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態環境局】落實全過程治理舉措,強化新污染物治理
針對新污染物環境風險隱蔽、種類繁多、常規管控效率不足以管控其環境風險等特點,潛江市制定以環境風險預防為主的治理策略,構建以“篩、評、控”為主線的環境風險防控思路,提出覆蓋源頭、過程、末端環節的全過程治理舉措,全力提升我市生態環境質量。
一、有序開展調查,逐步掌握風險狀況。
(一)完成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對全市1000多家制造業企業開展全面梳理排查,確定將45家企業納入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對象,督促指導企業完成化學物質生產、使用情況數據填報和審核工作。
(二)持續推進化學品環境國際公約管控物質排查。組織開展對全市化工企業開展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汞及汞化合物統計調查工作,經細致排查,未發現我市有涉POPs和汞等化學品的相關企業。
(三)加強新污染物治理與風險防控。配合開展潛江經濟開發區、漢江鹽化工業園采樣工作,完成湖北省典型化工園區新型污染物治理與風險防控研究。持續關注國家和省發布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并及時向各相關企業進行宣傳并督促落實相關防控措施,有效防范新污染環境與健康風險。
二、加強源頭管控,防范新污染物產生。
(一)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將新化學物質日常環境監管管理納入環境年度工作,督促涉新化學物質企業嚴格執行《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辦法》,依法落實環境管理登記制度。目前我市無研究、生產、進口和加工使用新化學物質的相關企業事業單位。
(二)嚴格實施淘汰或限用措施。嚴格按照《產業結構調整目錄》進行項目備案,對限制類、淘汰類項目不予備案。強化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嚴格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準入。依法嚴厲打擊已淘汰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非法生產和非法加工使用。
(三)加強產品中重點管控新污染含量控制。監督企業嚴格落實玩具、學生用品、紡織品等相關產品的重點管控新污染含量控制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減少產品消費過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環境排放。組織開展使用偽造節能產品認證標志或冒用節能產品認證標準等專項治理行動,嚴格落實重點管控新污染限值和禁用要求。
三、強化過程控制,減少新污染物排放。
(一)有序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對全市企業進行調查梳理,開展“雙超”“雙有”摸底,結合重點行業企業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將4家企業納入2023年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共減少廢水產生量6950噸、COD產生量0.3475噸、氨氮產生量0.03475噸、二氧化硫產生量0.0134噸、氮氧化物產生量0.1826噸、顆粒物產生量0.2242噸、危險廢物產生量30噸;節電191.9萬度,產生經濟效益1189萬元。
(二)強化用藥安全宣傳和監督檢查。全方位開展藥品安全用藥月進農村、進社區等宣傳活動,通過發送藥品安全知識宣傳短信、發放相關資料和解答群眾問題等多種方式,宣傳濫用抗菌藥物的危害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重要意義。督促藥品零售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按照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工作要求銷售抗菌藥物,對違規銷售抗菌藥物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加強抗菌藥物管理。2023年,對14家零售藥店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行為作出行政處罰。
(三)推進農藥減量增效。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組織現場觀摩、示范展示、深入生產一線指導等多種形式,普及生物防治、農藥安全使用等綠色技術。開展水稻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培訓2期,開展示范交流活動1次。圍繞農作物病蟲害減量用藥,在漁洋鎮江岔垸、總口管理區關口分場、后湖管理區衛溝大隊等地建設了3個蝦稻共作病蟲害防治重點示范區,核心示范面積均在1000畝以上。2023年我市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4.8%,綠色防控覆蓋率53.7%,農藥使用量呈下降趨勢。
四、實施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環境風險。
(一)加強日常環境監管執法。嚴格落實排污許可管理制度,監督企業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或填寫排污登記表,制定并落實污染防治措施。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督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2023年9家新增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了土壤污染隱患排查,3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完成了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回頭看”,并有序推動隱患問題整改。
(二)做好含特定新污染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督促指導產生危險廢物單位落實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嚴格執行電子聯單轉移制度,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廢物、廢藥品等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進行全過程監管,有效降低環境風險。
五、加強能力建設,夯實新污染物治理基礎。
(一)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建立政府搭臺、院校創新和企業轉化“三位一體”的產學研對接機制,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形成技術轉讓、委托開發、合作開發、共建基地、技術指導、人才培養等多種產學研合作模式,2023年新增20家企業與高校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投入2億元建設潛江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及相關產業技術研究院、雙創集聚區、湖北技術交易潛江分市場(碳交易市場)、科技館四大功能版塊于一體的“雙創”集聚平臺,助力新污染物治理相關理論技術研究。
(二)加強宣傳引導。組織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普宣傳教育,引導公眾科學認識新污染物風險,樹立綠色消費理念。同時,組織執法人員集中學習新污染治理的相關管理制度和要求,增強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繼續滑動看下一個
【市生態環境局】落實全過程治理舉措,強化新污染物治理 潛江發布 輕觸閱讀原文
潛江發布 贊 分享 在看 寫留言 向上滑動看下一個
原標題:《【市生態環境局】落實全過程治理舉措,強化新污染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