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廢水為污水“補碳”,長沙探索工業園區污水治理新路徑
湖南日報2023-04-27 16:49
工業園區是工業污染源排放大戶。工業污染防治同時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點。
湖南省長沙市積極探索工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新思路。以政策為指引,借助啤酒廢水資源優勢,為污水處理“補碳”,既實現了啤酒廢水資源化利用和治污碳減排“雙贏”,也為推動工業園區污水治理提供了經驗。
尋找碳源,啤酒廢水具有充分資源優勢
近年來,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及碧水保衛戰的不斷深入,湖南省長沙市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不斷完善,處理能力大幅提升,污水處理量也越來越大。
對污水處理廠而言,主要依靠微生物來“吃掉”污染物,以此達到凈化水質目標,如果進水有機物濃度太低,微生物就會“吃不飽”,影響氮、磷的去除效果。
為維持微生物的活性,污水處理廠需要外購乙酸鈉等有機物作為碳源(即含有碳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長繁殖所利用的營養物質)。
無疑,這是一筆很大的投入。
為緩解治污壓力,生態環境部門將目光投注到啤酒企業。
啤酒等酒類生產耗水量大,雖排放大量廢水,卻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和較高的碳含量,是污水處理廠“碳源”的絕佳補充。
據了解,我國約70%的啤酒生產企業的廢水為間接排放模式,必須預處理達到《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9821-2005)(COD500mg/L、BOD5 300mg/L、SS 400mg/L)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
“為保證啤酒生產廢水符合排放標準,我們原先采用厭氧+好氧處理廢水工藝,在厭氧段通過厭氧污泥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降低廢水濃度,再通過好氧鼓風曝氣方式使活性污泥進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達到去除污染物的功能,最后廢水沉淀2小時以上,經化驗室檢測廢水達標后排放。” 青島啤酒(長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大剛介紹。
而這對污水處理廠而言,就成了錯放的資源。同時,企業也需要增加運營成本,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如果將啤酒工業廢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則可以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
出臺政策,為治污提供有力支撐
一系列政策的發布,為啤酒廢水向污水“補碳”之路提供了支持。
2020年1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7631-2011)修改單、《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9821-2005)修改單,明確“通過簽訂具備法律效力的書面合同,企業與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約定排至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某項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則以該限值作為預處理排放濃度限值。”
2021年11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等4部門印發《規范和加強產業園區工業污水收集處理實施方案(2021-2023年)》,對園區污水收集處理提出 “鼓勵園區企業執行納管協議標準或間接排放標準,充分發揮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的作用,科學降低企業治污成本”等要求。
2022年3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重點事項的通知》,明確了啤酒廢水協商排放的具體流程和要求按照“先立后破、自愿公平、試點推進、加強管控”的總體思路穩步推進。同時指出,建立“一事一申請”制度,園區企業與污水處理廠自愿協商,解決企業“愿不愿”和污水廠“能不能”有效接納處理其水質水量的問題,該階段為通過合同的市場行為有效實現雙方的法律義務。并請長沙市生態環境局指導寧鄉經開區據此推進啤酒行業試點實施納管協議標準。
多措并舉,工業園區污水治理提質增效
在這些政策支撐下,長沙市生態環境局一直助力推動啤酒生產廢水經簡單預處理后按照協議排放標準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努力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據長沙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許雄飛介紹,以青島啤酒(長沙)有限公司為例,當時的下游污水處理廠(長沙鑫遠水務有限公司)產能超負荷,且以處理城市污水為主,不缺碳源,實施廢水納管協議需要變更管網,將廢水排至長沙天創水務有限公司;城鎮污水管網需進行徹底排查,確保管網無滲漏風險;關于廢水處理價格也與污水處理廠存在分歧。
為此,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多次上門指導幫扶,協調調整青島啤酒下游受納污水廠,明確實施協議排放后若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提升成本有增加則由園區管委會兜底,給企業減負。
同時,長沙市寧鄉經開區組織完成《青島啤酒(長沙)有限公司廢水協商排放實施方案》,新修建管網0.32公里、組織專業隊伍對青島啤酒到污水處理廠約7公里排水管網進行全面檢測,完成管網改造及維護。
2022年8月15日,青島啤酒(長沙)有限公司與長沙天創水務有限公司合作,簽訂了啤酒廢水3年免費處理協議。
“此前我們也進行了小試中試等共5次實驗,實驗結果證明啤酒污水生化性較好。”長沙天創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建仙說。
據悉,2021年8月,青島啤酒(黃石)有限公司根據協議將生產廢水正式直排進入團城山污水處理廠,每年節約20余萬元污水處理費。生產高峰時,每天能為污水處理廠提供1200噸高碳源“青啤”。
“自協議簽訂后,我們派環保、污水處理相關人員到有成功實施廢水納管協議的青島啤酒(黃石)工廠學習源頭控制、過程管控等經驗,為項目實施做準備;并對排污許可證排放限值、總量以及廢水在線監測限值進行了變更,確保合規合法排放。”劉大剛告訴記者。
“合作期間,我們公司每天產生啤酒廢水約500噸,這些不需要再由我們處理,每年能節約18萬元污水運行費用。”劉大剛說。
另外,據劉大剛介紹,該模式的實施,按年度廢水排放量17萬噸核算,每年節約用電13.9萬度,全年減少碳排放73噸;污泥排放量每年減少370噸左右,減少碳排放17噸。
劉建仙表示,合作至今,碳源使用環比下降約13%,節約碳源采購費4.5萬元。
二者合作期間,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雙提升,探索出了一條啤酒生產廢水資源化利用減污降碳的新路徑,為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據悉,在此模式下,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對樂惠國際長沙鮮啤三十公里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指導幫扶,促成其與長沙鵬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簽訂啤酒生產廢水處理協議。雙方合作后,減少污水處理站建設成本98萬元,每年節約污水處理運營成本23.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