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有故事丨世界環境日 治沙專家雷加強:我愿幫助非洲建立“綠色長城”
聯合國大會1972年確立每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4月,聯合國環境署在沙特環境周上發起“世界環境日”防止荒漠化、恢復土地和建立抗旱能力的活動。非洲荒漠化問題尤為突出,在中國專家數十年來的幫助下,“非洲綠色長城”正在逐步擴大。就此,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雷加強。
1982年,雷加強從西北大學地理系畢業后來到新疆工作,從此扎根新疆,與沙漠結緣。
雷加強:真正見到新疆的大沙漠是1983年。我在那年的7月份,在塔里木河流域跟隨老師進行考察的時候,第一次親眼見到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態各異的沙丘和浩瀚無邊的沙漠景觀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沙漠是那么危險,從事沙漠工作是那么艱苦,但是沙漠不同的形狀、它的形成發育過程還是吸引著我。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雷加強了解到非洲沙漠面積大,荒漠化危害嚴重。
雷加強:由于非洲薩赫勒地區的荒漠化,導致了非洲的大災難大饑荒,也引起了國際社會對荒漠化極大的關注。我在讀碩士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愿望,希望能夠到非洲去,參與到撒哈拉荒漠化的研究中。真正在非洲開展合作工作是2006年,我到了利比亞,之后又到毛里塔尼亞,后來跟“非洲綠色長城”秘書處建立聯系,開始了我與非洲的合作工作。
讓雷加強震驚的是,在利比亞,沙漠把道路都掩埋了,考察隊員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2012年,雷加強第一次到毛里塔尼亞考察的時候,發現這里的荒漠化情況更為嚴重。
雷加強:2006年我們到利比亞,沿著利比亞的一條公路和輸水線路進行考察,走進了撒哈拉沙漠。公路多次遭受沙丘、移動風沙、積沙的埋沒,我們行駛過程中不時地會下來把車往前推,免得車輛受到影響。毛里塔尼亞的首都努瓦克肖特的街道都是積沙,除了車走的地方有一點水泥路,其他地方包括人行道都有積沙,有在沙灘走的感覺。他們讓我看一段鐵路沙害問題,看到的景色完全是流沙把鐵路埋沒了,是挖著沙子找鐵軌這樣一種狀態。
為解決非洲荒漠化問題,2007年,非洲聯盟通過了一項“非洲綠色長城”倡議,計劃在非洲撒哈拉南部的薩赫勒地區建立逾7700公里、寬15公里的植被帶,目標是恢復土地,進行生態建設,發展農業。2017年9月,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受邀與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秘書處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希望能將中國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技術優勢與治理模式以更“本土化”的方式落實在“非洲綠色長城”倡議中。
雷加強研究員代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與泛非“綠色長城”秘書處簽訂合作備忘錄
針對非洲沙漠國家的迫切需求,雷加強帶領團隊主要在毛里塔尼亞、尼日利亞和埃塞俄比亞開展防沙治沙工作。
雷加強:這三個國家都是“非洲綠色長城”的發起國。在毛里塔尼亞,我們主要開展以首都為主的防沙治沙、流沙治理工作;在尼日利亞,我們跟當地卡諾州結合起來,更多關注農田土壤風蝕,結合當地的前期工作基礎,在農田防護體系完善方面開展合作研究;在東非的埃塞俄比亞,我們合作最主要的還是草地灌叢化的治理,提高草場的利用效率。
雷加強研究員(右三)在非洲考察
雷加強表示,剛開始合作的時候,非洲當地人對中國的防沙治沙方法并不理解,因此首先需要從理念上與當地人溝通。
雷加強:當地人感覺不可理解的是,我們在旁邊也種有防護林,為啥沙漠還往前移動。后來一看,他們就種了幾排喬木,樹下邊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枝葉,它的防沙效果并不好,因為樹干之間形成狹管效應,加劇了風吹沙揚的過程。當地人不知道灌木草本也能夠防沙治沙。我們結合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喬灌草的成功經驗,引進了一些灌木,包括草本,包括在當地篩選出來的植物,在喬灌草這兒就可以形成一個體系。
雷加強研究員(左二)考察埃塞俄比亞聯合試點項目
雷加強率領團隊因地制宜,把中國的技術和經驗與當地實際結合,建立小規模的試驗區,取得成功后再推廣。
雷加強:在毛里塔尼亞的首都建防沙的措施,是40×40米的防沙網格。我們有1×1米的防沙網或者叫“中國魔方”,它的防沙治沙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們把中國這樣1×1米的小網格和當地40米×40米的大網格形成組合,對于穩定沙面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埃塞俄比亞,我們更多的是結合草地灌叢化,一個是清除合歡屬那種灌木,利用清除的灌木建立網格式的豐育,產生很好的效果;第二個就是基于它旱季沒有更多的飼草,過度放牧,所以我們把中國一些優良的飼草品種(引進來),在當地建立一個實驗區,進行推廣。
雷加強研究員(前排右三)在沙漠腹地工作
在培養人才方面,雷加強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雷加強:在學生培養方面,希望他們能夠用新的手段從科學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風沙運動規律,知道它的危害才能夠因害設防。防沙治沙的措施方面要提升,包括一些新的材料、更高抗逆性的植物種的選用等等。國際合作方面,應該跟當地有更好的結合,把我們中國的一些經驗、技術和產品在當地落地,特別是希望能夠在毛里塔尼亞建一個中非綠色技術公園,是一個示范項目。未來還需要幫助非洲培養人才,讓他們的學生回去以后就地能夠發揮作用。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采編丨孫伶俐
主持丨葛鵬
制作丨楊曉蕾
簽審丨安然
監制丨潘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