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和政策導向,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政府將繼續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強污水處理行業的監管和管理,推動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的創新和應用。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環保意識的提高,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污水處理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在競爭格局方面,大型企業將繼續加強市場份額的爭奪,同時中小型企業也將積極尋求創新發展,提高自身競爭力。總的來說,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滿足市場需求和社會期望。
預見2023:《2023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前瞻經濟學人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北控水務(00371.HK);首創環保(600008.SH);碧水源(300070.SZ);節能國禎(300388.SZ);金達萊(688057.SH);國中水務(600187.SH);興蓉環境(000598.SZ)等
本文核心數據:污水處理能力、污水排放量、競爭格局、發展趨勢預測等
產業概況
1、定義
污水處理是指通過物理法、生物法等手段,去除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污水中的污染物質,使污水的水體能夠達到排放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
污水處理的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污水處理,包括工業廢水的處理和生活污水的處理;二是污泥處理,是指針對污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進行填埋等處理;三是污水再回收利用,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屬于污水的深度處理。

2、產業鏈剖析:各環節專業分工
污水處理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各類污水處理設備及配套材料的供應,包括污水排放管網、污水處理藥劑、水質監測設備以及污泥處理設備的生產制造;中游主要是污水處理廠建設及運營管理,目前污水處理項目運營方式主要有BOT、TOT、DBO以及委托經營等;下游主要是中水回用、污泥處理等污水處理末端市場。

在上游領域,污水處理設備及配套材料供應代表企業有海普歐環保、杰豪環保、清水源、泰和科技、賽默飛、先和環保、正達環保等;在中游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營領域,代表企業有北控水務、首創環保、重慶水務、碧水源、國中水務、博天環境、瀚藍環境、金達萊、大禹節水等;在下游市場,代表企業有啟迪桑德、國聯環科、中科博聯、光大水務、興蓉環境、孚日股份、中拓環境等。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時期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主要經歷四個發展階段:1923年上海北區建成第一座污水處理廠,中國開始自行投資興建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處理廠;進入20世紀80年代,城市排水設施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污水處理行業得到初步發展;2002-2014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進入全面發展期,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15年以來,“水十條”在全國各地貫徹落實,各部門持續推出相關政策,全面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污水處理價費機制、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污水處理行業規模快速上升。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污水處理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6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印發《“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的主要目標、重點建設任務,以指導各地有序開展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工作。2022年1月,生態環境部聯合五部門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聚焦農村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整治等重點工程,為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污水處理重點任務在于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堅戰、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深入推進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相關規劃匯總如下表所示:


行業發展現狀
1、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長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居民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自來水的普及,衛生潔具、洗衣機、沐浴等設施也走進平常百姓家,使得人均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增加,同時,由于化肥的大量應用,減少了傳統農家肥的使用,造成農村生活污水失去了重要消化途徑。
據住建部公布數據顯示,2016-2021年,我國污水排放總量持續提升,2021年,污水排放量達到108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8%,其中,城市、農村、縣城污水排放量分別為625億立方米、347億立方米、109億立方米。

注:農村污水排放量統計范圍為建制鎮、鄉、鎮鄉區域年生活、生產用水量及村莊全年生活用水量。
2、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
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完善重點區域污水收集管網,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包括新建污水處理廠及對老舊處理廠進行擴容改造等項目,全國范圍內污水處理廠數量逐年增加,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
據住建部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污水處理廠超過2萬座,同比增長13%;其中,建制鎮共有污水處理廠約1.3萬座,城市、縣城分別有污水處理廠2827座、1765座。

3、污水處理能力大幅提高
隨著國家政策不斷推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我國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大幅提高,其中,在鄉村振興戰略支持下,農村為增速最快的區域,據住建部統計數據,2016-2021年,建制鎮、鄉區域污水處理能力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5.6%、36.2%,遠高于城市、縣城區域。
盡管農村污水處理能力大幅提高,但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仍有較大的差距。2021年,中國城市、縣城、建制鎮、鄉及鎮鄉級特殊區域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分別為20767萬立方米/日、3979萬立方米/日、2933萬立方米/日、122萬立方米/日及25萬立方米/日,總體來看,縣城、農村區域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仍有進一步增長空間。

4、農村污水處理率仍處于較低水平
盡管我國農村污水排放總量持續提升,但目前農村對生活污水處理滲透率不高,進行處理的區域占農村總區域比例不高。據住建部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鄉占全國鄉區域總量比重為36.94%,污水處理率僅為26.97%;鎮鄉級特殊區域污水處理率為61.99%;建制鎮污水處理率為61.95%。總體來看,與城市和縣城相比,農村污水排放量大,污水處理率較低,在全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污水處理行業需求規模不斷增大。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廣東省污水處理能力及污水處理量領先
污水處理行業存在較強的地域性,廣東、山東、江蘇等地污水處理整體表現最為突出,其中廣東省污水處理量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據住建部發布的《2021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從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來看,2021年,廣東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為2889.2萬噸/日排名第一,全省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超過3500萬噸/日,山東、江蘇全省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從污水處理量來看,2021年廣東城市及縣城污水處理量達94億噸,排名全國第一,江蘇、山東分別位列第二、第三。

2、企業競爭:市場參與者眾多,大型國有企業污水處理能力領先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行業參與者較多,但市場主要參與者因污水處理項目所在區域不同,污水處理設計規模具有較大差異,例如,農村污水處理大多以分散型為主,單個項目工程相對城鎮污水處理較小。從企業污水處理設計總規模來看,大型國有企業如北控水務、首創環保、碧水源等污水處理設計能力超過1000萬噸/日,市場競爭力較強,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其次是,節能國禎、重慶水務、創業環保、興蓉環境等企業,設計規模在400-1000萬噸/日之間,市場競爭能力也不容小覷。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互聯網+”促進污水處理運營管理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隨著水務項目模式由股權轉讓向特許經營制度的回歸,城市水業將進一步向服務轉型,同時,伴隨著節能減排系列政策的發布,工業廢水處理專業化運營服務市場需求加大,中國污水處理業的發展重心目前正處于由建設向運營的轉變期,對污水處理項目服務提供商的專業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背景下,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應用到污水處理產業各個環節,促進污水處理項目運營管理向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提高污水治理效率;同時,加強污水處理行業信息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管理水平,有利于開發推廣信息化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促進污水處理行業高速、高質量發展。

2、“十四五”時期,污水資源化利用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十四五”時期,國家發改委聯合各部門推出污水資源化利用、污泥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等實施方案,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目前,污水處理行業代表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對外投資等方式布局污泥處置、再生水利用等業務,實現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在未來,能夠綜合水環境整體解決方案成為行業內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