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福建福州:全域治水 幸福環繞 完成水利投資56.47億元,94項重大水利項目有序推進,全國172重大節水供水項目“一閘三線”工程全線通水,城鄉供水一體化全面鋪開,7座水廠開工建設,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庫)數字孿生項目實施有序推進……2023年上半年,福州市各項水利工作有力開展,亮眼的“成績單”得益于全市全域治水“七水同治”體系的日益完善。
完成水利投資56.47億元,94項重大水利項目有序推進,全國172重大節水供水項目“一閘三線”工程全線通水,城鄉供水一體化全面鋪開,7座水廠開工建設,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庫)數字孿生項目實施有序推進……2023年上半年,福州市各項水利工作有力開展,亮眼的“成績單”得益于全市全域治水“七水同治”體系的日益完善。
從“一閘三線”工程到閩江河口濕地,從詩畫閩江到內河游、溫泉游,從“護河愛水、清潔家園”到智慧治水管水,在福州這座海濱山水城市,越來越多的河湖煥發生機與活力,越來越多的百姓感受到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的美好。
水是福州的靈魂,閩江穿城而過,龍江、敖江蜿蜒在南北兩翼,城區內河縱橫交錯,串起千年福城的生命線。2023年年初,福州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推進全域治水建設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的實施意見》,系統提出新時期福州全域治水的思路目標和任務舉措。
“我們推進全域治水工作部署,全域統籌構建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文化、水經濟、水管理、水保護七大治水體系,全面建設人水和諧共生的海濱城市、山水城市,更好造福榕城人民群眾。”福州市水利局局長、河長辦主任張麒蟄說。
福州近年來獲評全國十大“大美之城”,河湖長制工作先后獲得國務院、福建省正向激勵,閩江河口濕地列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和國際重要濕地目錄。在城市內河邊,在鄉間溪流畔,人們切身感受到了治水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將大江大河治理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將厚重的水文化底蘊與群眾的精神需求結合,福州不斷延伸河湖長制內涵,謀全局統籌各方面治水工作,聚合力推動治水興水全面開啟新篇章。
全新思路——
從“九龍管水”到“全域共治”的理念升級
2023年3月29日,福州市召開了推進全域治水建設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現場部署會,吹響了榕城全域治水奮進號角,開啟了新時期治水興水新征程。
福州“城繞青山市繞河”,三山鼎峙,閩江、烏龍江兩江相擁,139條城市內河孕育了厚重的“閩都文化”。治水是福州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繞不開的“必答題”。
在美麗閩江展示館,一幅幅圖片串聯起福州幾十年來的治水路。
上世紀90年代,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主持編制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簡稱“3820”戰略工程),系統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步驟、布局、重點等,明確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目標,為福州擘畫了美好藍圖,確立了總綱領、總方略。
從這時開始,固本培元、流域綜治的理念就在福州治水的道路上扎下了根。
30年多來,在“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指引下,福州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以“統籌治理”這條主線貫穿,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全力推進治水工作。
實施“黨政雙河長制”、城區內河“政企雙河長”制;創新政企民“三長”聯合巡河模式,強化河長考核;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補償金向上游致力生態保護、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傾斜;提升“兩江四岸”品質,精心打造“閩江之心”……一個個統籌治理的創新舉措為福州留下了治水興水的寶貴財富,“全域治水”的思路框架在一次次的實踐摸索中逐漸清晰。
2023年上半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印發了《推進全域治水建設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責任清單》和《推進全域治水建設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三年行動項目清單》,生成178個項目,總投資195億元。至此,多年來的治水實踐精煉成一條明確的思路,全域治水成為新時期福州治水工作的行動主線,為全面建設人水和諧共生的海濱山水城市,明確了任務書、路線圖。
如何做到“全域”?福州的答案是:堅持水岸同步、水陸同治、江海同治、管養結合,聚焦水安全、水資源等七大領域,統籌推進閩江、敖江、龍江等各大流域水系及中小河河流綜合治理。“推進全域治水是打造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關鍵抓手。”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在福州市推進全域治水建設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現場部署會上指出,“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全域治水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鼓足干勁斗志,拿出務實舉措,努力讓‘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美景永駐榕城大地。”
到2025年,水文化繁榮、水經濟活躍,水晏河清、飲水放心、用水便捷、親水宜居的幸福水網基本形成;到2035年,河湖水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繪就江河安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魚翔淺底的新畫卷,全面建成人水和諧共生的海濱城市、山水城市。——福州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繪制出美麗榕城的遠景發展藍圖。
8月29日,《福州市全域治水規定(草案)》通過市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審議,在為全域治水立法的道路上,福州又前進了一步。這部將福州全域治水措施制度化、法治化的法規,將為更好地促進城市和諧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全面行動——
“七水同治”建設更加美好的海濱山水城市
全域治水涉及領域廣,如何細化行動措施、鞏固治水成果,讓海濱城市、山水城市更好造福于民?福州的答案是——實施強基寧水、集約用水、控源清水、以文活水、產業興水、數字管水、護河愛水“七大行動”。既注重地理層面的全流域治理,又注重工作領域的全覆蓋共治。
“在全域治水過程中要把握‘全力’、落實‘全員’。”福州市市長吳賢德說,“堅持問題導向、項目帶動、攻堅突破,加快策劃生成建設一批精品治水項目。壓實工作責任,強化群策群力,發動群眾參與,營造全民治水、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全線通水!7月14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建省最大的引調水工程——福建省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一閘三線”工程)全線通水。
福州市水資源豐富,但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沿海的長樂、福清等地存在工程性缺水等問題。隨著“一閘三線”工程的實施,平潭及閩江口南岸城市用水緊張的狀況將得以緩解。
“從今天開始,一直困擾平潭的原水緊缺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福建水投集團平潭水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翁海洪說。閩江之水將跨越山海,為福州缺水地區送去發展之水,為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開發開放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
“一閘三線”工程正是福州推動全域治水工作、實施集約用水行動的生動寫照。“一閘三線”工程通水后,福州還將謀劃建設“一庫三線”工程,開發利用大樟溪優質水源,向福州城區、濱海新城、東南科學城(含大學城)、莆田供水,解決區域供水量不足問題,實現用水品質提升。
興水之利,治水之患。圍繞推進強基寧水行動,福州加快推進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和閩江流域福州段防洪四期、六期工程建設,提升流域防洪能力;新建改造市政雨水管網,加快實施福州市江北城區山洪防治及生態補水工程,加強城市內澇防治;成立水工程調度中心,統籌調度全市河湖水系與水工程等防御要素,與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構成兩級聯動,提高城區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和庫湖河調蓄效益……
福州著眼系統推進閩江、敖江、龍江、大樟溪等流域防洪治理,構建洪澇兼治、系統完備的水安全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三捷河上感受古色古香,在晉安湖上觀賞沿線景觀,在流花溪上享受浪漫時光……今年端午假期,一條條“水上福道”成為市民游客熱捧的打卡點。
市民不但享受治水成果,也積極參與到護河愛水行動中。7月4日,在福州市晉安區洋下河河長制主題公園,成片的綠植為酷熱的夏日帶來一絲清涼,蟬鳴聲不絕于耳。茶園街道的“小河長”們站在河長制宣傳欄旁,為過往行人宣傳普及愛河護河知識。
“這些‘小河長’是附近小學的學生。我們定期組織這種宣講活動,讓護水知識走進學校、走進家庭,漸漸讓護河愛水成為全民自發的行為。”晉安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河長辦專職副主任章江霞說。
普及護水理念,讓全民參與到保護水環境工作中來,這是福州創新治水理念、提升河湖治理水平的縮影。
福州把控源清水、護河愛水行動作為以文活水、產業興水的重要基礎,啟動城市污水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以河帶岸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同時,將清理觸角延伸至溝、渠、塘、壩等小微水體,推進護河、巡河常態長效,打造“福”系列精品旅游線路,讓城市中的美麗河湖成為市民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在實施“七大行動”中,福州始終堅持以“智”促“治”。福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實現對城區1000多個庫、湖、池、河、閘、站的智慧精準管控以及城區排水防澇的科學指揮調度;通過數智賦能,打造智慧水利平臺,全面提升全市河湖水系及水行政事務調度水平;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建設溪源溪小流域數字孿生項目……打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的福州,在治水中也少不了“智慧”元素。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七大行動”相輔相成,讓福州全域治水工作明晰了路線圖,也讓榕城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成為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力攻堅——
整合優勢資源落實全域治水工作
全域治水的藍圖已經繪就,如何落實責任、深化舉措,推動治水工作邁向新高度?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河湖長,將每年的3月14日定為福州市‘河長日’,并自加壓力,在水質全面提升目標完成之前,將每月14日都作為“河長日”,疊加開展“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高位推進,統籌指揮,整合資源,全力攻堅。”福州市河湖長制事務中心負責人說,福州打出一系列創新組合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高水平做好全域治水工作。
福州充分發揮河長、河長辦牽頭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指揮調度、資源整合、凝聚合力,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
“我們堅持‘6+X’日常監督聯席會議機制,由市紀委監委牽頭,市委巡察辦、市效能辦、市水利局(河長辦)、市生態環境局、市建設局等單位參與,每月定期實地巡查,協調解決河湖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設立人大、政協河長。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河長,對行政河長進行有效補充,發揮人大、政協監督作用。”“我們強化公檢法司法聯動。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中院均在市河長辦設立聯絡室。建立‘河湖警長制’‘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常態化召開‘河湖長+檢察長’圓桌會議及開展跨域保護協作專項行動。”福州市河長辦負責人舉例說明。
嚴管理還要嚴考核。福州還對全域治水工作落實情況實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報”,并將結果納入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發揮考核的獎優懲劣、激勵約束“指揮棒”作用。
長樂區就通過建立獎懲機制壓實責任,確保“全域治水”工作取得實效。“我們每年從鄉村振興獎補資金中單列800萬元作為水質生態補償資金,通過獎‘好水’罰‘差水’,調動全流域鄉鎮(街道)管水治水積極性。”長樂區河長辦常務副主任陳斌介紹。如今,經過系統治理、精心打造,福州水上運動中心、水美長樂等項目已成為長樂的“水美名片”。
在高位推動下,福州各縣區涌現出一批融合地區特色的創新實踐——
晉安區象園街道在全省率先設立省、市、區三級政協基層聯系點,面對面聽取群眾對內河整治的建議,并督導河道整治。
羅源縣以戶為單位實施“文明行為—累積積分—兌換實物—文明行為”的閉環式管理,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村里事”變成“家家事”。
永泰縣簽訂大樟溪流域水環境質量綜合保險協議,運用保險機制籌集生態修復費用和治污費用。
閩侯縣融合千年侯官文化、湯院古溫泉文化,打造“夜泊侯官”、湯院溫泉露營地等具有辨識度的城市名片,奏響以文活水的新旋律。
…………
福州用好典型工作法,結合“亮曬比學”活動推動“黨建領航、經濟領跑、民生領先”行動,選樹一批先進典型,打造一批示范標桿,讓各縣區在相互借鑒學習中共同推動全市全域治水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新思路打開治水新局面,全面行動掀起治水新熱潮,全力攻堅共繪幸福新畫卷。如今,榕城大地上涌現出更多“水夠、水好、水美、水富”的景象,“山清、水秀、城美”的招牌愈發閃亮。“我們將按照責任清單和項目清單繼續扎實推進全域治水各項工作,讓百姓樂享身邊的幸福美景,讓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福州市水利局副局長、河長辦專職副主任陳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