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門城區日新河南段附近居住的王先生在河邊散步時,欣喜地發現河邊竟然有一窩水鳥蛋。“水鳥又回來了!”他拍了照片發到朋友圈與朋友們分享。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命脈,河道水質怎么樣,水鳥最有發言權。歷經整治,城區“三河”舊貌換新顏,“黑水”變“清流”。在日前住建部公布的2022年度中國“全域海綿”典范項目終評入選案例公示名單上,海門城區黑臭水體治理項目成功入圍。
打響“三河”整治攻堅戰
“原來沿岸居民家庭的排污管直接設置在河道邊,生活廢水直排到河道里,又臟又臭,特別到夏天,我們連窗戶都不敢開,現在政府幫我們把這個環境頑疾徹底給解決了。”宏偉河岸邊的居民夏振興由衷感謝政府為百姓辦了大好事。
宏偉河、日新河、通沙河是城區的三條主要河道,老城區雨污分流不徹底,再加上隨著城市擴張,城區的生活污水量不斷增加,截流管道超負荷運營,不斷有污水滲漏到這三條河道中。雖然之前進行了多次清淤,河道周邊部分小區也進行了排水改造,但仍未徹底解決,河道水質經常為劣ⅴ類。
生態水系建設是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黑臭水體不僅損害城市人居環境,也嚴重影響城市形象,開展一場徹底的黑臭水體整治行動勢在必行。為了還城市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讓群眾盡享城市生態之美,2016年,區委、區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的全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將其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劍指積弊,打響了‘三河’整治攻堅戰。
堅持科學謀劃系統治理
“黑臭水體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區委、區政府堅持科學謀劃、系統治理,從根子上解決問題,光方案的反復論證,就花了一年半時間。”區住建局介紹。
結合現狀,海門區最終確定采用“污染源控制、提高水動力、清水補充、水質凈化、生態修復”的組合式方案,其中核心方案是實施合流制截污改造工程,河道清淤、補水循環與水質凈化工程為治理手段,水生態修復工程為水質長效保障措施。從2017年8月開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每天與時間賽跑,完成了前期的各項相關準備工作,2019年3月,工程進入截污改造工程施工。
面對老城區房屋分布密集、地下管網錯綜復雜、交通壓力繁重、作業面狹窄等問題,施工人員克服了種種技術難題和施工矛盾,在宏偉路、日新路下方鋪設大口徑合流總管,在其他道路新建合流支管,將原來直排河道的管道納入合流總管;在河道附近建設污水提升泵站、雨水排澇泵站、雨水調蓄池、河水凈化裝置等基礎設施,提升老城區的截污、排澇能力;采用非開挖修復方式對三條河道的沿河截污管道進行改造,封堵溢流口,終于在2020年12月底將治理工程全部完工,新建的管網、泵站系統全部正常運行。
生態治理推進長效管理
“現在河道治理好了,我們商家也受益,居民晚上也更樂意到河邊走走,我們店面生意明顯好多了。”通沙河沿線商鋪業主介紹。
從2021年開始,海門城區河道開始進行水生態修復,增加曝氣工藝,再投放食藻蟲,這個食藻蟲可以有效地消除藻類和有機顆粒,提升水體透明度。隨后,栽種上多樣化的景觀性、耐污耐寒性強的水草,構建起新的‘水下生態森林’,再投放大型底棲動物鱸魚、鳡魚等,控制野雜魚的生長,投放螺、蝦,進一步完善食物鏈,全新的生態系統就形成了。經過長時間生態修復后,現在,城區河道已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
不僅如此,海門城區“三河”整治的各責任單位建立健全了河道日常管護機制,做好日常巡河工作。委托專業管道養護隊伍,對河道周圍老舊小區內部的排水管網進行專業養護,提升小區管網的運行效率。
如今在海門城區,黑臭水體得以治理,河道景觀得到提升,片區防洪排澇能力得到改善,“河暢水清、岸潔景美、人水和諧”的美好景象已然展開,繪就了一幅 “人、水、城”共融共生的美麗畫卷。區委、區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決心和魄力贏得了百姓一致好評,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為海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綠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