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環境友好,北控水務引領污泥處理處置新發展
一直以來,重水輕泥、污泥處置難、資源轉化難是水處理乃至環境領域的難題。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印發《“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提出要泥水并重,加快補齊污泥處置設施短板,破解污泥處置難點,實現無害化推進資源化。
“以出路定思路,以處置定處理”,多年來,北控水務不斷吸取經驗,系統總結,形成了一套污泥全價值鏈條的系統保障體系,提供包含“區域污泥出路診斷”“最優處置路徑挖掘”“技術路線集成優化”“全生命周期咨詢和運營管理服務”等一系列市政污泥處理處置系統解決方案。同時,通過深度挖掘并建立城市賦存產業資源和污泥處理處置產業之間的鏈接關系,重塑完整的資源再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小空間解決大問題。
目前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污泥碳化項目,青島即墨污泥處理處置中心項目便是典型案例之一。
作為國家環保模范城、省級文明城市,即墨區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同時其污泥處理與處置問題也日益凸顯,如污泥處置量日益增加、缺少環境友好的填埋設施、無法實現無害化再利用,污泥惡臭導致的環境及社會問題時有發生。即墨區政府高度重視污泥處理與處置工作,決定建立污泥集中處置中心,并在全國范圍進行技術方案征集,最終確定采用碳化工藝原位處理污泥。
北控水務憑借多年專業經驗,基于解決方案進行了系統規劃及研發,發力碳渣出路研究,制定了處理規模300t/d(含水率80%)采用“深度脫水+干化+碳化+煙氣凈化+建材利用”的污泥碳化工藝路線;充分發揮自有的“泥水協同”技術優勢,通過對污水廠原有污泥脫水機房改造,把污泥處置分割成多個模塊分布在污水廠原有構筑物之中,在高效完成污泥處理處置的同時,緊湊集約利用土地,釋放城市環境容量。
通過五大核心工藝系統、三大輔助系統的集成,北控水務自主研發的碳化技術具有工藝先進,運行穩定;終產物少,利用范圍廣;綠色低碳,能量自循環;煙氣量少,排放標準高;無二噁英,環境更友好五大特點。
據悉,青島即墨污泥處理處置中心項目運行兩年以來,污泥處理量超220噸/日,運行成本合理、產出物穩定、生產環境友好,實現了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和資源化,已經成為國內污泥碳化處理工藝中實際處理規模最大、連續運行時間最長、直接運行成本最低的項目。
在有效解決污泥處理與處置難題方面,北控水務掌握著三大核心競爭力,即方案系統化、工程模塊化、服務專業化。北控水務在重塑完整資源再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在環保領域的產品力優勢,通過“方案系統化”從產泥端到出路端,提供系統化的“以出路定思路,以處置定處理”解決方案;以產出物劃分產品功能模塊化,按最終消納路徑實現模塊集成組合與開發,提供模塊化的最優配置與整合;擁有從咨詢、規劃、方案、工程建設到運營管理的全鏈條專業團隊服務,以專有技術實現定制化的專業技術支撐。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環保產業將迎來新一輪重要窗口期,北控水務結合“30·60”雙碳目標,在建材資源化、水質凈化、河道生態修復等眾多領域將進一步深化污泥處置的應用探索,積極挖掘更加安全、高效、環境友好的多元化污泥處理處置路徑,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北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