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生態環保成效顯 水清岸綠魚淺翔
金臺資訊2024-02-02 17:58
2017年1月1日起,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10年正式啟動。仁懷自禁漁以來,赤水河發生了美麗的嬗變,水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漁業資源有效恢復,多樣性水平逐步提升。呈現出了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飛鳥云集的美麗生態畫卷。

茅臺鎮赤水河。
五馬河是赤水河上游的一條支流,在禁漁的同年(2017年),當地沿河村民自發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每周開展兩次自愿巡河,現在參加巡河的人數超過500人,巡河長度達到30.6公里,村民們的默默付出換來了五馬河兩岸山清水秀,河水清澈透明。

五馬河。
陳友洪是五馬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的會員,自五馬鎮生態環保協會成立開始便加入這個集體,成為協會巡河護河的一員。“我只要沒事就到河邊走一走,看有垃圾就撿走,看到釣魚的,我會提醒,不管天晴落雨,冬天還是夏天我都積極參加每一次巡河活動,保護好母親河這是正能量的事情,只要腳能夠走得動,我都會繼續巡河。”五馬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會員陳友洪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五馬鎮不僅一直堅持晝夜結合的常態巡查,還創新推出無人機和監控智能巡河,做到全方位護河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捕撈、非法垂釣等行為,切實維護了五馬河段的生態環境。

茅臺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會員正在巡河。
“我們世代生長在五馬河邊的吳江兒女,完全有義務,有責任守護好家門口的母親河,通過踐行傳播,讓廣泛的生態環保意識轉變為積極的生態行動,把要我環保轉變為我要環保,守護五馬的山山水水,讓水清、岸綠、河長、景美、魚躍的美景成為現實的同時能一直持續越來越好。”五馬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郭小勇說。
在赤水河(仁懷段)茅臺鎮的岸邊,一群身穿綠色馬甲的志愿者和當地巡河員正在沿岸撿拾垃圾,當地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完善河湖治理體系,共同維護了河湖健康生命。“每天我們的巡河不會低于2次,做好河道溪溝的清理工作,讓我們的赤水河水更清、環境更好。”茅臺鎮護河員易向斌說。

五馬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會員正在巡河。
赤水河流經茅臺鎮沿河覆蓋茅臺鎮16個村(社區),總人口超過11萬人。2022年11月,茅臺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成立,創新探索“河長制+網格制”開展河流治理及保護,推動了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工作。“協會成立以來,除組織開展環境治理工作的同時,還用車輛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大茅臺鎮42公里河道及38條溪溝管理和整治工作,充分發揮志愿者、義務員河道管理職責,做好河道常態化巡管治理工作。”茅臺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會長許炳華說。
目前,仁懷20個鄉鎮(街道)已有五馬鎮、茅臺鎮、蒼龍街道成立生態環境環保協會,其余17個鄉鎮(街道)已成立生態環境保護聯絡處,開展各類環保宣傳活動,教育面達300多萬人次,在全市營造了生態環境保護濃厚氛圍,為仁懷市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奠定基礎。經過多方努力,仁懷市河水水質已連續幾年達到國家ll類標準。“我們將加大對生態保護的力度,不僅僅成立協會,組織巡河員巡河,我們也會加大山、水、林、田、土、草等方面的保護,強化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嚴格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并以活動為載體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建立鄉鎮村組的環保聯絡員、巡視員、監督員,建立落實河長制等相關工作,切實在常態長效上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扎實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遵義市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會長陶秀蓮表示。(文/圖 涂順菊、陳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