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金屬資源綠色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戰略金屬資源綠色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原濕法冶金清潔生產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工程中心)2008年12月獲批,2021年7月通過優化整合,納入第一批新序列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面向國家“雙碳目標”重大需求,聚焦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戰略金屬資源清潔循環利用與協同減污降碳,以銅、鎳、鈷、鋰、錳、釩、鈦、鉻以及磷、硅等能源金屬材料安全供給與綠色制備為重點,開展(1)特色金屬礦產資源清潔提取、(2)再生金屬資源循環利用、(3)高端材料綠色制備、(4)全過程污染減排、(5)低碳過程及CCUS、(6)資源環境大數據智能管控等全鏈條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突破,開展重大成果工程示范與推廣應用,形成了以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綠色低碳原創技術為特色的國內外一流創新平臺和工程技術轉化載體。
工程中心依托中科院過程所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張懿院士、張鎖江院士為學術指導的多學科交叉、富有創造力的研發團隊,現有研發人員600余名,其中杰青、萬人、百人等高級職稱研究人員近200人;現擁有3萬余平米研發綜合樓,建立了中關村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廊坊過程工程研發平臺、中科衡水成果轉化中心等全創新鏈研發架構。
工程中心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形成了濕法介質反應分離過程強化原創理論與核心技術,攻克了釩鈦特色資源堿介質強化清潔分離、高純釩化學儲能材料綠色制備、紅土鎳礦溫和濕法浸出短程制備三元材料、退役鋰電廢料短程循環高端再造、CO2基異氰酸酯非光氣清潔工藝等20余項重大工程技術,建成系列示范工程,擁有技術發明專利400余項;近3年累積獲得“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等國家/科技項目支持200余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近20項;承接政府和企業委托支持項目220項,年技術轉化與服務近200余家企業,創造產值150余億元;培育了賽科康侖、中科同創等技術入股科技型公司7家。
未來,工程中心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進一步聚焦科技支撐“雙碳目標”實現,大膽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切實為實現新能源戰略金屬資源綠色低碳循環利用領域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技術支撐。工程中心積極組織行業優勢力量共建參建工程中心,打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地方共建研究院+中試基地/孵化園+綠色低碳產業園區科創聯合體,打造成為新時期國家戰略科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