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國家戰略。中建三局緊跟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搶抓新興市場機遇,于2016年11月組建成立中建三局綠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水務環保業務、創新投資等業務。2021年3月,中建三局為助推新興業務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成立中建三局水務環保有限公司,與綠投公司按“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方式運行,打造“三局水務”專業品牌。
目標愿景——水務環保公司作為中建三局水務環保業務投資、運營唯一專業化平臺、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三大“旗艦企業”之一,負責牽頭全局水務環保業務投資、運營和技術服務,承擔總承包管理履約責任,致力打造成為中建系統最具影響力的投資、咨詢、設計、研究、建設、運營于一體的水務環保綜合服務商。
組織架構——公司現有管理人員800余人,總部設市場部、投資部、技術部、建設管理部、運營中心、合約法務部、財務部(金融中心)、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群團工作部)、人力資源部(黨委組織部)、企業策劃與管理部、紀檢監督工作部(巡察組)11個職能部門,下設水務環保設計院(水環境綜合治理設計所、廠網一體化設計所、生態與海綿城市設計所、本底調查與數字模型所)1家科研設計機構以及“東南西北中”5個水務區域公司。
戰略布局——公司始終堅持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圍繞流域生態治理進行布局。在長江上游重慶設立西部公司,緊跟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在長江中游武漢設立華中公司,深度參與長江大保護;在長江下游南京設立華東公司,跟進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在珠江流域深圳設立華南公司,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在海河流域天津設立華北公司,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已初步實現全國性戰略布局。累計中標水務項目16個,合同額近260億,總運營資產超160億元,項目體量居于中建集團首位。
產品類型——基于行業水務環境治理需求,打造了“4+1”產品組合,“4”即以黃孝河、機場河項目為代表水環境綜合治理、以沙田污水處理工程一期PPP項目為代表的給排水廠網一體化、以大東湖深隧項目為代表的排水深隧與地下空間利用、以咸寧泉都大道項目為代表的生態與海綿城市四項業務,“1”既以千子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為代表的固廢處理產品線。在此產品框架下,不斷強化技術研發、拓展服務邊界,輸出基于目標可達的項目全過程技術服務,打造標桿示范產品。
核心能力——依托多個項目實操,已形成四大核心能力; “本底調查+流域規劃”的環保管家能力,基于三局大建設體系的SPV實體化管理能力,基于政策導向的多元化財務融資能力,基于“提升服務+降低成本”的智慧運營能力。
科技實力——公司順應水務行業“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的變革趨勢,組建了100余人的水務環保設計院,其中博士21名(占全局博士人才30%),建立了污泥處置中心、裝配式污水廠技術中心、排水深隧技術中心、水生態修復技術中心和智慧水務運營平臺五大平臺體系。組建了來自中科院、水科院、環科院和清華大學等知名學者組成的專家委員會,集聚了一批高端技術合作資源。依托院士工作站和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兩大科研平臺,累計19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及以上水平,授權專利56項,主參編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30余項,獲評省部級工法14項,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已具備水質目標可達的治理方案設計優化能力、依托模型模擬的建設過程糾偏糾錯能力以及依托智慧水務的運營達標保障能力。
典型項目——
1.湖北省首個收入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項目——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PPP項目;
2.全國首條深層污水傳輸隧道——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PPP項目;
3.首批獲得中央補助資金的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咸寧淦河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4.局在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水務環保項目——中山市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EPC+O項目;
5.重慶區域首個廠網一體化項目——沙田污水處理工程一期PPP項目;
6.安寧市綜合水利基礎設施工程PPP項目——安寧市市級重點示范項目;
7.佛山重點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佛山市南海區北村水系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8.局在華北地區首個海水輸水類項目——唐山LNG項目海水取排水工程PC項目。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建三局水務環保有限公司是一個使命特殊、任務艱巨、全新創建的企業,肩負著做強做優做大中國建筑、中建三局水務環保事業的歷史使命。水務環保公司將立足新時代,把握新要求,謀求新發展,占領技術制高點,建立完善產業鏈,著力打造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中建領先、行業一流”專業化水務環保綜合服務商,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