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城區將控制四大流域溢流污染
來源 : 金臺資訊
本報記者 王天淇
到2025年,全市污水處理率將達98%,溢流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再生水利用量大幅提高。記者昨天從市水務局了解到,為落實第四個“治污三年行動方案”,本市將加快重點地區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建設,力爭年內開工南護城河陶然亭溢流調蓄設施建設。中心城區還將建設四大流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體系。
持續開展“清管”“清河”
由于歷史原因,本市城鎮地區還有近900公里雨污合流管線未實現雨污分流。雨季時,溢流污水造成河道水質短時下降,對水生態穩定健康造成沖擊。“第四個三年行動方案堅持源頭治理、過程控制、末端調蓄相結合,采取綜合措施,改善河道水環境質量。”市水務局總工程師廖日紅說。
廖日紅介紹,源頭治理方面,將持續開展“清管行動”“清河行動”,及時清理垃圾、雜物等,建立排水管道、河道常態化維護工作機制,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進入河道。過程控制方面,將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重點加強對醫療機構、實驗室及洗滌、食品加工等重點污染企業及農村地區企業、民宿、農家院等經營主體廢污水收集、處理的監管,依法嚴厲查處違法排水行為。
陶然亭溢流調蓄年內開建
末端調蓄方面,將加快重點地區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建設。“此前我們建設了龍潭湖調蓄凈化試點項目,在龍潭公園湖底建設了6萬立方米調蓄池,地上恢復為公園綠化和景觀。”廖日紅介紹,龍潭湖試點項目顯著改善了汛期南護城河河道水質和龍潭湖水質。
下一步,將充分利用人防工程、河道兩岸地下空間,加快首都功能核心區合流制溢流污水調蓄凈化設施建設,力爭年內開工南護城河陶然亭溢流調蓄設施建設。中心城區還將建設清河、壩河、涼水河、通惠河四大流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體系,總溢流污水調蓄凈化能力達到50萬立方米。“到第四個三年行動方案完成后,將實現中心城區溢流口、跨越口在場次降雨小于33毫米時污水不入河的目標。”廖日紅說。
城市副中心及其他城鎮地區也將同步編制溢流污染控制工程規劃,加快重點流域合流制溢流污染治理。
將新建再生水管線170公里
目前,本市再生水水質主要指標已達地表水四類標準,2022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達到了12.05億立方米,主要用于工業冷卻、河道生態補水、園林綠化和市政雜用。
為進一步增加水面面積,改善水生態,第四個“治污三年行動方案”還將加快再生水輸配工程建設,全市計劃新建再生水管線170公里,持續擴大無水河湖再生水生態補水。其中,中心城區新建再生水管線65公里,為五一渠等10條河道補充再生水,補水河長30公里,新增再生水補水能力3000萬立方米。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區新建再生水管線16公里,為鏡河、溫榆河補充再生水,補水河長5公里,新增再生水補水能力2000萬立方米。其他地區新建再生水管線89公里,為小清河、洳河、潮白河等5條河道補充再生水,補水河長20公里,新增再生水補水能力5000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