件企業,即通過自主研發的軟件系統、嵌入式軟件智能終端集成外采的傳感器、儀器儀表及自動化設備為水務企業提供水務信息服務,該類企業以和達科技、三高股份、易維信息為代表;第三類是近年來加快布局智慧水務業務的大型IT公司,如華為、騰訊、阿里等,這些公司有云平臺和大數據分析等基礎技術的優勢。
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智慧水務行業三大龍頭企業是大禹節水、威派格和漢威科技。2021年,全國智慧水務行業銷售收入為102.9億元,其中大禹節水的智慧水務業務營業收入達35.15億元,市占率為34.16%,排名第一;威派格和漢威科技的智慧水務業務營業收入為12.64億元和11.99億元,市占率分別為12.28%和11.65%;其余企業市場份額均低于10%。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發展前景: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150億元
隨著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國內供水、排水現狀以及水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包括水務管理過程中控制漏損等問題)均為智慧水務營造了發展環境。當前,智慧水務還有很大的市場可開發,如積極探索如何實現與人工智能的結合,進一步實現人機交互的綜合應用等。未來我國智慧水務前景可觀,將繼續以6.64%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7年,我國智慧水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0億元。
2、發展趨勢:智慧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構建智慧水利體系,以流域為單元提升水情測報和智能調度能力。在政策的推動下,“十四五”時期,我國智慧水務將隨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加速發展。
未來,國家政策將繼續支持智慧水利系統的建設,刺激智慧水務行業競爭加劇。同時,伴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智慧水務的系列產品將會持續探索如何實現與新興技術的深度融合,智慧水務產品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也將進一步提升。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水務行業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