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組合拳”換來碧波清 河北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大幅提升
時間:2023-08-22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記者張銘賢
千里碧波,蒲綠荷紅;鳥翔魚躍,蛙鼓蟲鳴——這里就是白洋淀。
“現在的白洋淀,水更清,草更綠,魚鳥也更多了。”從小生活在白洋淀邊的張冬生,如今是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的一名高級工程師,負責白洋淀環境監測工作。
水質從劣Ⅴ類大幅提升至Ⅲ類,白洋淀的華麗“變身”,正是河北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河北省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強化“三水統籌”,分區施策、分類指導、科學治理,有效推動河湖生態保護修復,扎實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由2016年的40.5%提升至2022年的84.4%。
提高排放標準,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穿城而過的牛尾河,是邢臺人的“母親河”。行走在牛尾河畔,碧波蕩漾,水清岸綠,獲評河北省水利風景區的牛尾河水利風景區,已成為當地群眾的網紅打卡點。
然而,此番美景來之不易。記者從邢臺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牛尾河是邢臺市城區的主要排瀝河流,流經邢臺市信都區、襄都區、邢東新區、任澤區,接納沿途污水處理廠尾水,在“十三五”時期,曾一度惡化到劣Ⅴ類水質。
治河先治污,提升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邢臺市先后對邢臺市污水處理廠(一污)、潤城污水處理廠(二污)進行提標改造,改造后污水處理廠外排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能夠達到地表水Ⅱ類,總磷濃度能夠達到地表水Ⅲ類;2022年3月,建成試運行邢東污水處理廠一期,增加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同時,邢臺市還集中開展牛尾河綜合整治行動,使牛尾河后西吳橋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穩固消除了月度Ⅴ類、劣Ⅴ類,昔日“臭水溝”重現生機。
打好碧水保衛戰,河北省發布實施《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子牙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黑龍港及運東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明確了三大流域內城市污水處理廠應執行的流域排放限值。三項流域地方標準分區域設定了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等五項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中,大清河流域核心控制區污染物排放限值與北京標準中最嚴的A類相當,化學需氧量出水標準為20毫克/升。
三項地方標準實施后,河北省各地對照新標準,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
“截至去年底,河北省共建成城市(含縣城)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廠213座,形成處理能力1080萬立方米/日,其中60座執行國家現行最高的一級A排放標準,153座執行高于一級A標準的地方排放標準;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管道近2萬公里,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以上。”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若玲介紹說,此外,河北省還集中推進城市雨污分流改造,自2018年以來,累計完成城市市政、庭院雨污分流改造6002公里,其中“十四五”以來完成改造2071公里,納入省級臺賬的市政排水管網已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改造。
加強污染源排放管控,今年上半年,河北省扎實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監管工作,強化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開展污水處理廠監督檢查專項行動,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水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到81.9%,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
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京津水源100%達標
灤河、潮河是北京、天津和承德的重要水源,兩河年平均徑流量30億立方米,占承德市地表徑流總量的95%。
確保一渠清水入京津,今年以來,承德爭取資金7.66億元,全面啟動三年百項重點治污工程、800里灤河水質保護工程、潮河200里凈水廊道工程,利用各類專項資金17.42億元,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河道生態治理修復等工程75個。
截至目前,承德市23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優良比例100%,連續4年保持河北省前列,入京津河流水質持續穩定保持Ⅱ類及以上標準。
強化京津水源保障聯防聯治,今年以來,河北省持續推進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生態保護補償協議落實,聚焦流域總氮污染負荷削減等問題,組織編制總氮污染防控方案。建立完善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津冀兩省市簽訂三期協議(2022—2025年),生態補償資金用于支持承德市、唐山市地區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工作。
積極推進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京冀兩省市就補償機制事項進行了多輪溝通對接,雙方基本達成一致意見。
通過聯防聯治,京津水源水質實現了持續改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省京津水源上游河流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到100%,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灤入津相關生態補償協議考核斷面水質均為Ⅱ類及以上。
實施保護修復工程,水生態明顯改善
“這是龍河大王務斷面水質情況,從2017年到2022年,分別是劣Ⅴ類、Ⅳ類、Ⅳ類、Ⅱ類、Ⅲ類、Ⅲ類;今年上半年均值是Ⅱ類。”廊坊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苑林有一份水質“年歷”,“龍河從劣Ⅴ類提升到優良水體,龍河人工濕地工程功不可沒。”
為有效改善區域水質,廊坊市安次區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投資7200萬元建成龍河人工濕地工程。
苑林介紹說:“龍河人工濕地是模擬大自然的生態處理方式,采用‘物化預處理+潛流濕地+表流濕地’的水質凈化工藝和水資源配置措施,日可處理規?蛇_3萬噸。龍河水在人工濕地經過處理后,水質可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及以上水質標準。”
人工濕地是水質凈化的重要技術之一,對生態修復和維護生態空間有一定支撐作用。近年來,河北省在加強水污染治理同時,因地制宜推進人工濕地建設,為河北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統計,2021年以來,河北省共安排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支持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河湖水下森林、生態緩沖帶建設等水生態修復工程72個。
李若玲介紹說:“今年以來,河北省聚焦汪洋溝、洨河、石碑河、廖家洼河等重點河流國考斷面水質改善目標,指導地方謀劃實施河湖生態緩沖帶、人工濕地等生態修復保護項目并按有關規定給予資金支持,督促發揮項目治本作用。”
在邯鄲市牤牛河入滏陽河河口人工濕地,生態綠島、生態駁岸、表流濕地和潛流濕地對河流水質進行原位凈化,有效削減進入滏陽河的水污染總量;依托濕地建設的濕地公園,栽植16種地被植物6萬多平方米、14種水生植物3萬多平方米,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又吸引了白鷺、黑天鵝、白天鵝、白骨頂雞、鴛鴦等10多種珍貴野生禽類來這里棲息,濕地及周邊水鳥數量增加到2000多只,生物多樣性得到顯著恢復。
水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一幅“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好畫卷正在燕趙大地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