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主辦第三屆環境工程青年人才發展論壇
11月15日至17日,第三屆環境工程青年人才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指導,同濟大學主辦,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協辦。校黨委書記方守恩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論壇邀請了包括曲久輝、侯立安、段寧、彭永臻、楊志峰、賀泓、徐祖信、任洪強、俞漢青、汪華林10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300余位環境工程領域專家學者參會。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志偉擔任論壇主席。
方守恩向出席本次論壇的院士、領導和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多年來對同濟大學發展的支持,并簡要介紹了同濟大學未來發展戰略以及環境學科發展情況,希望本次論壇能夠在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長、促進環境工程學科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同濟大學段寧院士與徐祖信院士共同主持了論壇的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主任曲久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工程科學三處處長、環境工程學科項目主任楊靜,中國工程院院士俞漢青,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院長劉鴻應邀作大會報告。
曲久輝院士以《環境工程學科研究轉變與跨越》為題,指出了現行環境學科領域的本原性缺陷,提出學科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倡導青年人才應該從“高、寬、深”三個新境界看待環境學科問題,并深入剖析了環境學科在新時期需要完成的轉變與跨越。
楊靜以《環境工程青年人才成長與展望》為題,闡述了國家人才強國建設戰略需求,介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資助體制機制的改革過程、環境工程人才培養舉措與成效以及環境工程人才布局與發展情況。
俞漢青院士以《非均相催化水處理過程中的直接氧化轉移機制》為題,從現象發現、機制解析、工程驗證三方面闡述了非均相催化技術發展過程,講述了如何從工程實踐中提煉出關鍵科學問題并加以持續深入研究。
劉鴻以《水質系統的信息空間》為題,將傳統的數據參數型水質概念,發展為時間函數型水質概念,融合了水質工程、信息工程和控制工程的理論與方法,建立了水質系統的研究范式。
清華大學蘭華春教授、東南大學曹世杰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尤世界教授、同濟大學楚文海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馬金珠研究員作了特邀青年學者專題分享報告,介紹了各自的科研經歷與發展歷程。
論壇另設水質安全與水環境治理、多介質減污降碳與資源化、生態綠色修復與協同治理、環境系統工程與風險控制四個分會場,48位青年學者作了學術報告。各分會場由院士領銜的專家點評與總結,現場學者圍繞環境工程學科發展方向、領域研究熱點以及各自的科研心得進行了深入交流。