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治理讓河水更清城市“無廢”
一蟲一草一菌,都是綠色發展重要元素
金山網訊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能激發創意無限。一蟲一草,就能維持水系清潔;用好菌群,垃圾也能變廢為寶。近年來,鎮江不斷挖掘“生物力量”、用好“生物元素”,助力綠色發展。
日前,在句容市華陽街道,經過治理的護城河、萬家河和肖桿河支流一改往日黑臭水體的模樣。該街道通過生物治理的方式,以“一蟲、一草、一系統”為核心,構建了一條“生物鏈”維護水清草綠的水域生態。
如果說黑臭水體治理是1.0版本,那么“一蟲、一草、一系統”的構建就是2.0版本,讓水質得以保持穩定。所謂“一蟲、一草、一系統”,就是采用食藻蟲引導水體生態修復技術,構建“食藻蟲-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統,通過“蟲吃藻、魚吃蟲、草凈化”模式,形成生物鏈,恢復水體自凈能力;輔助活水增氧措施改善河道水動力,提高河道溶解氧含量,改善河道生態環境。
該系統中,“C位”食藻蟲是一種經過馴化改良、主要以藻類為食物的浮游動物,直徑一般只有0.5毫米,肉眼不太容易發現。食藻蟲專吃臟東西,可以迅速提高水體透明度,為沉水植物生長創造絕佳條件。此外,食藻蟲壽命一兩個月,本身也是魚類的天然餌料,進而能在河道中迅速形成良性生態鏈。
這三條河的成功治理,打開了水污染治理新思路。2023年12月,老句容河水也采用該項技術完成生態修復工程,實現水體水質的改善及景觀提升。
“微”生物也有“大”作用。2016年6月,鎮江市餐廚廢棄物及生活污泥協同處理項目一期試運行;2023年底,二期項目順利竣工試運行并通過環保驗收。
項目利用生物處理技術,采用“餐廚源頭預處理+污泥熱水解+污泥、餐廚廢棄物協同厭氧消化+沼渣深度脫水太陽能干化+沼氣凈化提純制天然氣”工藝方案,以餐廚廢棄物及生活污泥這兩種城市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生產出可利用的沼渣、沼液、沼氣等產品,實現城市有機廢物綠色、循環、低碳利用的目標。
二期項目現場,綠色罐體很是醒目,江蘇泓潤生物質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李重華告訴記者,這些罐子就是項目核心——厭氧消化系統。在廢棄物的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方法中,厭氧消化既可以實現其減容減量,又能從中獲得沼氣形式的清潔能源。
城市污泥與餐廚垃圾均是常見的有機廢棄物,其單獨厭氧消化產沼氣效果卻并不十分理想。為了較好解決兩者分別進行單獨厭氧消化時的一些問題,餐廚垃圾和污泥進行聯合厭氧工藝應運而生。
污泥中含有大量微生物,適合作為厭氧消化的菌種來源,而餐廚垃圾含有豐富的可溶醣,可生物降解性較好,非常適合作為厭氧消化的底物,兩者聯合厭氧可以促進厭氧消化優勢菌種的形成,有助于混合底物厭氧消化過程的進行,縮短厭氧消化時間。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罐體內菌群正在進行培養與調試。
協同處理,產生效果“1+1>2”。鎮江市餐廚廢棄物及生活污泥協同處理項目一期建設規模為260噸/日,其中餐廚廢棄物140噸/日,生活污泥120噸/日。二期規模為360噸/日,其中餐廚廢棄物180噸/日,污泥180噸/日。值得一提的是,二期項目還考慮到城市廚余垃圾、園林綠化廢棄物、畜類糞便、過期食品等其他有機廢棄物的協同處理,項目預留了700噸/日的綜合處置能力。
令人欣喜的是,這一城市有機固廢協同處置的“鎮江模式”得到了資本和市場的共同認可。2020年,三峽集團與泓潤科技進行股權合作;目前,泓潤科技餐廚廢棄物和污泥協同處理技術,已經在湖北荊門、江西九江推廣應用,在長江大保護中,它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記者 單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