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萬噸/日+14萬噸/日,這一凈水廠以生態、治污“雙效”領航生態化污水處理
2024年初,“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聯盟對標桿比選進行全面升級,首次應用城鎮污水處理服務“1+6”領跑者系列標準的評價體系,在第三期標桿比選中,為污水行業篩選出34座標桿污水處理廠(鏈接:34座污水廠上榜,第三期“雙百跨越”標桿污水廠榜單發布)。目前,“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聯盟已成立4周年,已為污水處理行業篩選出93座標桿污水處理廠,貢獻“高質六化”的運營案例。廣州市龍歸凈水廠是第三期“雙百跨越”生態化標桿污水處理廠,擁有卓越的生態化處理技術和顯著的環境保護成效,本文向行業同仁分享該廠的生態化建設和運營經驗。
01建設生態、治污“雙效”的花園式地下水廠
龍歸凈水廠,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占地面積約15.73萬平方米,已建成污水處理規模為29萬噸/日,初雨處理能力14萬噸/日,服務范圍為龍歸污水處理系統的北村片區、南嶺片區,服務面積約87.02km²,規劃服務人口約86萬人,尾水排放至均和涌。
龍歸凈水廠分為三期建設,一期項目于2009年5月30日投入試運行,污水處理規模為5萬噸/日,二期項目于2017年4月7日投入試運行,污水處理規模為9萬噸/日,一、二期項目采用地面建設方式,污水處理工藝均采用改良型A²/O污水處理工藝,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與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的較嚴值;三期擴建工程項目于2020年6月5月投入試運行,污水處理規模為15萬噸/日,采用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形式,污水處理工藝采用A²O+MBR膜工藝,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V類水標準中的較嚴值。

圖1 龍歸凈水廠綜合樓景觀
“地上建園,地下建廠”的建設運營模式是龍歸凈水廠的優勢所在,整體綠地面積高達7.8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占93.37%,草坪四季如茵,生態水塘波光粼粼,周圍樹木林立,為眾多野生鳥類提供了棲息繁衍之所,將工業園區變身為居民的后花園。將污水處理設施全部轉移到地下空間,實現“三個杜絕”(杜絕污水暴露、臭氣外溢和噪音擾民),處理后中水作為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00%,為全國水務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州方案。


圖2 地面景觀生態公園
02聚焦運營管理,優化生態化技術
龍歸凈水廠通過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圍繞“水質、生產、安全”形成了營運管理三大體系的建設,并以三期生產線為試點大膽探索污水處理過程的生態化建設,對159個過程點位進行24小時不間斷全過程采樣監測,化鄰避為鄰利,打造生態化凈水廠,出水水質穩定率均保持在80%以上,打通生態優勢與經濟優勢的轉換通道,積極引進并優化先進的生態化處理技術,不斷提升污水處理效率和質量:提出生產線水位水量動態聯調控制措施、除磷系統改造、一二期產線間歇曝氣、三期產線輪換產水的控制措施等。創新的污水處理工藝、高效的運營管理以及卓越的環保效果在行業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圖3 龍歸廠獲得多項專利證書

圖4 地下生產區域
03積極構建“三共”新格局,提升行業影響力
龍歸凈水廠積極與行業內外的企業、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分享經驗和技術,共同推動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和推廣生態文明理念,展現出其卓越的組織能力與行業影響力:成功協助承辦了2020年全國“地下污水處理廠技術聯盟”啟動儀式、2021年廣州市防汛內澇聯合應急演練、“水業杰青中國行”廣州站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建設要點和難點研討會、2023年接待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進群眾 傾聽民聲”實踐活動暨地埋式凈水廠聯合開放科普體驗日啟動儀式、“奮進新征程再創新輝煌”水文化精品路線游等活動,累計接待企業、社會團體、市民群眾等參觀千余人次,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水環境保護新格局。


圖5 水務行業交流活動
04以“六化”為引領,推進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