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奮力守好百里長江綠色通道
來源: 中國環境報 發布時間:2024-02-17
“到九江港靠港后,我們船上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全部免費接收,碼頭工作人員主動上船服務,收垃圾、抽污水、接岸電,降低了運輸成本,讓我們這些常年在水上作業的船員感到很暖心。”在長江江西九江段運營的船員董師傅道出了江西省九江港廣大船員的心聲。
這是江西省九江市港口碼頭和船舶污染問題經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后,整改取得實效的例證。2023年年初,這一問題達到整改銷號要求,予以銷號。
作為江西省唯一沿江城市,九江市坐擁152公里長江岸線和鄱陽湖三分之二的水面和湖岸線,在長江大保護中承擔著義不容辭的重大使命擔當。
九江市在推進港口碼頭和船舶污染問題整改的同時,還著力推進長江排污口的整治及水生動物保護,防治水污染,修復水生態環境,實現“顏值”與功能的雙提升。如今,長江九江段已實現“一江清水、兩岸蔥綠”的生態蝶變。
日前,在長江九江瑞昌段,記者看到一艘污染物集中接收船正對停靠岸邊的貨輪開展污染物集中接收作業。
工作人員打開微信小程序“船E行”,對著接收設備屏幕掃一掃,生活污水即被回收到接收裝置中。這是長江九江段集中收集處置船舶污染物的一個縮影。
每天,不時有靠岸船舶移交生活垃圾、污水,之后,躉船上的管道泵會將接收船收集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輸送至后方船舶污染物中轉站,經過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預處理并運送至集中站含油污水收集罐儲存,再轉運至具有處置資質的第三方公司處理。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形成全過程閉環。
近年來,九江市持續加強轄區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建設,加快補齊短板,先后投入4.3億元,建成投運5座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站、1座危險品船舶洗艙站、1座江西省首個船舶LNG加注站,全市所有港口碼頭配備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等397套。
“通過提供免費接收生活污水、免費接收生活垃圾等多項免費政策,推動實現靠港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九江市港口航運管理局港口管理科科長繆康勝說。
此外,九江還督促82家港口經營企業完成配備船舶生活垃圾回收箱580個、生活污水收集箱144個、油污水收集箱127個,完成所有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確保了靠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全覆蓋。
“為了從源頭杜絕生活污水直排現象,一方面,我們要求九江港到港作業船舶和港口碼頭雙方實行‘三必須一確認’制度,實現船舶污染物上岸交付、溯源管理,另一方面,實施船舶生活污水直排閥鉛封制度。”繆康勝介紹說。
如今,九江轄區港口全面實現本籍港船舶100%鉛封、到港船舶100%鉛封和現場檢查鉛封100%。
為做好“持續”文章,九江市港航、檢察、海事、生態環境、城管等多部門建立了九江市域船舶污染防治多元共治協作機制,形成了上下同向、左右聯動、齊抓共管的船舶污染物治理新格局。“船—港—城”一體化治污新格局也在逐步構建。
入河排污口一頭連著河流、一頭連著陸地污染源,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閘口”。
據了解,長江九江段共有857個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已完成整治820個,整治完成率達95.7%,提前完成70%的整治任務。
“我們對長江入河排污口進行了綜合治理,實現了‘晴天不向長江排污水,雨天區域不積澇’。”江西省九江市三峽水環境綜合治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吳后琳說。
為從源頭排查治理排污口,2018年,九江市開展了溯源排查工作,共核查出影響長江水質的857個排污口,并建檔立案,按“一口一策”實施整治。
九江的母親河十里河與濂溪河,曾是排污“大戶”,大大小小的直排口就有60多個。為徹底整治中心城區水環境,九江市政府與三峽集團開展戰略合作,采用PPP模式推進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并啟動了九江市長江大保護第一個項目——雙溪公園建設,成為九江水環境治理綠色新地標。
長江、鄱陽湖是大自然賦予九江最珍貴的饋贈。為確保“一湖清水入江 一江清水東流”,九江重點圍繞“廠、網、河、源”4個方面精準發力,實施“全方位”治水,確保清水入長江。
目前,九江中心城區一期工程已改建管網140公里,龍開河、琵琶湖、十里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全面竣工。白水湖污水處理廠、鶴問湖污水處理廠二期、老鸛塘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項目相繼建成投運,有效保障了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全面提升,并且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九江全市15個工業園區共建成21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19家完成一級A提標改造,另外2家達到一級B排放標準,確保排向長江流域的水質穩定達標。截至2023年底,長江干流江西段10個斷面連續6年保持Ⅱ類水質。
整治完成不是終點,長效監管才能保障長江入河排污口長治久安。
“通過現場檢查、高科技手段探測和在線檢查等方式嚴厲打擊工業企業私設暗管、污水直排等違法行為。”九江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李力說。
同時,九江市將入河排污口設置及管理要求納入排污許可證,依法依規嚴格入河排污,從源頭防止無序設置。2023年以來,已完成6個項目入河排污口設置的批復。
“十年禁漁”是推動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舉措。2021年1月1日0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進入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期。
漁民退捕轉產就業安置保障工作不僅關系漁民個人生計,也直接關乎一方穩定。自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全面開展以來,九江市積極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千方百計幫助退捕漁民就業創業。在轉產就業的過程中,不少漁民走上了“養水護水”之路。
九江市濂溪區捕了30多年魚的王第友主動“洗腳上岸”,從“捕魚人”變身“護魚員”,他的兩條漁船成了巡護船,他也成為了九江市微笑天使江豚保護中心巡護隊長。
近日,王第友來到位于濂溪區姑塘鎮雨霖巷新建立的“漁民驛站”,這是九江市新建的第一家漁民驛站。漁民驛站是退捕漁民的家園,不僅是漁民的心靈驛站,更是助力他們前行的“加油站”。
“漁民驛站設有辦公室、培訓室和科普陳列室,其主要功能是傳承展示漁業文化,幫助漁民轉產就業,將漁民驛站打造成為退捕漁民交流、培訓、文化傳承、政策宣傳等活動的公共空間。” 濂溪區農業農村局漁政站石站長介紹說。
只有漁民踏實退得出,禁漁才能真正禁得住。2023年以來,九江市圍繞“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總體目標,持續開展“十省百縣千戶”長江退捕漁民跟蹤監測,繼續做好退捕漁民就業幫扶跟蹤工作,密切跟蹤關注易返貧困難漁民,織密兜牢生計“保障網”,確保退捕漁民上岸就業有出路、長遠生計有保障,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自禁漁以來,長江除鳤魚的重現之外,刀鱭種群數量也逐漸增長,江豚在江面嬉戲的場景頻頻出現,長江流域再現勃勃生機。九江市也連續3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績斬獲江西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優秀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