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總體氣候偏差、降水集中,雨量比往年增長約30%。為有效防范極端天氣下的城市內澇災害,市住建局打出“建、管、養、搶”組合拳,通過設施建設、智慧監管、精細養護、聯動應急,推動城市排水防澇提質增效,全面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屏。
一是高標建設補齊短板。依托國債資金支持,對雨水管網、排口、篦子、檢查井等排水設施進行專項提升,夯實“地下軟實力”;對去年發現的23處易澇點制定“一點一策”整改方案;長泰路等新改建項目前瞻謀劃,敷設管網充分考慮極端氣候條件下的排水需求;改造雨水口,將側立式雨水口換成過水斷面更大的平篦式邊井,收水效率提高30%。
二是突出重點創新監管。健全排口、泵站等關鍵節點管理舉措,巡檢任務制定、派發、問題上報、反饋全流程線上管理;規范排口標識,創新運用二維碼和互聯網技術,為全市1875個雨水排口發放專屬“身份證”,掃碼獲取排口定位、維修上報,查看上游管道與附近排口信息,高效追溯問題根源,實現從“人防”到“技防”的轉變。
三是全面排查精細養護。搶抓汛前“窗口期”,全面排查管養范圍內的4條隧道、1條下穿通道和17座雨水泵站的機電設備、排水管溝、蓄水泵池,確保所有設備、設施均能正常運行。按頻次開展雨水管網高質量養護,檢測發現病害第一時間組織修復。截至目前,累計清掏雨水檢查井6100座、邊井56000座,檢測管網173公里,修復問題點位18處。
四是快速響應聯動處置。全面壓實“1+4+11”的工作責任,以1個專班指揮調度、4個生產部門聯動響應、11個網格化區域分工處置,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汛期應急“叫應”機制。銜接“測、報、防、抗、救”防汛鏈條,與氣象、水利、交警等多部門協同聯動,形成市區40個軌交站點周邊“排水管網一張圖”,實施多級巡查、共同應對、及時處置,全力守護江海安瀾、人民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