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堅持重點攻堅和系統治理相結合,著力厚植三晉大地生態底色
時間:2024-02-01 14:29
來源:中國水網
評論(0)
2024年1月23日,山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山西省省長金湘軍在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山西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國家下達的約束性指標任務全部完成。PM2.5₅平均濃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排全國第2位。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3.6%。連續兩年在黨中央國務院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評為優秀。營造林456.7萬畝,人工造林規模連續3年排全國第1位。30余種植物、17種鳥類有了新分布新記錄,華北豹數量全國最多。斷流近30年的晉祠泉實現出流。交城縣等3個縣入選中國最美縣域,偏關縣老牛灣村等8個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三晉大地天藍水綠、空氣清新,環境更宜人!
2023年,山西省內城市體檢工作實現設區城市全覆蓋,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948個,完成城鎮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1112公里,新增城市綠地840.8萬平方米、“口袋公園”278個、綠廊綠道295.7公里。長治、晉城在國家海綿城市建設年度績效評價中獲評A檔。
2024年山西省開展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認定,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消費品、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800億元、1700億元、1400億元、1100億元。
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補齊地下管網短板,加強節水和再生水利用。
加大城市群生態環境共治力度,加快道路、水網、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重點攻堅和系統治理相結合,著力厚植三晉大地生態底色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國家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細顆粒物控制為主線,減少排放總量,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污染協同治理。加強汾河谷地污染治理,加快落后產能退出、重污染企業搬遷,實施煤電行業污染深度治理,推進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落實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綜合治理措施,穩妥推進中部城市群、上黨革命老區散煤取暖替代。加大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提升力度。全部開工“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累計完工率達到50%。全面開展黃河干流流經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入河排污口和城鄉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推動太榆退水渠全線水質穩定達標。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深入實施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全面加強固廢綜合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創建“無廢城市”“無廢細胞”。
全面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面做好治水興水、治林興林大文章,持續加強“兩山七河五湖”生態修復。突出水土保持,扎實推進呂梁山山水工程建設,實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示范工程,持續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完成營造林300萬畝,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森林覆蓋率提高0.5個百分點。創建太行山國家公園。實行濕地分級保護管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扎實推進母親河復蘇和幸福河湖創建。加大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力度。加強巖溶大泉治理保護修復,力爭晉祠泉早日實現穩定復流。加快構建“三縱九橫、八河連通”的現代水網體系。
積極穩妥做好“雙碳”工作。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X”政策體系,有序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持續提升森林碳匯能力。探索開展產品碳足跡工作。實行企業碳排放監管核算。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建設低碳零碳園區。扎實推進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和碳達峰試點建設。全面實施節約戰略,提升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水平。
健全完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深入推進美麗山西建設。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把保護生態作為謀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不利于生態保護的事堅決不做。開展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重點生態區、生態脆弱區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綠色交易中心功能,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市場化交易。堅持“四水四定”,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和智慧環保監管平臺。加強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專項審計發現問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