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皮澤紅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與安全,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對能源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實中央部署,擔起企業社會責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撐,成為了每一個能源企業的首要課題。
近日,“中國ESG(企業社會責任)發布會”在京舉行,會上以A股、港股6405家中國上市公司為樣本池,發布了“中國ESG上市公司先鋒100”榜單,僅2家公司處于五星佳級水平,是上市公司ESG發展的典范,能源企業華潤電力位列其一。為探索新時代電力行業踐行社會責任的新模式,本報記者以華潤電力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改革創新高地的業務開展情況為樣本開展調研。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立心
華潤1938年在香港成立,發展至今,已成為資產規模超2.3萬億元的多元化大型集團企業。作為央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立心,為創造人民幸福生活而立命,為實現國家經濟繁榮而立身”是華潤的企業基因。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華潤募捐財物、為前線戰斗人員運送急需的藥品與器材,支援抗戰與解放事業;在新中國被西方封鎖的年代,華潤是外商認知中國的窗口,創造性地舉辦“中國出口展覽會”(廣交會前身),擔負起了全國逾三成的進出口貿易,是新中國突破封鎖的先鋒;改革開放后,華潤立足香港,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己任,開啟了多元化業務發展之路。華潤電力正是華潤集團為保障大國民生而創立的能源企業。
廣東毗鄰香港,是華潤開展內地業務的首選地。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曾強調,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廣東對于華潤電力而言,既是總部中心所在,更是產業發展要地、業務創新高地。該地區由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華南大區(以下簡稱“華南大區”)負責運營,他們發揚“以身許國的奉獻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篤定前行的堅守精神、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積極融入廣東省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緊密圍繞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聚焦能源主責主業,不斷提升規模實力和綜合能源服務水平,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提供堅實力量。
敢為人先: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強調“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早在2006年,華潤電力便在廣東收購了荷蘭努安公司,控股了廣東汕頭丹南風能有限公司,探索如何自主運營新能源項目。同年4月27日,汕頭丹南風能有限公司正式將所擁有的風電項目開發權全部轉讓給華潤電力風能開發有限公司,汕頭南澳島由此成為華潤電力在廣東風電的第一個大本營。
華潤電力接手時,丹南風電場只剩下七名原荷蘭公司員工。當時華潤電力并沒有運營風電的經驗,只能緊急從火電調兵遣將,這一批從火電轉戰新能源的員工,構成了華潤電力在風電領域的初始團隊。談起華潤電力初入風電行業時的“青澀”模樣,員工們記憶猶新:“當時我們國家運營火電經驗豐富,但風電確實太少了,沒有經驗就要抓緊學起來、做起來,畢竟風電是未來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依托廣東經濟高速發展催生的龐大用電需求,丹南風電場起初并無電量消納之憂,但華潤電力已在思考未來。據介紹,在新能源開發初期,所有人蜂擁而上,后來經過優勝劣汰,一些有問題的企業逐漸計劃退出,華潤電力就適時出手,擇優收購、并購,重新整合發展。事實上,華潤人不僅善于學習,更善于經營,華潤能夠成為橫跨大消費、綜合能源、城市建設運營、大健康、產業金融、科技及新興產業六大領域的多元化企業,也是基于這種能力以及各級政府對華潤的信任和支持。通過多年的深耕發展,華潤電力在廣東省內陸上風電總裝機容量達180.66萬千瓦,清潔能源累計發電量超200億千瓦時,為綠美廣東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農村能源發展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強化農村能源供應保障、推動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之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再次提出,要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華潤電力在新能源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方面作出了諸多探索,早在2018年就創新性引入“風電扶貧”概念,通過政府資金入股形式,將政府收益用于扶貧,在保障股東收益率同時,踐行央企社會責任。以連州慧光50兆瓦風電扶貧項目為例,項目總投資約37249萬元,廣東省連州市政府出資比例16%,項目每年為連州市增加稅收640萬元,發放扶貧資金249萬元,可解決連州市830戶貧困戶每年每戶3000元扶貧資金的來源問題,受益貧困戶范圍覆蓋10鎮2鄉66個貧困村;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提高部分勞動村民收入;項目修建進場道路時,結合村道,改、擴建村民道路300余公里,改善了村民交通,還幫助地方完善基礎設施。2022年,華潤電力與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清城區石角鎮政府簽訂了鄉村振興項目合作協議,已建成項目年均為清遠市提供綠電14.19億千瓦時,年均節約標煤44.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1萬噸。這一系列合作措施充分發揮了鄉村振興產業投資項目對改善民生、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并以“政企聯動、平等互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原則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為促進能源項目更好適配農村的多樣化場景,華潤電力通過采用農光互補、漁光互補、鄉村振興、產業扶持(華潤多元化業態“自發自用”經營模式)等方式,有效釋放能源項目建設空間,增強綠色電力供應能力。如通過技術創新,打破光伏傳統水泥樁基設計方式,采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技術,在國內建成首個A型鋼構架帶阻尼系統柔性支架光伏示范點,實現了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的良好融合,解決了漁光互補傳統樁基影響漁業捕撈問題。又如作為廣西首家百萬級火電項目的華潤賀州電廠,通過政策創新,結合區域電力協同互濟,促成了全國首例能源精準扶貧項目——“賀電送粵”。“賀電送粵”作為全國首個直接由貧困地區將電力輸出到發達地區的能源精準扶貧項目,在兩省區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落地。該項目既穩定了廣西電量供應、又支援了廣東能源保供,自2019年至2023年5月底,累計送電廣東132億千瓦時,幫助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廣西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增加工業產值59.5億元,增加稅收2.8億元;在為兩省區電力可靠供應提供堅強保障的同時,直接帶動產業鏈企業新增就業崗位近2000個;利用項目收益向富川捐贈1000萬元教育扶貧專項資金援建的華潤小學已啟用,現有學生700余名,有效解決瑤鄉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難的問題,實現“志智雙扶”;該項目負責人于2021年2月榮獲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賀電送粵”幫助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階段性完成結對幫扶富川瑤族自治縣的政治任務,推動粵桂協作開創新局面,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發展動能。
以身許國:勇擔能源保供重任
華潤電力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不忘傳統火電的高質量運營。近年來,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電力供需矛盾愈發突出。針對全國電力供應緊張問題,華潤電力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能源保供工作決策部署,千方百計增產增供、穩市穩價,在廣東省委和省政府、有關能源主管部門及電網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堅決扛起能源電力保供主體責任,克服燃料價格暴漲帶來的經營壓力,多措并舉落實電力保供任務。在先后收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廣東省能源局、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來的感謝函和表揚信后,員工們感慨道:“不論是在萬家團圓的中秋國慶,來勢洶洶的臺風時節,還是面對迎峰度夏、冬季保供電供熱大考,我們在關鍵時刻挺身在前、迎難而上,全力做好發電機組安全生產和穩發多發,作為華潤電力的一員,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2022年,華潤電力在廣東區域火電利用小時5656小時,利用小時優勢率140%。其中,華潤海豐電廠全年累計發電利用小時5795小時,較全省同類型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高出1075小時,迎峰度夏期間雙機連續滿負荷運行93天;華潤南沙電廠全年利用小時更是高達6157小時。通過高水平的運營能力,華潤電力切實履行作為中央企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濟責任。
在確;痣姼咝н\轉的同時,華潤電力持續推進火電資產綠色耦合,通過技術創新,將火電廠轉化為城市污泥的無害化處理中心,解決廣深“污泥圍城”難題,提升與城市共生能力。2022年,華潤南沙電廠處置了廣州市30%的市政污泥,共10.6萬噸;作為全球最大污泥耦合摻燒全量處置工程,華潤海豐電廠具備折算含水率40%(2000噸/天)的污泥摻燒處置能力,自工程2018年7月投產至今,已累計幫助深圳市處置污泥約153萬噸,為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央企力量。
截至2022年底,華潤電力在廣東區域運營裝機641.3萬千瓦,資產總額288.84億元,在建裝機452萬千瓦。為增強電力安全保障能力,華南大區持續擴大裝機規模,增強清潔煤電供給能力。目前仍在建的清潔煤電有華潤海豐電廠兩臺100萬千瓦級煤電擴建項目,及華潤云浮電廠兩臺66萬千瓦級燃煤發電項目,這兩個項目建成后將對提升廣東電網安全性和可靠性發揮重要作用。
自強不息:爭做電力減碳先鋒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自2020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首次提出“雙碳”目標,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落實“雙碳”目標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認知和實踐指引。
踐行碳達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華潤電力在國家“雙碳”創新這片嶄新沃土上,敢為人先勇立潮頭,不斷強化綠色低碳技術科技攻關和創新應用。2022年華潤電力科技研發投入較2019年增長300%以上,低碳技術研發就是重要的投入方向之一,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是唯一一項能夠在利用化石燃料的同時大幅度減排二氧化碳的技術。華潤電力率先探索CCUS技術,主動承擔低碳技術實踐驗證。2019年5月,依托華潤海豐電廠建成的世界第三個、亞洲首個基于超超臨界燃煤電廠的多線程碳捕集技術測試平臺,被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列為“廣東省CCUS示范項目”。目前,該測試平臺已成功研發新型胺溶劑——“潤胺1號”,完成國內溶劑測試4項、國外溶劑測試2項、國外膜組件測試1項,申請專利9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逐漸成為具有行業公信力的國際一流CCUS技術測試服務平臺。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二十七次大會上,華潤電力受邀與來自19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4萬余名代表共同探討國際氣候環境問題,其在應對世界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受到世界認可和關注。目前華潤電力已與浙江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二氧化碳利用研究產學研合作,建立了微藻固碳聯合研發實驗室、二氧化碳與固廢利用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開拓了微藻氧吧、干冰轉化、藻光一體化等減碳創新商業模式。2021年12月,在深圳國際低碳城建成全國首套利用微藻技術改善室內空氣的生態氧吧系統。
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碳核查、碳咨詢、碳交易、碳資產開發與管理、CCUS研發與工程服務等“雙碳”服務業正逐漸興起,華潤電力超前布局并實現了多項實踐突破。在碳核查方面,已連續中標廣東、浙江、上海等省市碳核查,被評為廣東省優秀核查機構。在碳咨詢服務方面,完成了唐山市曹妃甸區碳中和產業規劃研究項目、華潤銀行橫琴分行零碳認證項目等項目,與江西省廣昌、福建清流簽訂林業碳匯開發協議,正在開展節能報告編制、碳能管理平臺開發等一系列低碳咨詢業務。在CCUS工程服務方面,2023年中標我國最大的煤電CCUS工程調試項目,成功參與國家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以及“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科技示范項目。一系列成果充分體現了對華潤電力在CCUS領域科研技術和工程服務能力的認可。“我們掌握了國內領先的CCUS技術,鍛造了一支專業的CCUS服務團隊。”
作為深耕行業20余年的企業,圍繞“清潔能源供應商和綜合能源服務商”定位,華潤電力著力探索綜合能源服務,聚焦企業、園區等節能減碳應用場景,結合自身豐富經驗和先進技術,背靠一流產學研團隊,針對客戶用能需求,提供系統化、定制化的園區綜合能源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園區實現近零碳排放,不斷提升綜合能源管理水平。截至2023年5月底,華潤電力已在廣東省投產13個綜合能源項目,涉及分布式光伏、分布式燃氣、儲能、余熱發電、高效蓄冷、充電樁等多種業務類型,年供應綠電約4200萬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2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21萬噸。位于深圳的華潤三九觀瀾總部基地近零碳產業園就是其中的典范,該項目建設2.24MW分布式光伏、148kW充電樁以及50套LED節能路燈,總投資約964萬元,已列為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區第一批試點項目和華潤集團近零碳示范園區項目。篤定前行:實干擔當開啟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加速,海上風電因為具有加速沿海地區的能源轉型、有效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有助于促進前沿技術創新、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帶來機遇等優勢,引起了電力人的廣泛關注。華潤電力緊抓機遇,自2018年順利收購英國Dud-geon海上風電場,到2022年全國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平價海上風電項目——華潤電力蒼南1號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華潤電力已充分準備好將清潔能源步伐邁向遼闊大海。
乘著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東風,期待華潤電力不斷強化紅色央企的使命擔當,結合廣東資源稟賦和良好區位,依托華潤集團多元化產業協同優勢,加大能源科技創新,擴大清潔能源裝機規模,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推進能源智能管理,與廣東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開展海洋牧場、海洋能利用、海上制氫等創新研究,推動廣東海洋資源科學利用,助力構建清潔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
通過對華潤電力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保供減碳到抗疫生產并舉的探索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企業要踐行社會責任就需要自覺肩負起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綠色發展、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責任,要積極傳播社會責任理念,影響帶動各類企業共同履責,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企業界應有的貢獻,創造更大社會價值。華潤電力因其不斷致力于實現環境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交融發展的探索實踐,走出了符合國情、立足行業、具有華潤電力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正朝著華潤集團堅持建設具有華潤特色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邁進。宏偉藍圖已經繪就,新時代新征程賦予能源企業更大的責任使命,社會責任事業任重道遠、大有可為。
(本版圖片由華潤電力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