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院士出席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并作主旨報告 中南大學商學院 2023-08-22 08:53 發表于湖南 8月18日,“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湘江實驗室主任、湖南工商大
核心提示:陳曉紅院士出席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并作主旨報告
中南大學商學院 2023-08-22 08:53 發表于湖南
8月18日,“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湘江實驗室主任、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出席會議并作主旨報告。
大會以“教育轉型與數據治理”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教育界、科技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探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與推進路徑,關注科技賦能教育的機制,探索區域智慧教育生態與學習型社會建設,思考數字一代成長規律與評價方式創新,分享智慧教育新理


收錄于合集#科研與學術17個
8月18日,“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湘江實驗室主任、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出席會議并作主旨報告。
大會以“教育轉型與數據治理”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教育界、科技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探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與推進路徑,關注科技賦能教育的機制,探索區域智慧教育生態與學習型社會建設,思考數字一代成長規律與評價方式創新,分享智慧教育新理論、新技術、新觀點、新成果。本次大會國際國內嘉賓超過300人,現場參會代表逾1200人。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從戰略層面進行系統規劃,在教育系統中實施全要素、全流程、全業務和全領域的數字化進程,智慧教育是其目標形態。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指出,必須充分發掘數字革命的力量,確保將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作為一項共同利益提供給所有人。我國政府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陳杰出席會議并致辭。他表示,作為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智慧教育是我們推進公平包容的優質教育,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的必然選擇。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闊。人工智能技術、教育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數據治理已成為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與解決的課題。
中國政府始終將教育擺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先位置,高度重視數字化在推動教育變革中的關鍵作用,制定了國家教育數字化發展戰略,正在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中國政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數字化支撐體系,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大力推進數字化與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度融合,打造現代化教育新形態,并積極開展數字教育國際合作。
他提出三點倡議,一是加強政策對話,攜手推動教育變革。中國愿意與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合作搭建政策對話與交流平臺,深入交流智慧教育的新理念、新戰略,以及規劃、標準、數據治理、安全倫理等政策問題,共同探索發展智慧教育的科學路徑與有效政策。
二是加強資源共享,共同促進公平包容。倡導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數字化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共同推動更多國家更多人參與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讓智慧教育惠及所有人。
三是加強能力建設合作,攜手推動教學變革。應進一步擴大教師智慧教育能力建設國際合作,幫助教師把握智慧教育核心要義,掌握數字化教學關鍵技能,同時為國家間教師交流教學改革經驗、開展協作教育研究與課程開發搭建平臺、拓展渠道。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馬駿指出,師范院校天然連接著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提高人的數字素養、深化教育數字化變革、建設教育強國中具有重要的紐帶作用。作為中國最早的現代師范教育高等學府和教師教育優勢領先的師范大學,北師大近年來積極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示范工程,落實“互聯網+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強師工程,助推全民共享數字化發展的成果。
他建議不斷推動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智能技術生態升級,有效服務教育現代化;強化師范院校間的信息共通、資源共享,通過優勢互補共同改善教師教育生態,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采取更多行動,促進不同的學習者在廣泛的數字空間里增進認知和理解,培養思維和技能,學會交流與合作,成為面向未來的真正可用之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指出,教育轉型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數據治理則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智能時代的學習者期待一種更為靈活、泛在和網絡化的智慧學習環境,以虛實結合的方式實現合作式、探究式的“真實的”學習。
他認為,我們正從虛擬現實1.0跨越到2.0,虛擬現實將在沉浸感、交互性、構想性基礎上,增加智能化、互通性和演變性等特征。虛實融合的“泛聯網”的連接對象將擴展到物理對象的數字孿生、人的化身和數字原生對象,為實現人類在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共享生存并自由穿梭開辟希望之路。未來虛擬現實2.0將融入新一代學習環境,更好地幫助學習者輕松、投入和有效地學習。
加強數字教育領域的國際對話與合作,有利于凝聚各國力量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教育挑戰與學習危機,推動教育轉型與創新,使數字教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毛里求斯副總理兼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部部長莉拉 ·德維 ·杜昆-盧丘蒙講話
毛里求斯副總理兼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部部長莉拉·德維·杜昆-盧丘蒙(Leela Devi Dookun-Luchoomun)指出,當前在南半球國家,特別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平等的鴻溝仍然巨大,數字鴻溝已成為一道有形的障礙。她強調,在數字化轉型中應始終將人類的福祉作為關注的中心,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應和諧共生,相互促進。
她介紹了毛里求斯在以技術促進終身學習方面的舉措,呼吁開展技術層面的國際合作,強化技術支持的終身學習,為經濟持續增長,就業機會和社會福利的增加提供有力保障。
土庫曼斯坦教育部副部長阿扎特·阿塔耶(Azat Atayev)講話
土庫曼斯坦教育部副部長阿扎特·阿塔耶(Azat Atayev)介紹了本國在推動數字教育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土庫曼斯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等機構合作,制定了“數字教育發展戰略”,并通過制定規范性法案、創建電子學習平臺、使用融合新技術的教學方法、應用數據分析支撐教育決策等新舉措,努力推動教育變革。
他建議,重視對教育數據的結構以及聚類的識別和發現,強化對“數字足跡”的網絡化分析和個人數字檔案的教育數據分析,開展基于綜合教育和人類發展數據的智力發展預測。
突尼斯高等教育和科研部代表、辦公廳主任馬哈茂德·祖瓦維(Mahmoud Zouaoui)講話
突尼斯高等教育和科研部代表、辦公廳主任馬哈茂德·祖瓦維(Mahmoud Zouaoui)介紹了本國高等教育中的數字平臺項目和教育信息系統。這些新舉措不僅使研究者、教師、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技術開展學習,高效地利用資源,縮小數字鴻溝,還幫助政策制定者和教師進行科學決策,提高教育質量,促進了智能教育的發展。
他指出,要充分意識到教育數字轉型中面臨的隱私保護、信息安全以及網絡濫用等風險,應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多方協同確保教育的公平與安全,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在大會首日舉辦的“教育數字化與終身學習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帶來了《數智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范式》主旨報告。她指出,數智時代高校人才培養面臨五大轉型,即從傳統思維模式向數智思維模式轉型、從學科專業化向跨領域交叉的轉型、從理論研究為主向創新實踐為主的轉型、從傳統評價標準向綜合評價標準轉型、向科學與人文藝術的深度融合轉變。
她認為,應對數智技術挑戰,培養未來人才,高校要以多學科交叉和創新教育為主,著重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她介紹了湖南工商大學在育人方面的探索,該校堅持“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與理科融合發展的思路,推動教學空間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資源創新、教學評價創新,培養創新型、創業型、應用型、復合型高級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呂建做了題為《新時代人才培養新體系的思考與實踐》的報告。他從國際大趨勢和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新方位談起,聚焦人才培養和大學的使命,提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育人之道、大學之道、時代之道的有機融合和統一。
他分享了南京大學以高水平學科為高質量人才培養提供核心支撐,加強學科生態體系的元能力建設,創建問題導向的本碩博一體化模式體系等實踐經驗。
英聯邦學習共同體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阿莎·坎瓦爾(Asha S.Kanwar)作主旨報告
英聯邦學習共同體(COL)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阿莎·坎瓦爾(Asha S.Kanwar)指出,21世紀是屬于終身學習者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4就是要在2030年之前為所有人提供全納、公平的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機會。
她認為智慧教育應是令人愉悅的教育、吸引人的教育、高效的教育、有效的教育和有道德的教育。她指出,氣候災害可能是未來十年教育將會面臨的最大的破壞因素,智慧教育必須具有意義,并且給人們提供謀生的機會,智慧教育應該讓社會中最弱勢和邊緣化的群體也能獲得使用技術的渠道,智慧教育必須是利益相關的,能夠為未來的任何災難或者沖擊做好準備,最為重要的是,智慧學習應是變革性的,培養自主思考者。
她強調,終身學習不只是一門課程或者某種教學方案,它需要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會文化、政策和規劃,應通過持續的技能與知識的提升、價值觀的培養來建立學習文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在題為《綠色教育驅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分享了對綠色教育的新理解。他指出,綠色教育在數據采集技術、知識圖譜、元宇宙、大模型等技術的驅動下,通過對教學資源、行為狀態、教學效果三個層次的數據進行采集,實現對教育的透徹感知;通過對碎片化知識進行系統化知識關聯,并對系統化的知識進行歸納和創新,實現智慧教育的知識驅動;通過設計沉浸式、交互式、場景化和游戲化的課程學習,實現智慧教育的沉浸衍新;最后,通過設計多元學習路徑,改革創新模型,實現智慧教育的創新學習。他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打造的“寰宇+(iSPACE+X)綠色教育綜合體系”,該系統專注于思想價值、培養模型,專業體系頂層設計等方面的創新,以培養時代需求的拔尖創新人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UNESCO IIEP)所長馬丁·貝納維德斯(Martin Benavides)作主旨報告
數字技術如何賦能教育轉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UNESCO IIEP)所長馬丁·貝納維德斯(Martin Benavides)認為,技術將成為教育轉型的關鍵組成部分,負責任的技術對確保其成功應用至關重要。為了有效應對持續存在的教育挑戰,需要將技術納入更廣泛的政府戰略,增強教育系統的規劃和管理能力,培養學生、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系統所有參與者的數字能力,使他們能夠成功、負責任地與技術互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國際能力建設研究所(UNESCO-IICBA)所長昆汀·沃頓(Quentin Wodon)以視頻方式介紹了非洲教師數字學習平臺、教師技能發展情況。他指出,人力資本對于國家財富和教育來說至關重要,而非洲正面臨嚴峻的教育危機,很多10歲兒童不具備基本的讀寫能力。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僅向學校提供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師數字技能,改變教師使用資源的方式。政府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教師提供免費的互聯網連接,開展教師職前職后培訓,幫助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從而改善教學。
阿拉伯聯盟教育、文化和科學組織(ALECSO)總干事穆罕默德·烏爾德·阿馬爾(Mohamed Ould Amar)在視頻發言中表示,阿盟教科文組織充分認識到科技推動教育轉型的巨大能量,認為使用信息通信技術發展阿拉伯世界的教育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工作重點。
阿盟教科文組織正在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相關項目的落地實施,包括舉辦阿拉伯編碼周以促進編程科學文化,使用區塊鏈技術驗證大學學位證書的可信度,推出ALECSO NFT教育平臺幫助年輕一代進入元宇宙和NFT的世界等。未來,阿盟教科文組織將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更為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學習者在知識型社會當中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陳麗教授發布了“'互聯網+教育'基本理論創新成果”
開幕式上,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陳麗教授發布了“'互聯網+教育'基本理論創新成果”。該成果根植于我國互聯網教育先發優勢和實踐土壤,嘗試回答了“互聯網+教育”國家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三個重大理論問題:一是在學理上闡釋了互聯網推動教育變革的基本原理,包括互聯網的變革作用、“互聯網+教育”的內涵與外延以及推動“互聯網+教育”創新發展的著力點;二是創造性地提出了“互聯網+教育”的哲學思想,包括“互聯網+教育”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和世界觀;
三是揭示了“互聯網+教育”的教學規律,包括學習者的自組織、知識的群智涌現、教與學的非線性關系等。該成果是國內首個全方位、多角度、系統性闡述“互聯網+教育”基本理論的研究成果,將為落實“互聯網+教育”國家戰略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會議期間還將發布了智慧教育、“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與未來教育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成果。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周作宇主持大會開幕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展濤主持教育數字化與終身學習論壇,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出席會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展濤主持論壇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出席開幕式
大會首日還舉行了數據治理與認知發展論壇、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未來論壇、教育數字化戰略與政策規劃論壇。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從教育強國的高度闡述了數據治理的意義,介紹了中國在數據治理方面的實踐探索。他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縱深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以教育大數據的開發運用,促進教育的變革創新。南非科學院院士馬莫·穆切(Mammo Muchie)介紹了中非合作論壇達喀爾行動計劃中數字高等教育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實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約翰·肖·泰勒(John Shawe-Taylor)提出了“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體系”,以確保人工智能用以增強人的體驗、精力和創造力。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教授闡述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路徑。教育部教育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孫善學分析了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的主要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項目協調官勞爾·巴爾德斯·科特勒(Raul Valdes-Cotera)闡述了通過數字技術擴大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組項目主任哈萊娜·哈里斯(Harlena Harris)提出要通過技術賦能思想、轉變教育模式。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希爾(Andreas Schleicher)倡導在數字世界中學習。
南非科學院院士馬莫·穆切(Mammo Muchie)作主題報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約翰·肖·泰勒(John Shawe-Taylor)作主題報告
據悉,本次大會將持續到8月20日,共舉辦16場主題論壇。19-20日將舉辦生成式AI大模型與心理評估國際論壇、區域智慧教育新生態論壇、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論壇、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專題論壇、教師數字能力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論壇、青年技能培訓與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論壇、智慧鄉村與農村教育轉型論壇、信息技術支撐學生綜合評價創新論壇、數字校園與智能教育裝備論壇、智慧教育創新實踐論壇(教師論壇)、未來教育創新設計論壇(學生論壇)、科技賦能教育變革論壇暨閉幕式。會議期間同步舉辦“智慧教育展”,展示企業最新的智慧教育產品與服務。
本次大會由北京師范大學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承辦,10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協辦。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