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韌性城市,濟南多項涉水工程迎來重要節點
2023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建設韌性城市,抓好城市體檢”。記者從濟南城投集團獲悉,圍繞“項目突破年”重點工作,濟南城投集團采取一系列舉措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城市品質,助力建設“韌性濟南”,讓城市成為有活力的、聯動的有機體。
今年2月,濟南市中心城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和城市內澇治理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分為大明湖排水分區、臘山河與興濟河排水分區、大辛河與巨野河排水分區。項目自實施以來,濟南城投集團積極推進各個分區工程進度,有力地推動項目各項工作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預計2025年底該項目將全部完成。項目建成后,濟南中心城區基本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作為一項重要水利工程項目,濟南市東部水源四庫連通調水工程,是以東湖水庫、白云水庫為樞紐,通過東湖水庫、白云水庫、杜張水庫、狼貓山水庫四庫連通調水工程,形成以東湖水庫輸水工程、四庫連通調水工程兩條線路向鳳凰路水廠、東湖水廠、旅游路水廠等三座水廠供水,設計供水規模40萬立方米/日。同時,向巨野河、楊家河、土河、劉公河、韓倉河、龍脊河、小漢峪溝等7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促進河道有水的供水網絡格局。
按照計劃,2023年底東部水源四庫連通調水工程完成主體工程并具備通水條件。截至目前,項目管道工程全部實施完成;泵站工程完成1號、3號泵站,2號、4號泵站調節池、主廠房主體工程完成。
玉清湖水庫至鵲華水廠調水工程也傳來喜訊。該工程于今年5月完工,目前正在開展聯調聯試工作。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鵲華水廠雙水源供水,提升城區供水保障能力,保障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用水安全,進一步優化濟南水資源配置。
今年7月初,隨著上游鵲山水庫的原水汩汩流入廠區管道,大橋水廠工程正式進入調試運行階段。截至目前,由濟南城投集團建設的大橋水廠已初步具備供水條件。該水廠建設規模為20萬立方米/天,為濟南新舊動能起步區大橋組團和崔寨組團提供供水服務,服務人口約100萬人。
為支撐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濟南城投集團新建了臨空水廠,目前已完成工程主體建設,建成后實現日供水量9.5萬立方米;新建白云水庫主體已經完工,目前已進行三次蓄水試運行,預計2024年一季度竣工,可正式投入運行。
鵲山水庫和玉清湖水庫是承擔濟南城區日常供水的兩大主力。為消除水庫安全隱患,保障城市供水安全,2023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鵲山水庫、玉清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目前,鵲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完成圍壩截滲3.99公里,泵站設備調試并投入運行,壩頂道路路面鋪設基本完成,完成截滲溝清淤及圍網安裝。玉清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完成全部試驗段施工,截滲施工有序進行。
在建設“韌性濟南”過程中,濟南城投集團還致力于城市綠色發展,建設了首座通溝污泥處理站——濟南市通溝污泥處理站(幸福柳站)。該項目先期主要服務于中心城區雨污合流改造項目通溝污泥處置,后續將作為市政污泥集中處理站,推動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減量。
處理后產生砂石可作為建材綜合利用其他有機物以泥餅方式統一送到新建設單獨污泥焚燒處置中心集中焚燒,有效實現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有效地解決污水外溢,改善濟南市水生態環境質量。
據了解,截至10月,濟南城投集團所屬城市供水水源地共有25處,制水廠24座,加壓站37座,供水服務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500萬人,形成了“水務一張網”的新局面。(大眾報業·大眾日報記者 劉飛躍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