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持綠色:干式厭氧發酵技術入選科技部《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
時間:2023-09-21
來源:中持綠色
綠色低碳事業發展事關全球未來,9月11日,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浦江創新論壇——綠色低碳創新論壇開幕式上,《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簡稱“成果目錄”)發布,中持綠色自主研發的有機固體廢物臥式推流干式厭氧發酵技術及裝備成功入選“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領域”的技術清單。
國家級肯定:
助力區域低碳轉型的技術利器
該成果目錄由科技部組織編制,收錄了六個領域共85項技術成果,是助推環保行業貫徹落實《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鼓勵相關企業加速綠色低碳技術升級、打造典型應用示范的重要舉措。
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溫室效應更強的氣體,減少1噸甲烷排放相當于減少25噸二氧化碳排放。為持續提升降碳減排行動成效,通過厭氧氧化反應減少甲烷的釋放量、并實現其資源化循環利用,成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理想方案之一。
中持綠色在有機固體廢物臥式推流干式厭氧發酵技術領域的持續研發,正是順應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前充分激勵技術自主創新、大力推動降碳減排探索的行動成果。該項技術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標準,具有減污降碳效果明顯、技術知識產權明晰、技術風險可控和創新性突出的特點,并在實際項目中表現優異。此次在成果目錄的入選,也充分說明了國家層面對該項技術的大力肯定和積極推廣。
厭氧發酵技術迭代:
來自中持綠色的硬核輸出
專注成就專業:厭氧發酵技術探索
有機固廢,是環保產業中率先開啟低碳化、資源化和綠色化探索的細分領域,尤其在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大局下,受益于更多可供實踐和驗證的現實場景,這一領域的技術創新更是實現了進一步提速。
中持綠色同樣錨定了這條賽道。早在2010年,公司就開始了在城鄉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工作,研發了包括“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TSBP®分級分相濕式厭氧消化技術”、“ContiFerm®超深槽式好氧發酵技術”、“SG-DACT®滾筒動態好氧高溫發酵處理技術”在內的適應各類場景的資源化技術和裝備,擁有近50項專利及軟著,形成了涵蓋不同規模、不同類型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的核心技術體系,并收獲了各方的良好應用反饋。
自2013年起,中持綠色聚焦國內各地當前用地緊張、沼液消納難、原料復雜等現實痛點,開始在干式厭氧發酵領域發力,經小試、中試到大型反應器的設計加工,公司完成了有機固體廢物臥式推流干式厭氧發酵技術(DANAS®干式厭氧發酵技術)和標準化產品的系統研發,并在隨后的工程化應用中先后進行了兩次升級迭代,為復雜化的治理場景提供了更多更優的技術選擇。
升級后的有機固體廢物臥式推流干式厭氧發酵裝備,能夠對含固率為20~35%的多元復雜物料進行處理,產出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以解決區域生產、生活用能短缺的掣肘,并顯著緩解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實現了污染治理、能源回收與資源再生利用的多重目的,為區域內生態環境的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和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格局的優化拓展了提質空間。
關鍵性創新:突破傳統厭氧技術的應用掣肘
有機固體廢物臥式推流干式厭氧發酵技術集成了干式厭氧發酵、氣柜一體化、連續式、機械推流攪拌等工藝設備,改善了流體仿真結構設計,強化了機械攪拌效率和加熱裝置傳熱能力,突破了傳統厭氧發酵環節中高含固物料傳質傳熱困難的瓶頸,確保了沼液的消納效率,同時也規避了酸積累和氨氮抑制,實現了對物料預處理要求的顯著降低和工藝控制精度的全面提升。
實至名歸的行業認可:打破壟斷,填補空白
該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廚余垃圾規模化集中處理、市政污泥與其他有機廢棄物協同處理、畜禽糞便規模化集中處理、區域有機廢棄物協同處理等多種場景;單體容積達3100m3的臥式單軸直通式干式厭氧發酵反應器,在容積體量上遙遙領先,填補了國內干式厭氧大型裝備的空白。
目前,該技術已經形成DA-3100和DA-1600兩個標準系列,獲廣泛認可好評。
減量、自給、綠色、可持續: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農業和市政等多個領域,處理物料涵蓋秸稈、畜禽糞便、市政污泥和餐廚垃圾等,累計年處理規模達42萬余噸。
肥城市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與利用項目
睢縣第三污水處理廠
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
灌云縣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與利用項目
以肥城市畜禽污染治理與綜合利用項目為例,通過有機固體廢物臥式推流干式厭氧發酵技術及裝備,該項目每年可處理畜禽糞便、果蔬垃圾、秸稈等有機固體廢物7萬噸,削減COD排放1.7萬噸、總氮排放500噸、總磷排放200噸、二氧化碳排放6900噸,減少煤炭和化肥使用量分別達2500噸和1100噸,并能產出純度更高、品質更好的沼氣、沼液和有機肥等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率也由原來的93%進一步提升至96%,充分印證了該技術在“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方向上的持續創新成效。
深耕有機固廢協同處置:
賦能南移,前景廣闊
“對于中持戰略南移的核心,很多人知道的是其在概念水廠和工業污水處理領域的絕活,其實除此之外還一個關鍵,那就是其在固廢領域有機廢棄物處理處置這個細分賽道的技術積累,這同樣是三峽系布局時的重要考量。”
——《900天993億,三峽的長江戰略》,青山產業評論,2021年6月21日
“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應是當前每一家環保企業立身、發展、成事的根本目標,而持續開發更省錢、更普適、更智能、更見效的技術并形成體系,把助力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改善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落到實處、創造價值,則是專注有機固廢資源化領域企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持綠色的有機固體廢物臥式推流干式厭氧發酵技術已經發展到3.1版本,在確保處理效果穩步顯著提升的同時,在沼氣原位升級、裝備造價優化、智能化控制等新興衍生方向上,仍在針對性進行著迭代探索。
“該技術可進一步提升有機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效果,處理成本低,對有機固體廢物處理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我國有機固體廢物處理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該技術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正如科技部在此次目錄的技術清單中所評價的那樣,我們也同樣相信,隨著中持戰略南移的加速和系統業務的整合,有機固體廢物臥式推流干式厭氧發酵技術及裝備不僅將為中持綠色進一步打通市場化供需鏈條、提升工程化處置成效孕育更多機遇與可能,同時,也有望為各地做好有機固廢綜合協同處置、推進全域物質良性循環和低碳高質量發展立好標桿樹好典型,為地方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貢獻更多綠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