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水務發展難題,共建健康宜居環境——中國城鎮水務大會十五年歷程回顧
大
會
介
紹
“中國城鎮水務大會”由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省級地方政府、國際水協(IWA)等多部委及國際組織支持,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及相關學術組織、地方政府等主辦,是我國水處理行業 學術水平最高、參會企業人數最多、國內外參與度最廣的學術技術交流峰會和行業產品與品牌展示盛會。大會自2005年起,每年舉辦一次,在國家部委和相關國際組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已成功舉辦了 十五屆,是國內頂級的學術創新交流平臺,同時,經 中國科協評審認定,成功入選“ 重要學術會議”名錄。
十五年的成長,大會已成為城鎮水務與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最重要的學術創新交流平臺。會議同期舉行新技術設備博覽會,每屆大會都會吸引來自國內外500家大型水科技企業參展”。
本次會議主題為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大會歷屆回顧
首屆
2005年·北京
主題:保障水安全,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應對全球水管理面臨的挑戰,實現人類與水環境和諧
本次大會是一次由中國四大部委聯合主辦,眾多國內外相關單位、組織共同支持的水行業的權威國際盛會。同時,本屆大會也將成為2006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水協會第五屆世界水大會的全面熱身會議。
世界水大會
2006年·北京
會議圍繞水的主題展開學術研討和交流,具體議題涉及城市供水、污水處理、水的再生利用及節約用水、水的健康安全與衛生、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等的管理、科技、合作、商務等各方面,為國際水協歷史上最為成功的大會。
第二屆
2007年·北京
主題: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與水的可持續利用
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總結國內的探索實踐,研討符合我國實際的發展戰略和對策,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國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和產業化進程,指導我國城鎮供水、節水和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作的開展,加快我國水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機制創新。
第三屆
2008年·北京
主題:進一步推進節水減排、改善水環境、保障水安全
大會設置了開幕式暨綜合論壇和9個分論壇。在開幕式暨綜合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官員、專家學者發表主題演講,對水行業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指出金融風暴下水行業的五大機遇及應對策略。
第四屆
2009年·北京
主題:改善水環境,保障水安全
大會設置了開幕式、綜合論壇和37個分論壇,廣泛交流了城鎮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和水生態景觀等領域的技術發展和實踐經驗,還就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城市水環境”和“飲用水安全”兩個主題的進展情況進行了交流。
第五屆
2010年·無錫
主題:推進節水減污,保障供水安全,促進人水和諧
大會回顧和總結了“十一五”節能減排和飲用水安全保障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了目前所存在問題及面臨的新挑戰,明確了“十二五”城鎮供排水發展方向、目標和重點任務及相關領域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等。
第六屆
2011年·濟南
主題:供水安全,節水減污,人水和諧
在綜合論壇上,來自國內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業內知名的專家學者以及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有關人士就城鎮水務領域的焦點問題進行了交流。在新技術與設備博覽會上,共有上百家知名企業進行了國內外先進實用的水處理技術設備、給排水管網技術設備等的展示。
第七屆
2012年·寧波
主題:治理水污染,保障水安全
大會就國內外水務發展現狀、目標、相關政策及實施問題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體污染處理技術最新進展等進行深入和全方位探討,同期舉辦的博覽會集中展示了業內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第八屆
2013年·長沙
主題:治理水污染,保障水安全,恢復水生態
與會的相關部委領導、國內外水行業的行政管理人員、專家學者和專業技術人員就水污染治理、水安全保障、水生態保護和城鎮水務監管的工作進展和國際經驗等進行了交流研討。
第九屆
2014年·南寧
主題:提高用水效率,治理水體污染,確保用水安全
本屆博覽會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開展,展覽面積達到1萬余平方米,參展人數突破3萬人次,參展單位200余家,規模再創新高。
第十屆
2015年·珠海
主題:貫徹水十條,修復水生態,推進水文明
會議主要圍繞海綿城市、城市黑臭河水體綜合治理等專題展開研討與交流。展覽面積10000平方米,國際標準展位300余個。覆蓋水行業全產業鏈,搭建起企業商貿投資推介平臺,交流國內外水處理工藝和管理模式,完善城鎮水務產業鏈,創新產業投資模式。
第十一屆
2016年·廣州
主題: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探索城市水務綠色循環低碳之路
大會圍繞“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探索城市水務綠色循環低碳之路”主題,分別從國家政策、經濟形勢、技術發展、工藝強化、風險控制、平臺建設、大數據分析、污染治理等方面就當前城鎮水務工作中面臨的一系列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了探討。
第十二屆
2017年·海口
主題:治理水污染,修復水生態,優化水系統,保障水安全
第十二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即將在海口召開,本次大會將圍繞海綿城市、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供水管網漏損控制與城市節水等專題展開研討和交流,并同期舉辦給排水新技術與設備博覽會。
第十三屆
2018年·重慶
主題:水污染防治攻堅與城鎮水安全保障
大會期間,來自全球近1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權威專家、300多家知名企業將聚焦未來城鎮水務發展趨勢,共同探討水生態文明建設。
本屆大會開設了主論壇、城鎮水務發展綜合論壇及32個專題分論壇。研討內容涵蓋了海綿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城市智慧水務建設與運行、城鎮水務改革與發展戰略、供水設施改造與運行管理、水質監測預警與應急管理、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等當前城鎮水務發展前沿話題。專題分論壇包括中-韓水務科技發展論壇、中-荷未來水處理技術論壇、中-日飲用水安全保障專家論壇、中-德水務科技發展論壇等,旨在促進國際合作、驅動技術創新。
第十四屆
2019年·蘇州
主題:攻堅水污染防治,加快水生態修復
本次大會以推動我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行業的健康發展以及水生態文明的貫徹落實為使命,不僅設置了開幕式暨主論壇和城鎮水務發展主論壇兩場全體大會,還設置了30場平行專題分論壇。邀請到了300多位國內外城鎮水務與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的權威專家就當前國家政策、 經濟形勢、技術創新、產品提升、運營管理、智慧平臺建設、大數據分析等城鎮水務與水環境治理前沿話題進行學術探討交流,并同期舉辦新技術與設備博覽會。
第十五屆
2020年·杭州
主題:補水污染治理短板,促健康美麗城鄉建設
G20峰會之后,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錢江新城成為西湖、西溪濕地后市區最為火爆的景點。2020年11月17-18日,第十五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和2020(第十五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在這里同期召開! 20多位院士大師,400多位城鎮水務和城市規劃領域的權威專家齊聚杭州,共話韌性宜居城市建設,來自全國部分省、區(市)住建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生態環境廳等城鎮水務和城市規劃工作的有關負責人、全國水環境治理和城市規劃的專家學者、先進企業代表等,共計3000多人參加大會。
本次會議主要圍繞海綿城市、智慧水務技術與規劃建設、保障水安全;凈水工藝、水質達標與二次供水的技術與案例及供水設施建設與改造;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污水處理與污泥的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供水管網漏損控制與城市節水;城鎮水系統監測發展與建設、水質監測技術與應急管理;雨水、再生水等非傳統水源的利用;水系統規劃與水景觀設計、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的技術及理念、健康美麗城鄉建設等與城鎮水務相關的專題展開研討和交流;并同期舉辦城鎮水務新技術與設備博覽會。
即將召開
▽
第十六屆
2022年·南京
主題: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生態環境部、 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際水協(IWA)的支持下,本屆大會由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南京市人民政府、 國際水協(IWA)中國委員會、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和全國工商業聯合會聯合主辦, “ 第十六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將在 9 月1日-2日在 江蘇省南京市召開!
此次 水大會和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同期召開,合并舉辦開幕式和主論壇,將 充分結合兩場盛會的專業優勢,共同促進韌性健康城市建設,大會邀請到國內外 500多位權威專家,通過 2場全體大會, 33場專題研討論壇,屆時將為 數千位與會代表奉上一場精彩絕倫的學術盛宴!
本次大會邀請到國際組織機構、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和院士專家到會并作重要講話和大會報告,來自國內外水行業、城市發展與規劃行業的管理人員、專家學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等將作主題演講和進行專題研討。
南/ 京
虎踞龍盤之地,秦淮盛景之時
兩場盛會即將與您相約金陵!
六朝煙水間的古城,曾是人們對于南京這座城市最深刻的印象。這里書香氣十足,名勝古跡林立,古樸雅致;研究所眾多,其數量僅次于北京、上海;盡管擁有“天下文樞”“六朝古都”的名號,卻僅僅只是揭開了這座城市的璀璨一角。
世界文都·天下文樞
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中國首個“ 世界文學之都”。
南京作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致力于打造成為 中華文化復興重要承載基地、中華文化基因南方保護中心、對外文化合作交流節點城市、具有時代魅力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而早在東晉咸康三年(337年),成帝在秦淮河水南建立太學,即當時最高學府。南唐又在秦淮河水北建立國子監。北宋景佑元年(1034),江寧知府陳執中將夫子廟遷到今址。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名集慶路學。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下令將原集慶路學改為國子學,即明初最高學府。后國子學移至城北,夫子廟改應天府學。 概而言之,秦淮河北岸先后建有太學、國子監、國子學、府學、縣學、書院等官學,南岸則建有星羅棋布的社學、義塾和蒙館。千載之下,兩岸書香縷縷不絕,儒風浩蕩。
南京博物院、中國科舉博物館、中國近史博物館、六朝博物館、南京圖書館、江蘇省美術館、明城垣史博物館、明孝陵博物館、求雨山文化名人館、魯迅紀念館、傅抱石紀念館等無不彰顯著南京濃郁的人文情懷和厚重的歷史積淀。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六朝古都、天下文樞,南京這座城市的氣韻疊加在滄桑的城磚之上,根植于摩登的高樓之中。在一座城市傳承千年的,乃是以文字、詩歌、詞曲和畫卷為載體的城市文化與文明。
創新名城·美麗古都
南京是 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歷史長河中長期作為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教中心,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6000多年文明史、約2500年的建城史。這座城市不僅僅是承載悠久歷史的文明高地,更是集聚科教資源的人才高地。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虎踞龍盤”“秦淮盛景”……在人們的印象中,南京的城市標簽有很多;而在服務國家戰略布局和區域發展的進程中,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這座城市始終被賦予了“傳承與創新”的新使命。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南京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優勢突出,是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53所高校,是 中國三大科研中心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 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
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83萬人;每萬人擁有在校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一;每萬人擁有在校研究生數量全國第二;每年有20多萬大學畢業生,擁有國家研發平臺120+、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0+。
山水城林·氣質南京
90多年前,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稱贊南京:“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故人們習慣用“山水城林”概括南京的自然山川和人文之美。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山有“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清涼山、覆舟山、棲霞山、牛首山、幕府山、燕子磯、雨花臺、五臺山等錯落于南京城;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水則“畫里移舟,鷗邊就夢”,浩浩長江穿城而過,綿綿秦淮河宛如玉帶系在古城的腰間,玄武湖、莫愁湖、固城湖、珍珠泉、石臼湖如一塊塊翡翠、珠玉,鑲繞在南京城;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城即“滄桑遺勝跡,崇垣猶得見宏觀”,南京的明城墻,城樓高聳,氣勢雄壯,逶迤盤桓33.676公里,歷經600多年風雨和戰火之摧殘,仍基本完好,并且己成為南京“明清三大奇觀”之一,不少城門樓都有過名人題詠的門聯;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林是“蒼松擁雪,黛色參天”。南京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向有“綠色之都”美稱,“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們所見之山,無山不綠。不少名勝古跡,皆以林子取勝,如“北湖煙柳”“雞籠云樹”“靈谷深松”“春牛首、秋棲霞”等,無不顯現南京林壑之美。
千年文化的傳承塑造了南京高雅的氣度風貌,重教崇文的延續給予了南京蓬勃的創新動能,山水城林的融合則賦予了南京綠色宜居的空間尺度。
“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