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兩名博士后獲批2022年度全國“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近日,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全國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選結果,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全國共有14名博士后入選,我院丁順克、徐晉兩名博士后名列其中。通過持續加大博士后隊伍創新建設力度,我院在該計劃的獲選人數再獲新突破,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并列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全國第一。
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簡稱“博新計劃”),是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新設立的一項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旨在加速培養造就一批能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舉措。該計劃結合國家實驗室等重點科研基地,瞄準國家重大戰略、戰略性高新技術和基礎科學前沿領域,遴選400名應屆或新近畢業的優秀博士,進入國內博士后設站單位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學術先鋒丁順克:薪火相傳,砥礪前行
編者按
為發揚我校學生嚴謹求實、奮發進取的學術精神,展示我校學生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推進良好學風和教風建設,引導學生遵守學術規范、加強學術創新、瞄準前沿領域、服務社會發展,助力推動學生教育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同濟大學研究生“學術先鋒”評選活動。
2020年度,共有十位優秀學子榮膺研究生“學術先鋒”稱號。
今天,踏上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丁順克同學的科研之路。
丁順克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
2015年進入同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017年提前攻讀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分別擔任15市政碩士班和17博士班班長。
研究領域為飲用水消毒副產物。在讀期間,共發表17篇高水平SCI論文。累計影響因子>150(其中4篇影響因子>10),被引用次數>265,h-index=10。以第一作者發表10篇SCI論文,其中6篇發表于環境領域頂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上。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
連續4年(2016-2019)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4項國家級環境獎項,并獲2次同濟大學優秀學生和同濟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
始于熱愛,忠于責任
當談到如何走上科研道路時,丁順克提到了榜樣帶來的影響。
「艾薩克•牛頓和卡爾•馬克思是我的兩大偶像。他們深深地影響了我的思維和想法。」
由于從小就比較喜歡自然科學和歷史,一次偶然的機會,丁順克讀到了牛頓的故事,被其艱苦探索、獻身科學的精神所打動,從此就在心中埋下了對科學研究的熱愛與憧憬。
大學之后,丁順克首次接觸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深深折服于馬克思的方法論、矛盾論、兩點論、重點論和辯證唯物主義等思想,這些思想和方法在他日后的科研生活中起到極大的作用。
丁順克的研究方向是飲用水消毒副產物。
飲用水消毒副產物對人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隨著水體污染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飲用水消毒副產物的影響也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
為了更好地控制飲用水消毒副產物的影響,近五年來,丁順克開展了相關實驗來探究它們的生成機制以及控制技術。率先發現了來源于水廠和管網的三種新型前體物的生成機制。
針對當前水處理面臨的問題,丁順克及其團隊開發了源頭控制、過程控制、末端控制的協同控制技術,獲得中國和美國發明專利授權,技術成果在上海、山東部分水廠得到了成功應用,出水指標滿足國標和地方標準,供水規模超120萬噸/天,服務人口近400萬人,真正做到了科研落地、學以致用、回饋社會。
|丁順克獲2018年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獎學金
日積月累,水滴石穿
萬事開頭難,「學術先鋒」也經歷過科研初期的艱難和挫折。
談及自己的科研入門過程,丁順克與我們分享了他的經驗和方法。他提到,初學者如果一開始就訂立很高的目標,很可能會阻礙自己的進步。好的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需要長期的打磨。
「在最初階段,只要求自己做合格的研究、完成合格的論文就可以了。」
他也提到,初學階段要善于學習借鑒,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好的研究方法、寫作方式、作圖方式等等,日積月累,一定能發現自己的研究問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研究途徑,繼而攻破一個個科研難題。
同時,他也強調,做科研最忌諱閉門造車,平時要多與導師、師兄師姐討論交流,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丁順克在國際水協會第16屆水與廢水前沿峰會上
愛生活,生活也會愛你
科研不是生活的全部,丁順克在學習之余,也會與朋友一起出去爬山、出海、吃飯,放松心情,緩解壓力。
在丁順克沉穩的外表之下,也有一顆溫柔的心。他很喜歡小動物,會經常喂養校園的貓咪,最后甚至從學校領養了三只貓咪,給了它們一個溫暖的家。
「這里也想給同濟大學貓咪同盟打個廣告,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注這個社團,給我們的校寵更多的溫暖。」
碩士和博士期間,丁順克均擔任了班長一職,他在班級中發揮著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報告分享、指導實驗、修改論文以及科研合作等方式,幫助班級同學,帶動班級科研學習氛圍。
多年的學生工作鍛煉了他同時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在處理科研、生活、班級事務時,他能迅速抓住重點,根據輕重緩急高效解決各類問題。
|丁順克和貓貓
薪火相傳的科研精神
丁順克師從楚文海教授。
對他來說,楚老師和課題組的師兄師姐是自己科研道路上的領路人,導師的悉心指導和“小導師”的手把手教學,讓丁順克更快地適應了實驗室生活,找到了研究方向。而他自身也將自己的經驗無私地傳遞給學弟學妹們。這種薪火相傳的精神正是科研、創新與發展的不竭力量源泉。
|丁順克與導師楚文海教授在學術論壇上
對于丁順克來說,「學術先鋒」的稱號,不僅意味著對自己多年研究成果的肯定和褒獎,更重要的是「學術先鋒」對同儕和后輩產生的積極作用。
「學術做得好可以稱為學術達人,而學術先鋒應該能將自己的科研思維、方法和感受傳遞給其他人,影響著一批批前赴后繼者,帶動一群人共同學習進步,這才能稱之為學術先鋒。」
丁順克的行動正是對這番質樸真誠的話語最好的注解。
而在未來,他也將發揮自己所長,繼續追求卓越,充分將科研與實踐結合,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為新時代貢獻力量。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句話丁順克既送給自己,也送給有志于從事科研工作的學弟學妹們,愿大家傳遞科研精神,收獲精彩人生。
撰文|檀燁
編輯|楊余智
海報|董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